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述百练: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一中大语文 2023-01-10 发布于福建

材料一:

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教育"十年来第一次被写进党代会的报告。

很长一段时期,劳动教育在我们大中小学都“消失"了,在我们的教育方针中也不见了。二十大报告中劳动教育的回归,就是要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正确的劳动现,树立劳动最光荣、最常高、最伟大、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牛、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现在社会上的教育焦虑,如担心孩子上职业学校等问题。根源在于对劳动的价值、劳动者的态度出现了认知偏差。

(摘编自朱永新《二十大报告中,有这些关于教育的新提法新要求》)

材料二: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实劳动教育在我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中无处不在,这在古诗词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古诗词是几千年来历经大浪淘沙,流传下来的中华传统文化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它之所以经久不衰,不仅因为精练的语言,协调的押韵美,还承载着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任。统编版语文教材大幅增加了古诗文数量,1—6年级共编排了112首古诗词,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使孩子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呢?我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首先,古诗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在我国古代有许多赞美劳动的诗词,这些古代的诗人们对劳动给予了很高的褒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李绅《悯农》)都是经典名句,千载流传。《悯农》一诗描写得具体生动,字字如金,对后人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它警示我们,一粒米,一口粥,都是通过艰辛的劳动得来的,千万不要浪费粮食。

其次,古诗词的文化熏染作用能对学生热爱劳动以及热爱劳动人民发挥积极的情感熏陶。从古至今,劳动养育了一批批中国人,我们通过读古诗词了解当时的劳动现状,让孩子们形成以劳动为荣,以懒惰为耻的品质。抵制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劳而获、奢侈浪费等恶习的影响。我国最早记载劳动的是《吴越春秋》中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八个字便生动便概括了我国远古渔猎时代劳动人民的狩猎场面。他们砍竹、接竹,制作弹弓捕猎禽兽,通过紧张的劳动获取食物。《诗经》中的《伐檀》,也是一首关于劳动的不朽诗篇“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荷。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写出了奴隶伐檀造车的劳动场景,同时也痛斥了奴隶主的不稼不穑和坐享其成的恶行。《七月》中“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需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相,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储彼南亩,田畯至喜”,也描写了农夫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是一幅场面热烈的农耕图。

唐代大诗人李白写过一首《炉火照天地》,诗中是这样描写治炼场景的“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报即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将冶炼的场景描述得大气磅礴,荡气回肠,给人以振奋,也表现出李太白对劳动人民深深的赞美。陶渊明在《归田园居》中这样写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可以看出诗人的劳作之趣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最后,汲取古诗词中的养分能培养学生养成劳动的习惯。宋代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描述道“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人用清新的笔调描写了夏日农村的劳动场景:男耕女织,日夜操劳,虽然辛苦,却也其乐陶陶,一个“学”字,道出儿童的天真活泼,极富生活情趣,读来意趣横生,给人以极美的艺术享受。让孩子们从古人的生活中感到劳动光荣,体验人对生活的能动创造;感到劳动有趣,去发现大自然对人的贡献;感到劳动快乐,在劳动中发现自我的才能。

希望通过阅读古诗词唤醒孩子对自然、对劳动的热爱之情,让孩子们的双手变得灵巧,智慧得到发展,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

(摘编自万佳《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很长一段时期,劳动教育在大中小学都"消失”了,在我们的教育方针中也被遗漏了。

B.党的二十大重提劳动教育,是对过去学校以及社会上人们忽视劳动教育的一次重大纠偏。

C统编版语文教材大幅增加古诗文,意在让学生受到劳动教育,进而学习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D.李绅《悯农》一肯堪称劳动教育的经典教材,它使我们懂得尊重劳动,感恩农民,珍惜粮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劳动教育"十年来第一次被写进党代会报告中,可见我们党对"劳动教育”的高度重视。

B.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热爱劳动,因此加强学校教育中的劳动教育是传承优秀中华文化的题中之义。

C.我国古代有许多吟咏劳动的诗歌,学校进行劳动教育的时候可以借助这些诗歌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

D,有些家长担心孩子让职业学校的这种教育焦虚,其实是对劳动价值和劳动者的态度出现了认知偏差。

3.下列选功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孟子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B.郑板桥立嘱教子:"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C.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提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D.顾明远说:“中小学的劳动教育要把劳动和教育结合起来.重视劳动的教育功能。

4.苏霍姆林斯基说:劳动是最伟大的美,让孩子们认识这个美,是教育的奥秘之一。”请结合材料对这一名言加以理解。(4 分)

5.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

1.C 【解析】“意在让学生受到劳动教育……"错,原文说的是"统编版语文教材大幅增加了古诗文数量……使孩子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虽然“劳动教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原文并未特别强调小学里增加古诗文内容就是为了“劳动教育”。 

2.B 【解析】“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热爱劳动”错。应该说“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或者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热爱劳动”。

3.D 【解析】A.孟子提出社会分工问题,指出有的人“劳心”,有的人“劳力”,前者统治后者,后者为前者服务。B.郑板桥强调的是要自食其力,不是很贴切地证明劳动教育这个观点。C.毛-泽-东的话,意思是要让人们的精神变得文明,让他们的身体变得强健。这个观点不能证明材料一的劳动教育观点。

4.①要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理解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树立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观念。(2)要通过劳动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可以创造美 之食”是两事并提,且结构相同,美好生活,劳动没有贵贱之分,进而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5.(1)通过古诗词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2)通过古诗词教学,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③通过古诗词教学,培养 一个道理。学生养成劳动的习惯,唤醒孩子对劳动的热爱之情。  (每占2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得4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