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没有全面放开以前,在日常门诊上中医根本没有机会接触治疗新冠病人,有时只是偶尔的线上诊疗少量患者,因此不能形成系统的诊疗结论和经验。近期由于自己阳了和接诊了很多阳性病历,慢慢地积累了一些治疗近期新冠的临床经验,不吐不快,悟以分享。前期小郎中发表的《后疫情时代的个体中医药防治应对方案》依据现在的临床经验来看,基本上是符合临床实际的。如果在发病前期用药选择对了,基本能遏制住病情进一步发展。目前来看,北方地区的新冠符合仝小林教授判断的寒湿疫毒,仝小林教授发表的《立足“寒湿”,知常达变治新冠》一文中有明确阐述,小郎中认同这一观点,但是对他提供的处方和用药剂量有一些不同看法,后面会在随笔中阐述。之所以称之为随笔,是因为不系统,想到哪写到哪,基于临床实际,基于自己的理论和临床认知,发表一些散碎观点,抛转引玉,以期引起更多的思考。(文章较长,需耐心阅读)1.新冠绝不是普通流感,而是一个损伤元气的疫毒,基本属于寒湿疫毒,最近治疗一些后遗症,很多人都有疲劳乏力气短的症状,小郎中自己阳过后也感觉疲劳乏力,大概10天左右才恢复正常。2.积极治疗是对的,硬抗肯定不行,大多数人是扛不住的,但是治疗的方向是否正确是一个人能否尽快康复不遗留后遗症的关键(正确的治疗方向参考本文开头提到的两篇文章)。有些人频繁使用退烧药,而不针对疾病的根本病机特点用药,最终会导致病情缠绵,元气亏虚。“有病不治,常得中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有病不治疗还能相当于中等医生水平的治疗方案,如果治错了,就耽误病情,影响预后,最近在门诊上遇到很多所谓的“长新冠”,其实在中医看来就是治错了,导致病邪缠绵。新冠的中医本质是湿浊,湿性的特点就是缠绵难愈。3.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选择的治疗方向就会不同,目前绝大多数中医人都认为新冠属于寒湿疫毒,但是一旦感染人后就会因个人体质的不同出现不同表象,有的一直是寒湿(舌淡红苔白厚腻甚者水滑湿润),有的会很快化热(舌红苔黄厚腻),也有的人会化燥伤津(舌红苔黄干燥)……小郎中接诊了很多人,保存了一些舌象,诸位可观察思考这些人能否用一张方就解决问题?“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要永远成为临床中医人的座右铭。以下舌象男女老幼皆有,限于篇幅只分享如下几图。 










 4.根据诊疗过的一些阳性病例观察,初期没有发热以前以疼痛恶寒为主症者,多是荆防败毒散和九味羌活丸证,这个阶段处理好了,痊愈会比较快,如果处理不好病情进展了,后期恢复时间会较长。中期发热严重咽痛明显者,柴葛解肌汤可以选择,苔黄厚腻的就是小柴胡汤和甘露消毒丹或者小柴胡汤和达原饮证较多。夹湿比较多,初期寒湿为主,随后可因患者体质化燥或者化热。自我认为,寒湿初起为主者麻黄剂大发汗并不是最佳选择。关于仝小林教授在他文章中提到的一些处方,也有其针对性,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在本文开头提到我对仝小林教授提供的处方和用药剂量有一些不同看法,我认为方中药物剂量过大,特别是温燥药物剂量过大,有伤阴化燥之弊,后期容易留下干咳等阴伤之证,并且温燥药物用量较大也容易闭阻气机,造成肺气宣发肃降障碍,留下一些后遗症。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关于这一点建议参考学习赵绍琴老先生讲解的温病学,认真体悟会获益匪浅。 5.关于病后恢复期,一定要注意“食复”和“劳复”的问题。《素问●热论》专门探讨了外感热病发展规律, 其中论及到食复, “病热稍愈, 食肉则复, 多食则遗”被认为是食复的最早描述, 首次强调了在外感热病后期即使热势已退, 仍需对饮食进行规范, 不可进食肉类、不可暴饮暴食, 若因此导致再次发热, 治疗需遵循“视其虚实, 调其逆从”的总则。在这次新冠中也能经常遇到。《伤寒杂病论》中也提到了食复“以病新瘥, 人强与谷, 脾胃气尚弱, 不能消谷, 故令微烦”“新虚不胜谷气故也”。这些观点和现代医学认为的病后要好好补蛋白之类的说法是相冲突的,但是这些观点在临床中看来是十分正确的,病后清淡饮食,顾护脾胃之气十分重要,五谷杂粮益身体,萝卜白菜保平安。病后防止食复非常关键。劳复:为病后气血尚未恢复,或余热末清,每因过度劳累,或饮食不节,或七情过度,或房劳饮酒,均可为复发的诱因。明代医家吴有性的《瘟疫论》中对劳复有一段阐述颇合此意,“疫邪已退,脉证俱平,但元气未复,或因梳洗沐浴或因多言妄动,遂至发热,前证复起,惟脉不沉实为辨,此名劳复。”针对这次新冠,小郎中建议患者即使症状都缓解后也尽量不要过分劳作,体劳、心劳、房劳都是注意的重点。6.关于所服用的中药要因人而异,前面已经提到体质不同,发病证候也会有所不同,切不可就用一个方子,无论是多么大牌有名气的专家推荐的多么好的方子,都不可盲目使用,方与证相合才能应用,并非方与病相合。中医有“三因”学说,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其中最重要的是因人,根据不同人感染后出现的症候表现而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病是不断变化的,新冠也是一直在变化的,我们只要牢牢把握住人的基本状态,无论它怎么变我们都可以治,中医是治病的人,而不仅仅是人的病。世界上唯一的不变就是变,既然都是在动态的变,那么我们的应对措施就是不断地根据人的状态去选择最合适的方药来应对。7.关于预防,小郎中认为目前没有任何药物能够预防新冠,包括中药。如果能预防的话,全民发中药疫情就结束了,事实并非如此。市面上自媒体上甚至官方推荐的预防方有没有作用呢,小郎中认为多少会有点作用,但是并不是说服用了预防方就不会感染,而是可能会让感染推后或者症状减轻。这个预防方需要吃多久呢,是不是吃几天就能完全预防呢,肯定不是,具体时间不可而知,那是否需要终生都要吃呢?在目前已经全面放开的情况下服用意义还有多大呢?小郎中认为与其这样还不如把这些药材资源节约下来给一些真正需要治疗的人使用,这才是正道正途。很多人打着中医的旗号过度消耗中医的信任其实是在伤害中医,《黄帝内经》上“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句话是很多推崇预防的人常提到的,但是他们都忘了原文后面还有四个字,“避其毒气”。毒气过强时,人体的正气是扛不住的,而新冠就是一个很强的毒疫,这种毒疫在全面放开后是基本无法躲避的。8.中医西医并非对立而是合作,特别是在面对这种前所未有的病毒时,没有哪一种医学是最好的,没有“最”字一说,只有是否合适。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幸好中华有中医,我们能多一种选择去应对疾病不是更好吗。真实确切的疗效病人自身是能感受到的,西医保命,中医救人,各司其职,信者自信,愚者自愚!少一些争论,多一点实干,最终受益的是整个社会和民众。诊余休息之际一些散碎言语,有感而发。增益学识,体悟经验,是为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