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炮声里的年 ![]() □孙延兵 不知是年龄大了,还是年味确实淡了,这几年对年的印象是越来越淡了,似乎与平常没有什么两样,静悄悄的。 小时候的年虽然没有现在的富裕,却是异常的热闹,除去可以吃上许多平时很难吃到的东西以及穿上新衣服,还有就是不断响起的鞭炮声,仿佛在一个劲地提醒着人们要好好地珍惜春节这短暂难忘的时光,尽情地欢乐,也将年不断地推向高潮。 ![]() 那时候,无论是穷是富,谁家过年鞭炮是不可缺少的。 一方面是对新年的祝贺,另一方面也是通过鞭炮声将旧年的“晦气”给驱走。 条件好点的人家还会买上“高升”、烟花之类,在漆黑的夜晚放起来,更是绚丽多彩,让人难忘。 我们家那时条件不太好,父亲去世早,我们姊妹五个又都在上学,作为一个农村家庭可想而知。 每一次过年,母亲都忙得够呛,不仅是体力上,还有物质上,总要有预算得准,把有限的钱花在“刀口”上。 母亲会利用年前几次赶集机会买些鞭炮,也多是买那种连在一起的小鞭。 有一千头的,也有五百头的,还有三百头、二百头的,大小不一,一般是日子越重要,放的鞭炮头数也越多。 一般人家正常是除夕夜、初一放的鞭头数要多些。 我们家初五也会放点长的,那是我的生日。 ![]() 这天母亲还会亲自切上手擀面为我祝福,尤其是在我独自一个人从淮阴到连云港工作之后。她把她那浓浓的爱都融进了手擀面里,让我着实感动。 五年前母亲因病去世之后,每每到了初五,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母亲,想起她老人家对我以前的点点滴滴。 印象中,小时候过年的鞭炮是从二十四“送灶”那天便开始了,一直放到十五。 除去“送灶”和除夕夜是晚上放鞭,其余都是早上吃饭之前放。 对于放鞭最高兴的莫过于是我们这些贪玩的小孩,尤其是男孩,觉得是一件无限快乐的事情,仿佛是男子汉的象征。 不过,也不是每个男孩都敢放鞭,胆小的不要说小时候不敢放,就是成年之后也依然如此。 我们庄上的李三小时候胆小不敢放鞭炮。有一次,经不住我们几个的“唆使”、“挑拨”,他不知哪来的勇气,终于拿起火柴去点一个“高升”,因后撤得慢,手被炸得血肉模糊,当场被送村医院去包扎。自这件事发生后,他是彻底地不放鞭炮了。 ![]() 每次他家需要放鞭炮不是他的媳妇就是他的儿子,一点事也没有出。 放鞭炮虽不是什么高难度的技术活,但也一定要胆大心细才行。 ![]() 孙延兵 作者简介:孙延兵:江苏淮阴人,连云港市作家协会会员,高级会计师、中国注册税务师、中国注册价格鉴证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现任职于某国企高管,先后在国家级、省市级刊物发表论文一百多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