分享

《论语》52:高人

 liuhuirong 2023-01-10 发布于湖北

【原文】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人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子罕篇9.23)

【译文】孔子说:严肃而合乎原则的话,能够不接受吗?改正错误才可贵。顺从己意的话,能够不高兴吗?分析一下才可贵。盲目高兴,不加分析;表面

【解读】

这一章孔子告诉我们如何对待他人的批评和表扬。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有些话听着让人心里不舒服不高兴,可对我们有好处,所以还是要谦虚接受。然而,关是接受就够了吗?不够。不但要接受,更要知错能改。接受规劝,却依然我行我素,和不接受又有什么区别呢?

赞美、表扬的话,谁不爱听,谁不听得心花怒放?可关一味高兴可不行,高兴完了还是得冷静下来好好想想:别人说得对吗?我真的有他们说的那样好?为什么别人会觉得这样做是好的?

孔子思考问题总比我们高一个台阶,无独有偶,我想到了《论语·学而篇》中,子贡向孔子请教贫富问题的一段对话。

子贡自以为对贫富这个问题认识得很明白,有一天问孔子,老师,一个人若能“贫而无诋,富而无骄”,他怎么样?孔子说,还行吧,不如“贫而乐道,富而好礼”。

子贡问这话以前,想必觉得贫穷而不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已经很不错。可孔子的回答让子贡汗颜,让他意识到自己格局之“小”。在孔子看来,不巴结,不骄傲,这些都是外在的言语和行为,而君子真正应该关注的是自己内在修养和境界,在你的内心,你是否在意自己的贫穷,是否觉得自己有钱了不起,当你的内心超然贫富之外,那么会达到另外一个境界,那就是“贫而乐道,富而好礼”。

【读后感】

在对待别人的评论这个问题上,我大概经过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唯我独尊,唯舍其谁,觉得自己做的所有事都是对的,任何的意见都听不进去;后来读了一些书,经历了一些事,慢慢有所改变,但仍然希望听到表扬,却害怕听到批评,虽然我知道有些表扬和恭维未必是真心的,有些批评和指正是自己迫切需要的。

一直以来,十分感谢简书这个平台,以及简友们的热情与包容,让我这样一位初学者,在鼓励和赞美声中,不知不觉建立了自信,走到了现在。

儒家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包罗万象,几乎无处不在。凡事只要以“己”的感受,去度“人”的感受,人断然干不出伤害别人的事,说不出伤害他人的话来。

最后总结一句,责人不如责己,对自己要狠,要严格要求,知错就改,经常自省;对待他人要宽容理解,多给予对方鼓励、支持、赞美。

【知识关联】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学而篇1.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