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孝道[599]- 古代养老思想(一):尊老敬老

 赵站长的博客 2023-01-10 发布于北京

 古代养老思想(一):尊老敬老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尚老传统。

历朝历代的养老礼仪和养老制度虽然各有特点,但是古人关于养老的若干核心思想则是一致的,所秉承的诸多养老理念也是一脉相承的。

尊老敬老,就是古代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养老思想。在华夏文明数千年的历史传承与变迁过程中,尊老敬老优老养老等思想观念不仅被奉为稳定国家、治理社会的圭臬之一,也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优良传统之一。

01 尊老敬老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

从历史上看,当我们的先民们由采集狩猎转变为种植农业后,对劳动力的要求也由原来的体力奔跑型变为经验技术型。经验在生产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年岁大的人往往经验更多。出于生活需要,人们从对经验的尊崇转变为对掌握经验的人的尊崇,从而使老年人在人们的心目中具有了神圣的地位,开始受到尊重,并逐渐形成了尊老敬老的观念。

02 尊老敬老思想体系的形成

早在夏商周时代,中国人已经有了尊老敬老的意识。《礼记·祭义》记载:“昔者有虞氏贵德而尚齿,夏后氏贵爵而尚齿,殷人贵富而尚齿,周人贵亲而尚齿。”“尚齿’,就是尊重、敬重老年人之意。从传说中舜帝时期的“贵德”,到夏朝的“贵爵”,商朝的“贵富”,再到周朝的“贵亲”,无论社会推崇的价值观念如何变化,在尊重年长者这一点上却又都是完全一致的。

春秋战国时期,很多思想家又对尊老敬老作了进一步的阐释。如管子的《大匡》篇有言:“士,处靖,敬老与贵,交不失礼,行此三者为上举“,把敬重、贵重老人看成是士大夫的三种崇高行为之一。《论语·为政》云:“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可见,在孔子看来,如果只是做到能养父母,而不能敬父母的话,人和犬马等畜生是没有什么区别的。而在孟子的眼里,尊重父母才是孝的最高境界。《孟子·万章上》云:“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还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主张尊养社会上所有的长者和老人。

秦汉以后,经过历代统治者的大力推崇,尊老敬老更是从个体道德上升为国家伦理,成为统治者提倡和推行所谓“仁政”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尊老敬老礼老优老逐渐成为人们推崇备至的至高美德,在古代中国的意识形态领域里一直产生着非常大的影响。

03 对尊老敬老思想的评价

尊老敬老作为一种思想意识,是养老的前提和基础,指导着养老的实际行动。没有尊老敬老的思想意识,就不可能有自觉的养老行动。我国古代的尊老敬老思想,强调从内心深处对老人予以关爱和敬重,体现了古人悲天悯人的情怀,对于在全社会形成养老的良好风尚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但是从历史上看,由于封建君主的刻意强化,尊老敬老的思想观念也导致人们在实际行动中过分强调老年人的作用,客观上忽略、抑制了青年人的作用,使中国历史上形成了数千年一贯的“老年政治”。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看,这也就是美国文化学者玛格丽特·米德所讲的“前喻文化”,即青年人向老年人学习的文化,它从社会机制上来说具有保守性,是传统社会环境下的基本文化特征。

当今时代,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使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社会由此进入了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的“后喻文化”时代,长辈的权威正在被分享和严重削弱。在权威日益走向泛化的今天,理性地看待中国古代的尊老敬老思想,既不机械盲从,又不全盘否定,从传统的养老思想文化中汲取一些有益的成分并服务于当下,是当代年轻人应秉持的一种文化态度。

我是一位70岁以上的老人!本站主要是些学习体验与分享(其中会引用一些作品的原话并结合我的一生体会与经验加工整理而成!在此一并感谢!如有不妥之处敬请与我联系,我会妥善处理,谢谢!)我写的主要是中老年人各方面应注意的事儿!退休后我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广交朋友,互助交流,共筑美好生活!!!!!! 更多文章请参看http://www.赵站长的博客。期待大家的光临与指教哦^0^!欢迎大家转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