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莉臻】樊登讲《论语》·《颜渊篇》12.20

 liuhuirong 2023-01-10 发布于湖北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

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

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一个士,怎么做才能够被称作通达,“达”这个字在儒家体系里是经常被讨论的一个标准,它和“仁”、“义”、“君子”是一样的,怎么才能够做到通达。

孔子问他,你所理解的“达”,到底是什么意思。

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邦是指鲁国这样的诸侯国,在家是指的是三家大臣,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诸侯这儿也有名声,在卿大夫这儿也有名声,大家都知道我,这叫“达”。

孔子说,“是闻也,非达也”,你说的这个叫作有名声,这不叫通达。那么什么叫“达”呢,“夫达也者,质真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质直而好义”,内部是有原则的,他的内在,质是内在,是真的而好义,“内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质直而好义”代表这个人是“内方”的,但是他“察言而观色”,这个叫作“外圆”。

一个“质直而好义”的人,就像子路一样,但是子路又不能称作“通达”,因为子路的下场是非常凄惨的,孔子一看子路就说“不得其死也”,说这个人这样下去,将来怎么死都不知道,肯定不是好死,结果子路后来被人剁成了肉酱。

子路的态度就是典型的内方而外方,所以他是不能够被叫作“通达”,并不是说孔子不喜欢子路,只是子路没有做到“通达”的这个境界。

那么什么叫作“通达”呢?孔子理解的“通达”,是你内心有原则,这个没有错,我们不会放弃自己内心的道德、准则、原则,但是外在你需要“察言而观色”,你需要外圆,没有外圆,就没法通达。因为人跟人不一样,你不能指望所有人都跟你这个方块兼容,放在一起,插在哪儿都能够合群。

接近于通达的人是什么人呢?是子贡这样的人,子贡的内心对于孔子的认同,对于儒家学说的认同,他是有标准,有底线的,但是他外在的表现,他跟所有的诸侯、大夫,都能够打成一片,并且成为儒商的代表人物,赚那么多的钱,富可敌国。

一个人真的有必要做到外圆内方吗,我内在的“质直而好义”,不就行了吗?但是这个世界是需要我们做一些妥协的呀,我们需要多替别人着想,需要理解他人的意思,我们要减少一点沟通带来的摩擦,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好。

“通达”绝对不是一件坏事,不是巧言令色,不是把自己的原则都牺牲了,随便的去奉迎别人,这是“质直而好义”,然后“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考虑问题的时候,要经常谦让,多替别人考虑,能够把这三件事情做到,这才能叫作“达”。

所以孔子说“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无论是在诸侯,还是在卿大夫的这个家里边,都能做到“通达”。

“夫闻也者”,你所说的知名度这件事,一个人有点名声,“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色”是外在的,或是看起来,这个人看起来好像他选择了“仁”,而“行违”,做事情却不是那样,表里不一,“居之不疑”,人最怕“居之不疑”,意思是有些人明明不是一个真正的仁者,但是自我感觉却特别好,总觉得自己做事滴水不漏、仁至义尽,所以就总觉得自己特别委屈,我都做得这么好了,这么仁至义尽了,这么为你们考虑了,为什么你们都要这样对我,为什么你们都不理解我,为什么你们都不觉得我好?

这种人就可以送他这句话“居之不疑”,你明明没那么好,你明明做错了很多事情,你明明有很多的思维盲点,但是你还“居之不疑”。“色取仁而行违”,表面上看起来想做个好人,做出来那些事都为人所不齿,而且还“居之不疑”,这种人“在邦必闻,在家必闻”,他们能够让大家都知道,这个一点也不奇怪,坏名声也能够传得很快。

所以孔子最后所说的“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和子张对的那个“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孔子说你要想出名,办法多的是,你做一个坏人也能很快出名,“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你也很快就能出名,但问题是那个不叫作“通达”,那个只叫作被人知道了而已,不是我们追求的。

学习心得:

做人要通达,但是人最容易的就是被自己蒙蔽,看清楚自己是最难的。

相比较真正的“通达”来说,更容易陷入的是“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这样的状态吧?认为自己是有道德,有底线的人,追求“仁德”的人,但是往往这只是他们的错觉,在他们的思想维度中总是觉得充满自己,对自己特别满意,“居之不疑”,反正错的都是你们,没有好结果就是因为你们不相信我,我就是光明伟大正确的。

话是这么说,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往往总觉得别人为什么总是不理解自己,总是看不到自己有多么好,“居之不疑”,这是一种很难突破的自我蒙蔽状态,也许唯有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批评,才能逐步摆脱吧。总之就是不能对自己太过自信,时时对自己存疑,用自我批判的态度看待自己,慢慢进步。

对于今天学习的内容深有感触,自己身边到处都是这样的人,包括自己,也时时陷入自我怀疑中,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继续学习阅读思考,修炼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