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突破诗歌鉴赏题型难点:鉴赏景物形象

 123xyz123 2023-01-13 发布于湖南

“事物”,指单一的对象,而“景物”则是多种事物的组合体,也可视为一组“意象群”,“意象群”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意境”。“一切景语皆情语”,“景语”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诗人的情感一旦激活,其触目所见之物之景,均会染上强烈的主观色彩。

从高考命题来看,对景物形象的考查往往有三种类型:一是画面描述题,二是意境赏析题,三是写景作用题。前两种类型有诸多相通之处,区别主要体现在前者答案要点有“画面特点”“画面内容(意象)”两部分,对情感分析一般不作要求;后者答案要点中除了要有以上两点外,还要分析作者描写景物形象时所蕴含的感情、所运用的艺术技巧。

【概念区分】

象,是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意象,是用来表达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外物;意境,是作品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诗歌常常用一连串的意象,描摹出让人产生丰富联想和审美愉悦的境界。王国维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人间词话》)

意象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如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写景时,作者常常挑选特定的景物,并用带有浓郁的个人感情色彩的词去修饰这些景物。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景象(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方面,由景与景、景与人、景与情构成,情景交融。通俗地讲,就是诗歌中所有意象的“总和”。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或几句诗,或一句诗所营造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座建筑的一些砖石。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具有苍凉气氛和灰暗色彩的悲凉意境。意象是具体的事物,意境是由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作者感情的结合体,往往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题型一:画面描述】

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画面,具体描绘诗歌中展现的画面内容。

描绘时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歌,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再加以创造,力求语言优美。

第二步,概括特点,概括画面特点。

一般用一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对应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太常引·送商参政西行

杨果

一杯聊为送征鞍,落叶满长安。谁料一儒冠,直推上,淮阴将坛。

西风旌旄,斜阳草树,雁影入高寒。且放酒肠宽,道蜀道,而今更难。

“西风旌旄,斜阳草树,雁影入高寒”三句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

【解析】解答此题,考生要注重把握词句描写的具体景物,分析景物与景物之间的关系。这三句,描写了西风、旌旄、斜阳、草树、雁影。这些景物中,“西风”展现了季节特征,“旌旄”是离别时的特殊景物,“斜阳”“草树”“雁影”是离别时的环境中的景物。这些景物营造了悲凉的氛围,描绘了一幅深秋萧瑟的万里送别图。

【参考答案】这三句词描绘出一幅深秋萧瑟的万里送别图。西风萧瑟,旗帜在风中飘舞;夕阳西下,斜晖照射野草和树木;空中的大雁,朝着天际飞去。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

【题型二:意境赏析】

答题步骤

第一步,筛选诗歌中的典型景物(意象)

筛选标准:①体现诗歌风貌;②构成和谐统一的画面。

第二步,描述诗歌中所呈现的图景画面。

①背景环境;②主体形象(作者重点描摹的景物)。

第三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意境特征)。

概括意境特征运用术语,一般为两个双音节词。

第四步,根据氛围特征分析情感。

①注意意象的修饰语;②注意意象本身的特点及文化内涵;③情感要具体化,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可以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

对应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夏江村

高启①

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

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②。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注】①高启(1336—1374):字季迪,明初著名诗人。此诗作于高启回到青丘乡间隐居时。②纬车:缫车,抽茧出丝的工具。

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解析】一、二句交代行踪,暗示了农村生活定是别有一番景象。诗人穿着轻便的衣服、拖着轻软的鞋,步行于江村,在树木丛生之中,断然是农家集中之处,“绿树村边合”,自然别有意趣在其中。三、四句写农村动物之乐。初生的水鸟在藕叶间游来游去,翻动着莲叶,而微风中,飞燕斜擦,掠起桐花飞扬。五、六句写农家劳动的生动画面。捕鱼的小艇停在渡口,人们自然可以想象白天渔父劳动的欢欣,而树林外不时传来缫丝的纺车声,可见农妇们正夜以继日地辛苦劳作。七、八句则点明“黄梅时节”,以雨后一路鸣蛙声,更增添了一份生机、一份乐趣。

【参考答案】①全诗通过描写诗人江边悠闲漫步、野鸭浮游、荷叶翻滚、燕子翻飞、桐花拂动、渔船靠岸、缫车鸣响、蛙声阵阵等意象,营造出乡间清幽闲适、充满生机的意境。②作者通过再现农村的生活情景和村民的精神状态,使读者可以想象这里村民生活的无拘无束和惬意,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隐居生活的惬意和他的闲情逸致。

难点剖析

1.关注画面、景象构成,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画面构成主体是意象,其构成要素为时、地、人、景及其特征;意象要从形、色、声、味四个角度去观察,然后判断基调,如冷暖、喜悦、悲凉、清新、明丽、灰暗等;再具体说明意境的具体构成。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氛围特点。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该图景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宕壮、虚幻缥缈、凄寒萧条、繁华热闹、幽静朦胧等。在判定意境类型特点时,要特别注意使用这些术语。

3.注意特殊关注点。概括时注意特殊时节、地点。表述时一般要说出景物组成(描述画面)、画面特点(意境特点或类型)、画面名称三个要素,个别情况还可以分析蕴含的思想感情等。

4.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看其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切忌空洞,力求具体。比如仅答“表达了诗人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分析为什么而“哀伤”。思想情感一般有:离愁别绪、羁旅情愁、思乡怀远、闲适恬淡、乐山好水、感时伤世、吊古伤今、忧国忧民、言志抒怀、叹惋讽谏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