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良医与庸医的区别 1、何谓良医? 良医就是医术高明的医者,有大德、大仁、大义,精通理论原则,善于总结实践,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是明医或为名医,或为大师,或为隐者(医术高明而不轻易出手者)。良医调病与治病,从病人的角度看,病情逐渐减轻,病症也慢慢减少,最后,病人痊愈康复。 ![]() 良医在对病人治疗时,会全面了解病情,综合判断,找出病根。在治疗方法选用时,或选用中医,或选西医,或中西结合,或选用精神心理疗法,对不同的病症,选取不同的方法,而不拘泥。 良医在治疗手段上,或针,或中药,或西药,或中西药结合,或外科手术,或依靠病人自身恢复能力,或自行调养,或开发出新的方法手段。 良医在治疗方案制定时,很少开大方,就像我国大医,开药方很少超过9味,对待方案向来谨慎和周全。猛药和外科手术,则会少用。 良医治病,标本兼治,一般是能够去根的。 良医治病成本低,病人花费少,时间跨度短。 当然,良医也不是万能的,不是神通广大的,古语有:治得了病,治不了命。至于“命”,另论。 2、何谓庸医? 对比良医,庸医是医术水平很低或平庸的医者。 对病人来说,病会越治越多,“按下葫芦浮起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病情常常出现反复。 在治疗方法上,是拘泥的,不会变通,“一条道走到黑”。 在治理手段上,是要么西医、要么中医,界限分明。 在医学理论掌握上,肤浅,不求甚解。 在治疗方案上,开大方即常常超过9味,习于用猛药和动手术,考虑不周全。 在治疗效果上,达不到标本兼治。 治疗成本高,病人花费多,时间偏长。 ![]() 二、医者层次的划分 实践结果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治疗效果则是检验医者能力和医术水平高低的唯一依据。 我国古代医界圣贤,早有划分医者层次标准,尽管不够细致和具体。 ![]() 层次划分: ①上医治未病,中医治将病,下医治已病;坚持、秉承和强调的是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思想理念和方针。 ②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这是从治疗角度和着力点、突破口的选择,来做划分,道理极为深邃。太平盛世,病人少,心情舒畅,少得病,以现在生理学判断,人们体内分泌巴胺(快乐因子)比较多,免疫力比较强;而乱世则病人多,病情复杂,精神疾病以及器质性病变者多,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流离失所、饿殍遍地、瘟疫流行,乃常事。关于这一点不在此文展开讨论。 上医无名,也不图虚名。 ![]() 三、经济社会“病症”的“调理”和“治疗” 治理国家的社会和经济与人的保养和疾病治疗,何其相似? 高明的治理者治下,社会与经济问题越来越少,以至经济社会运行健康正常,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百业兴旺,幸福安康,国家与社会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一派欣欣向荣景象,几近于无为而治,上下国人不会陷于忙乱或手足无措或迷茫,不会陷入大会小会不断,而各阶层人群大多安闲。 ![]() 平庸的经济社会治理者,则忙于“治病”,问题则层出不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病根茫然不知或不深究,猛药和外科手术频用,偏于治标,难以治本,止于维持表面稳定。 治国理政的道理是多么深刻啊!国家的强盛和社会繁荣、民族兴旺发达,有志者有谁不愿追求呢?有志有识者、关心国家者、关心社会者、关心百姓以及个人家庭者,持之以恒的努力吧!(文/姚靖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