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楚庄王(51)邲地之战(三):晋三军号令不一

 梦想童年594 2023-01-11 发布于江西

#历史故事#

此时的晋军,根本不知道郑国已经与楚国结盟了。中军元帅荀林父亲率晋国三军已经行军一个多月了,按常理他们早就到了郑国并与楚军接触了。但晋军就是拖拖拉拉,他们的主帅不想与楚军交战。

得胜当然是大喜事,但万一胜不了呢?一旦不胜,中军元帅这个执政宝座便要旁落!在越演越烈的晋国国内政治斗争中将会处于被动地位,甚至因此而带来荀氏家族的灭顶之灾!

但此时楚军出现了,荀林父在大惊下线报也到了:郑国已经投降楚国,并与楚国结盟!

那就退兵吧,荀林父想。荀林父认为,晋军本就是来救援郑国的,现在郑国已经投降,救援的军事意义已经不存在了,此时撤退回晋也可以交差了。荀林父是中军帅,他拍板定调了,大家都没意见,于是,晋军准备撤退。

但有人不同意。谁?先縠。晋军牛人很多,这个先縠便是其中一个。我们先说说晋国的三军将佐吧。

中军帅荀林父,五朝元老,荀氏家族族长。

中军佐先縠,晋国名将先轸之子,先氏家族族长。

上军帅士会,晋国著名政治家、名将,刘姓鼻祖,士蔿之孙,范氏家族族长。为何一会儿姓刘,一会儿姓范,这些我们在《晋国风云》里讲得很详细了,此时只需要知道,这是当时晋国第一号牛人。

上军佐郤克,刚过逝的前中军帅郤缺之子,郤氏家族族长。其父亲郤缺就是那位发明了“相敬如宾”成语的晋国著名政治家,也是一位晋国牛人。

下军帅赵朔,已过逝的前中军帅赵盾之子,赵氏家族族长,他死后赵氏惨遭灭门,赵氏孤儿就是他的儿子赵武。

下军佐栾书,栾枝之孙,栾盾之子,栾氏家族族长。

也就是说,现在晋国是荀家、先家、范家、郤家、赵家和栾家各占了六卿之位,掌控着晋国大权。我们在讲晋国时,总要经常提及这些牛哄哄的家族,所以,大家就不要厌烦了去记住这些个名字。必须知道,晋国的历史,就是晋国各大家族的历史。家族的兴衰成败,就是由这些代表着家族的大人物所推动的。

而此时,作为中军佐的先縠强烈表示一定要与楚军干一架。他的理由很多:第一,晋国是诸侯之首、中原霸主,哪有未与敌人接触便撤退的道理?

第二,本来晋军便是来救援郑国的,结果救援不力,害得郑国归顺了楚国,这便是失败。必须把楚军给打趴下了,才能收服郑国。

第三,楚军没什么可怕的,已经跟楚国打了好几次了,前几次,就出动了一军便把他们打跑了,现在三军齐出,难道还不如一军吗?

第四个理由先縠没有说出来,那便是作为先轸的儿子,先縠打心里便瞧不起荀林父,老子来这里是打仗立功的,不是跟着你荀林父混一个先跑跑的名声的。

荀林父听着傻眼了:居然还真有反对的。那怎么办?

先縠的话并非没有道理,但这是军中喂。作为中军元帅,发号施令,全军必须无条件服从。现在倒好,荀元帅的号令不管用了。

但荀林父不敢,他不想得罪先氏家族。于是,晋国上下没能达成统一意见,打与不打,仍旧在争执。

楚庄王已经将一切都准备好了,他就一条:打你个晋国佬,不谷出兵三个多月,就为了今天。

他不知道的是,晋军准备撤退。他还不知道的是,晋军高级将领的意见并不统一。他更不知道的是,晋军下军佐先縠居然率本部兵马渡过了黄河来主动求战了。

先縠真是一个楞头青,他居然先引中军部分兵马渡河了!荀林父大急,此时,他的亲弟弟荀首、此时的下军大夫出来说话了:先縠这鸟人,居然敢违抗军令,那就让他去死吧,咱大军按计划撤退。

但他的建议立即被人反对掉了,军中司马韩厥冷冷道:如果先縠兵败身死,那元帅的责任可不轻啊。御下无方,负领导主体责任。明知属下将要战败而不救,更要负主要领导责任!

韩厥是谁?其他的先不说了,我们先记住他是战国时期韩国的先祖就行了。这样的一个牛人,当时担任军中司马。晋国的军中司马与其他诸侯的有些不同,军权是没有的,但有一个很重要的权力:军中执法官。

韩厥之所以讲这话,因为他们韩氏家族与赵氏家族、先氏家族、郤氏家族关系要好,自己与先縠私交也深。而且,他的话也是很有道理,作为军中司马,他的两个领导责任对荀林父来讲非常有份量。

对于无能的主帅来讲,往往谁的话都有道理,于是谁的话都要听,于是号令多变。这次荀林父又变了:快快,大家渡过黄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