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印:赵之谦“灵寿华馆”,“印外求印”,篆刻创作进入自由领域

 三个小布丁 2023-01-11 发布于河南
赵之谦是“印外求印”的开创者,所以,要说“印外求印”,我们还从赵之谦的印说开去。

(杨憩亭作赵之谦画像)
叶铭先生(1866—1948)在《赵撝叔印谱》序中曾说:
“⋯⋯善刻印者,印中求印,尤必印外求印。印中求印者,出入秦汉,绳趋轨步,一笔一字,胥有来历;印外求印者,用闳取精,引申触类,神明变化,不可方物。二者兼之,其于印学蔑以加矣。⋯⋯吾乡先辈悲庵先生,资禀颖异,博学多能。其刻印以汉碑结构融会于胸中,又以古币、古镜、古砖瓦文参错用之,回翔纵恣,唯变所适,诚能印外求印矣……”
这里明确指出赵之谦的创作,是篆刻的更高级创作模式,即“印外求印”!
“印外求印”即摆脱秦汉及战国古玺等古代实用印章的素材,从原本非印章艺术领域寻求创作素材,并结合篆刻特有的艺术特征,使之成为具有“创新”性的篆刻作品。赵之谦的“印外”,不仅局限于古币、古镜、古砖瓦文,还向汉代碑刻求法,并将这些素材融会贯通,并“参错用之,回翔姿态,唯变适从”,成为更高级的篆刻艺术作品。比如本文要讨论的这方“灵寿华馆”:

(赵之谦的“灵寿华馆”及其边款)
这方“灵寿华馆”的边款中明确注明:“法《鄐君开褒余(斜)道碑》为均初刻,悲盦记。”
这里的“均初”,指沈均初,即沈树镛,清代著名藏书家、金石学家。字均初,一字韵初,号“郑斋”(赵之谦曾作多方此印),川沙城厢(今浦东新区川沙镇)人,咸丰九年(1859年)中举,官至内阁中书,生平收藏书画、秘籍、金石甚丰,尤对碑帖考订精辟。是赵之谦真正的“金石”挚友。
这里的《鄐君开褒余(斜)道碑》(“褒余”是蜀地地名,一作“褒斜”)。《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石刻》,又称“开通褒斜道刻石”和“汉中太守钜鹿鄐君褒斜道碑”等,或简称“大开通”,无撰书人姓名,现藏于汉中博物馆
原石如图:

(《鄐君开褒余(斜)道碑》原石)
有拓本如图:

(《鄐君开褒余(斜)道碑》拓本)
还看不清楚,可以看这个版本,稍清楚一些:

(《鄐君开褒余(斜)道碑》拓本反黑)
《鄐君开褒余(斜)道碑》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东汉摩崖石刻,约东汉明帝永平六年至九年间(公元63-66)刻,记载汉中郡太守鄐君开通褒斜道“为道二百五十八里”的事迹。文字书法属古隶一类,以篆入隶,点画简直,古拙朴实,无波磔修饰,因自然磨泐,更显笔画瘦硬,深勒于石壁。其文字结体外紧内松,开张纵横,气势饱满。
如果把隶书分为“篆隶、楷隶、草隶”三类,则《鄐君开褒余(斜)道碑》是典型的“篆隶”一类。赵之谦之所以说“法《鄐君开褒余(斜)道碑》”,正是取方整开张之势,使全印获得了气势饱满的艺术效果。他所借用的,正是《鄐君开褒余(斜)道碑》的古朴、方整、开张的气息。
不仅是挺拔劲健的线条,还有充满位置的壮阔轮廓,这都使四字获得了摩崖才有的顶天立地、气横八荒的雄壮气势!

(求壮阔气势的取法)
另外,四个字依其位置,顶格撑满地位,保持“外紧”的结体,这一方面借鉴了《鄐君开褒余(斜)道碑》的气息,另一方面,也是白文印“必逼于边”(吾丘衍《三十五举》语)的形式需要。可以看一下《鄐君开褒余(斜)道碑》的两个“外紧内松”的字:

(“开通”二字)
这两个字都是极尽开张,特别是“通”字内部的“甬”部,极尽开张与“膨胀”,逼得外部的“”部紧促得只有一线位置,这是外部的“紧”与内部的“松”的结合。“开”字,外部的“门”架开了架势,极尽宽阔,内部的“开”字得到了自由“呼吸”的空间。“灵寿华馆”印内空间的灵活自由,也与《鄐君开褒余(斜)道碑》味道相同:

(“内松”的精彩安排)
“内松”被巧妙利用:1、由此获得了明确的疏密对比,形成了视觉冲突,获得了审美效果;2、有些笔画得以有较大的自由空间,由此与方正呆板的字形形成对比,搅动了死板的印面文字,破除了板滞。
合起来,赵之谦把《鄐君开褒余(斜)道碑》文字的结体特点与气息全部“印化”为“灵寿华馆”印面的精彩。
“印外求印”的确是更为高级的篆刻创作方式,它可以使印人有更加自由的创作空间,并进入相对自由的创作境地,但“印外求印”的难度却相对较高!因为它既要真正“消化”印外素材的审美特征(不管它来看“印外”何种艺术形式,都要求印人对这种艺术形式有较深的理解和消化能力),又要将这些审美特征与篆刻艺术完美结合,完成“印化”
要真正做好“印外求印”需要非常高的金石学修养,赵之谦也提醒过打算“印外求印”的印人,“印外求印”并不容易,稍不注意就会“堕入恶趣”。在“寿如金石佳且好兮”一印的边款中,赵之谦写道:

(赵之谦的“印外求印”忠告)

此蒙游戏三味,然自具面目,非丁、黄以下所能,不善学之,便堕恶趣。”所以,“印外求印”固然是较高级,较自由的创作方式,但印人在走向“印外求印”时,要时时小心自己,不使自己堕入“恶趣”,创作出相对恶俗的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