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心说|八佾篇3.22:管仲因何器小

 liuhuirong 2023-01-11 发布于湖北
《论语心说|八佾篇3.22:管仲因何器小》----作者:李宗奇 庚子年 三月廿三 于自家作 。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出自《易传·系辞传上》)“一阴一阳之谓道”,道,是一阴,一阳。

何为《易传·系辞传上》:“是故形而上者之谓道形而下者之谓器”形而上,是道。看得见,摸的着的,人类能看,摸的,叫:器。器是形而下,是大部分人看到,摸到的。子曰:“管仲之器小哉”,孔子说,管仲'器’小,并不是说他节俭,懂礼。孔子举了两个例子:“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焉得俭”,反问句,说明,孔子认为,管仲在钱财的使用,和花费上算不得'俭’。

所以,我们也可由此得出,在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价值观里生活作风奢侈奢靡的人:“器小”。道理是这样的除此以外'上僭越孔子儒家以为也算器小。“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出自《论语·八佾3.22》)管仲作为臣子却在生活起居上处处效法国君这种行为就叫僭越。类似的情况,在《论语·八佾》篇中,还有:“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出自《论语·八佾3.1》)以及《论语·八佾3.2》记载:“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出自《论语·八佾3.2》)

季氏旅于泰山……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出自《论语·八佾3.6》)上述章节,即:八佾3.1八佾3.2八佾3.6,以及本节地八佾3.22……理论上所记载地行为行为方式,均叫:僭越了。

道理是一样的。孔子以为,管仲一不:'俭’,二不知:'礼’。故,孔子评管仲:“器小哉”。道理是这样的。管仲,在生活上,也许像孔子说地那样,有些过于追求:'形而下’了。故,这种过分,以至于不惜僭越的,去追求:'器’,就是:小器。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也不能说:管仲“無道”。《论语·宪问14.16》记载:“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出自《论语·宪问14.16》)同样,《论语·宪问14.17》记载:“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子曰:'管仲相桓公……微管仲吾其被发左祍矣。岂若匹夫匹妇之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出自《论语·宪问14.17》)从孔子与弟子在《论语·宪问》篇地对答中,我们也可得知,管仲并非“無道”。只是,从孔门儒家的角度上看,管仲在个人生活上面,或者有些奢侈浪费,与过火了。

道理是这样的。这是孔子要阐述的問题,并不是在事业上去评判管仲……因为孔子自己也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祍矣。”所以在事业上孔子是肯定和认可了管仲的。即:“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这是孔子对管仲积极而正面的评价。当然,这也依旧是事业上的……但是在生活,与个人作风方面,孔子则提出了:“管仲器小”地说法。也可以说:'做人方面孔儒是不赞成与推荐管仲的

道理是这样的。儒家,对于人生的理解,是理想化的(顺序)。儒家讲:修,齐,治,平。《大学》里,有讲到。修齐治平是人生的理想顺序,这是对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出自《礼记·大学》)这也是对的。無论怎么说,'修身’,都是最重要的。在'修身’之前,有:'知至’,'意诚’,'心正’三步。

1.

在'修身’之后,:'家齐’,'国治’,'天下平三步。'修身是正中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管仲虽然有:道,但似乎在'修身’方面儿,不尽如孔子儒家的:人生原则。的人生原则是:尽心。故,从这个角度说:“管仲之器小哉

道理是这样的。----作者:李宗奇 庚子年 三月廿三 于自家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