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的疫苗接种历史:古代的科技与古人智慧远超我们的想象

 茶香飘万里 2023-01-10 发布于山西

疫苗与病毒

持续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对三件事越来越熟悉,甚至已经到了习以为常的地步:口罩、核酸和健康码。而这三件事背后的支撑,实际是疫苗

在我们的潜意识里,疫苗只是现代医学进步的结果,是最近几十年才出现的高科技产物。

我们也理所当然地认为:别说古代,即便是近代医学都不会有免疫疫苗的存在。然而事实究竟如何呢?我们可能需要扒一扒史料,看看我们以为的与实际历史是不是一致?

同样,我们还是通过一个故事开始今天的文章:

刘邦的夫人吕后是不是死于狂犬病,中国人最早治疗狂犬病的纪录是在什么时候?

一、刘邦的夫人——吕后与狂犬病的故事

今天我们都已经知道,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类疾病,这种病在发作后几乎是100%的致死率

而在中国历史上,最早也最著名的狂犬病致死案例,可能就是西汉吕后的“病犬祸而崩”

吕雉,汉高祖刘邦的皇后。通常称“吕后”,也被称作汉高后、吕太后、高皇后等。正史里对吕雉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在民间人们对她因“人彘”而树立的狠毒形象流传甚广,后世对于她死亡的时间——公元前180年8月并无争议,但对于死因却充满了各种怪力乱神的隐晦。

先看正史记载:

《史记·吕太后本纪》写到:

三月中,吕后祓。还过轵道,见物如苍犬,据高后掖,忽弗复见。卜之,云赵王如意为祟。高后遂病掖伤。

《汉书·五行志》基本搬运了史记中的描述:

“高后八年三月,祓霸上,还过枳道,见物如苍狗,橶高后掖,忽而不见。卜之,赵王如意为祟。遂病伤而崩。” 

到了东汉,王充在《论衡》中也基本复制了上面的说法:

“吕后出,见苍犬,噬其左腋,怪而卜之,赵王如意为祟,遂病腋伤,不愈而死。”

这些正史的记载就是说,被吕后害死的赵王刘如意阴魂不散,幻化成苍狗咬伤了吕后的腋下,向她报复和索命,即“赵王如意为祟”。而这一说法的由来,可能更主要的是由于其发病之后的恐怖症状,王充在《论衡》描述其“妖象犬形”,即好像有野狗附体一般。在西汉早期,那个时代的人确实无法理解狂犬病发的恐怖症状,只能假托鬼神之说解释,这也不经意间强化了吕后生性残暴的历史形象。

而在《汉书·外戚传》中则直言“太后持天下八年,病犬祸而崩”,就摒弃了怪力乱神的附会,直言其死于被狗咬伤。同时结合《史记》记述,吕后在三月受伤以后,身体最初毫无异常,直到四个月后,七月中旬吕后突然发病,很快便死亡。这也基本符合现代医学对于狂犬病发作机理的研究。所以基本可以断定,吕后死于狂犬病毒发作的推测没有问题。

确实,对于那个年代的人而言,哪怕是贵为权倾朝野的帝后,面对狂犬病这样的恶疾,也无可奈何。而中国古籍中出现治疗狂犬病的最早记录,要到了五百多年以后的东晋时期(317年~420年)。

东晋最著名的道士葛洪在其《肘后备急方》(成书于公元340年左右)中,没错,也是这本书启发了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葛洪的“治卒有猘犬凡所咬毒方”,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治疗狂犬病的方法:

仍杀所咬犬,取脑傅之,后不复发。

意思就是说:杀掉咬人的那只狂犬,并将其脑浆敷在被咬的伤口,就可以防止复发。这不仅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狂犬病治疗方案,也是中国古代“以毒攻毒”的疫苗治疗方式的最明确表达。

实际上哪怕到了今天,最成熟的狂犬病毒疫苗仍然是灭活方式制造而成,其底层原理与葛洪在《肘后备急方》采用的方法仍然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当然,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两者不可同日而语,但这样的差别也只是因为技术进步带来产品生产效率的提高,并不能否认葛洪在治疗思路上的正确性,别忘了葛洪的治疗方案是在1900年前

二、中国古代悠久的疫苗接种历史

如果说东晋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提出的狂犬病治疗只能看作是一种治疗思路,而不具备现代疫苗的特征,也无可辩驳。

葛洪《肘后备急方》

但不可否认的是,根据记载,中国古代用疫苗治疗疾病的记录,早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开始广泛使用,并在实践中留下确切记载。

根据现在的研究显示,天花病毒早在公元1世纪时就已经传入中国,关于预防天花病毒所采用人痘接种法,在《痘疹定论》就曾记载:

(宋)仁宗时丞相王旦,生子俱苦于痘,后生子素,召集诸医,探问方药。时有四川人清风,陈说:峨眉山有神医能种痘,百不失一。不逾月,医到京。见王素曰:此子可种!即于次日种痘,至七日发热,后十二日,痘已结痂矣。由是王旦喜极而厚谢。”

清代的官编医书《御纂医宗金鉴》也提及:

古有种痘一法,起自江右,达于京畿。究其所源,云自真宗时峨眉山有神人出,为丞相王旦之子种痘而愈,遂传于世。

而实际上,古代中国关于天花疾病爆发的记录要远在宋朝之前,还是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葛洪就曾描述记天花爆发后的症状及悲惨场景:

比岁有病时行,乃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创,皆载白浆,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

实际上,从唐宋往后,古代中医就陆续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应对天花病毒的治疗方案,其疫苗接种的形式也开始丰富起来,通常认为,我国古代的疫苗接种方法,主要分以下四种形式:

古代的“人痘”接种

第一、痘衣法:取天花患儿的贴身内衣,给健康还未出痘的新生儿穿二至三天,以达种痘之目的,这是最传统的方法。甚至在今天的很多地方还保留类似的传统和习俗,但目的显然已经不是为了预防接种,而成为世代流传下来祈求平安健康的习俗;

第二、采浆法:是指用棉花等蘸取天花患者的脓浆液,让被接种者通过鼻孔吸入;

第三、旱苗法:则是把患者的痘痂取下后阴干,将之研末成粉后以吹入患者鼻孔;

第四、水苗法:是把患者的痘痂研阴干研末成粉细并用水调匀,之后用棉花蘸取塞入接种者鼻孔。

古代的“人痘”接种

古代中国最著名的天花病患者——康熙,其在幼年时之所以患天花病最终痊愈,根据现在的清史研究证明,当时的康熙当然不是广为流传的天命所归而治愈,其正是通过以上的某种疫接种方法,才得以摆脱天花的威胁,也许是由于自身的经历,康熙非常重视天花的预防,甚至在清初,就已经出现官办的“种痘局”,给普通百姓普及种痘,而这也是全世界最早的官方免疫机构。

实际上,古代中国的种痘医术在唐宋时期就已经流传到日本、俄罗斯等国,此后又经俄罗斯传到土耳其和欧洲。而在人类历史上预防天花最为有效的英国牛痘接种,实际上正是中国的种痘医术经奥斯曼人传递到英国。

公元1715年,英国人玛丽·沃特·摩塔跟随担任外交官的丈夫到达奥斯曼,当时的土耳其已经通过丝绸之路熟练掌握了中医种人痘的治疗方式,而奥斯曼人对种植方式做了改进,通过划破皮肤的方式种植,在本质上仍是中国古代的人痘方法,此后传入英国后,被改变成“牛痘”的方式,由于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极大改进,进而在全世界迅速普及。

三、英国的“牛痘”方式与传统中医的“人痘”方式

相信大家应该还没有忘记,前一段时间在新冠背景下广受关注的猴痘疫情,虽然最近已经趋于缓和,但还是让很多人感觉心有余悸。我们今天就一起将人痘、牛痘与猴痘放在一起简单聊一下。

首先要明确,所谓的人痘实际上就是指我们一直说的天花病毒。也可以这么说人痘、牛痘与猴痘可以称之为“孪生三兄弟”,主要是因为这三者不仅在病毒的结构非常接近,而且它们也都能够导致人类感染。而我们之前说的我国古代中医接种天花的方式包括传播世界之后,也基本都是延续“种人痘”的方法,直到英国人从奥斯曼人那里将这种方法带回英国并加以改进,才出现了以“牛痘”预防天花的新阶段,这可以称得上是人类对付天花病毒的一次革新。

我们需要知道,牛痘是发生在牛身上的一种传染病,虽然牛痘病毒与天花病毒高度类似且都都能够在人之间传播,但牛痘是这孪生三兄弟中最为温和的一个。

通常,健康的成年人感染牛痘,不需要任何治疗,经过3至4周就可以痊愈。

而这一点,也就凸显了我们之前提到的种植人痘的缺点,种植人痘(也就是天花)受种者对天花完全产生抵抗力之前,这种方式仍然有很大的危险性,甚至会致命,因为如果对于接种的剂量把握不准,剂量太小,起不到作用;剂量太大,就相当于主动感染天花,会有极大的危险性。

而用牛痘的方式接种,就基本相当于现在的灭活疫苗方式,既能预防病毒且危险性被大大降低。当然,也并不是说接种牛痘预防天花就是万无一失的,对于抵抗力较弱的婴幼儿,或者免疫功能不全的人来说,牛痘仍然有致命的风险,但归根到底这种方式要比种人痘(天花)的危险性要小得多。因此,被迅速推广。

截止到今天,天花病毒实际上仍旧是当今几千年人类文明史上,唯一一个靠人类智慧才得以彻底消灭的传染病毒,是唯一一个。而这其中,很多人只记住了英国人对接种方式的改进,而忽视和遗忘了中国人在过去千年历史中与天花对抗的历史和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