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代民族问题盘点——西南夷完整精简版

 云语禅心 2023-01-15 发布于河南

170万年前,元谋人出现在了云南,成为中国这片土地上最早被发现的人类族群,同时也开启了西南地区最早的原始土著文明。

史书上对西南地区最早的记录,是参与武王伐纣的百濮族群。百濮是当时中原人对西南诸族的统称,即云、贵、川、渝诸地区的各种氏族部落。

春秋战国时期,将楚国西南方向的蛮荒之地统称为百濮之地夜郎国便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个民族政权,除此之外还有云南滇池地区的滇国,西部的哀牢国等。

文章图片1

秦汉时期,西南地区受到了中原王朝的关注,相关记载逐渐多了起来。由于该地区地形复杂,因而出现了难以详记,互不统属的无数部落,高傲的中原王朝直接将他们统称为西南夷

西南夷的族属问题,因史料的缺失,争议巨大,目前相对普遍认可的一种观点是氐羌、百越、百濮三大族系说。

追根溯源那是专家的工作,咱也没那个能力。我们只需要明白,如今西南各民族的形成是一个多民族长期融合的结果,参与其中的不仅有出自上述三大族系的群体,还有各地的原始土著居民以及外来移民(包括但不限于汉人及中南半岛上其他民族)。

汉武帝时期,为了平定南越,孤立匈奴,便通过战争征服了这片区域。并以设置郡县,派遣官吏,修建道路,移民戍边等方式将之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然而西南地区不比中原,蛮荒未开化,开发难度大,经济效益不高;各部族不甘受制,叛乱频繁,加之山高路远,直接管理成本太高。于是,羁縻制度应运而生,以夷制夷,给予各个部落联盟酋长正式的册封,令其依旧管理属地,享有高度自治权力,中央派遣流官予以监管,定期征收赋税。这是当时历史条件下,最为合理有效的统治方式。

羁縻制度是中原王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最常用的一种管理模式,历朝历代几乎都在使用,它极大降低了边疆各族对中原政权的敌视,对巩固边防和促进各民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两汉时期,对西南地区进行了持续开发,汉文化的涌入极大促进了西南地区的社会进步。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蜀身毒道便是这一时期得以贯通。夜郎、滇国、哀牢国等政权的相继覆亡和归附也极大加强了中原王朝对西南的掌控力度。

文章图片2

自西南归附后,汉地豪强与百姓或主动或被动的迁移到了该地区,并与当地土著居民杂居融合,及至汉末已经形成了以霍、焦、雍、娄、爨(音窜)、孟、量、毛、李等大姓为代表的新的西南土著统治阶级,因当时的西南地区被称为南中,故而这些大姓被统称为南中大姓

东汉末年,刘备入主益州,南中(汉末魏晋时期将西南地区称为南中)归附。刘备去世后,南中大姓反叛,后被诸葛亮平定(三国演义里七擒孟获的故事就是以此为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大乱,南中逐渐脱离掌控,无序发展。各大姓之间互相征伐,兼并,内斗不止,最终爨氏一家独大,称霸南中,建立了长达四百年的爨氏政权。爨氏以滇池地区为核心,统治着今云南中部、东部、贵州西北部及四川东南部分区域。尽管爨氏后来分裂为东爨乌蛮西爨白蛮,但仍旧没有改变爨氏独霸南中的局面。爨氏对西南地区的影响一直持续至今,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文章图片3

隋唐时期,西南各族因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分成了乌蛮白蛮两大群体。乌蛮也叫生蛮,相对原始,受汉化影响小,生产力水平落后,社会发展比较缓慢,但战力相当强悍。白蛮也叫熟蛮,汉化程度较高,说汉语,写汉字,不少族群已经与汉人无异,社会发展水平高,战力相对乌蛮较弱,但他们懂得筑城防御。

唐朝建立后,天下一统,两爨无力抗拒,遂顺应天命,选择归附,接受唐朝册封,并继续管辖其领地。

滇西的洱海地区在大分裂时代并未如爨氏那般形成统一的政权,而是长期处于混乱状态,乌蛮白蛮彼此争斗,纷纷扰扰数百年。

唐朝初年,洱海乌蛮诸部经过长期的兼并战争,逐渐形成了六个较大的部落联盟,被称为六诏(诏,蛮王之意)乌蛮,简称六诏。而与之相对的白蛮则被称为西洱河白蛮,简称河蛮

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松赞干布一统西藏高原,建立了强大的吐蕃王国,后来文成公主入藏,使得唐蕃两国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而随着李世民与松赞干布的相继离世,吐蕃逐渐改变国策,与大唐关系破裂。随后,双方在西域、河西、陇右、西南等地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洱海诸蛮起初依附唐朝,吐蕃入主西南后,诸蛮又相继叛离,此后便在两大帝国之间,反复横跳,叛降不定,唯有洱海最南边的蒙舍诏(六诏之一,也叫南诏)初心不改,始终尊唐朝为正朔。

唐玄宗时期,开始扶持蒙舍诏统一洱海地区,建立统一政权,以遏制吐蕃对西南地区的侵扰。

时任蒙舍诏诏主皮逻阁雄才伟略,在唐朝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一统洱海地区的壮举,并建立了南诏国,唐玄宗册封其为云南王,世袭罔替。

后来,唐王朝为了加强对大西南的掌控力度,决定将安南都护府(原交州都督府,治所在今越南河内)、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宜宾)、嶲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姚州都督府(治所在今云南楚雄姚安县)、朗州都督府(治所在今云南曲靖)等地以官道贯通。

然而,由于该道路纵贯爨氏领地的南北,这引起了爨氏的不安和恐慌,继而导致了叛乱的发生。

为了平息诸爨之乱,唐玄宗命皮逻阁出兵征讨,这给了南诏扩张领地的极好机会。皮逻阁文武并用,先是武力迫降,然后联姻结盟,很快便成了爨氏的实际控制人。之后,又利用爨氏内乱的机会,一举吞并了爨氏领地,南诏疆域得到了极大扩张。

皮逻阁的悖逆行为令唐王朝极为不满。数年后,唐玄宗大举征伐南诏,天宝战争爆发。南诏转投吐蕃,并在吐蕃支持下,击败唐军,渡过了亡国之危。

不久,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由盛世走向衰败。南诏把握时机,大肆扩张,一举控制了今云南全境、四川西南部、贵州西北部以及今缅甸、老挝、泰国的北部地区,使南诏成为了西南地区最强大的民族政权,声威遍及大西南与中南半岛,强横一时。

文章图片4

而吐蕃也趁大唐衰弱之际,一举攻占了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独占西域。建立了东至今陕甘交界处以及大渡河流域,南至印度中部恒河一带,西至帕米尔高原,北至天山的强大帝国,国力达到顶峰。

为了遏制吐蕃的发展,大唐实行了北和回纥、南通云南、西结大食(阿拉伯帝国)、天竺(今印度)的困兽计划,试图将吐蕃彻底孤立。

经过一番漫长且复杂的运作,南诏最终选择脱离吐蕃,重归大唐。双方在洱海点苍山会盟,南诏向唐称臣,立誓永不背弃,双方各守疆界,互不侵犯,世代交好。

南诏第十一位诏主祐世隆在位期间,悍然称帝,改国号为大礼(这个国号跟后来的大理国名有一定的联系,不过此观点存在争议),与唐关系彻底破裂。

祐世隆无视南诏国力已然衰弱的现实,穷兵黩武,与大唐在安南(今越南北部)、西川反复争夺,打了十几年,徒劳无功,空耗国力,加速了南诏的衰亡。

祐世隆死后,南诏国势日衰。唐朝末年,权臣郑买嗣弑君篡权,并将蒙氏(南诏皇族姓氏)一族屠戮殆尽,建立大长和国,南诏国灭亡。

南诏后期,洱海诸蛮经过长期融合,加之新移民的不断涌入,最终形成了新的民族共同体——白族。而东西两爨之地同样在人口的反复迁徙之下,相互融合,逐渐形成了新的民族共同体——彝族。

郑氏立国26年,便遭遇军阀杨干贞叛乱,清平官(宰相)赵善政被立为傀儡皇帝,建立了大天兴国,大长和国灭亡。

不久,杨干贞废赵善政,自立为帝,又改国号为大义宁国。杨干贞干了两年,其弟杨诏篡位为帝。

杨氏兄弟统治残暴,激起了民愤,白族人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白族豪酋高氏、董氏以及滇东彝族三十七部发动了大起义,一举推翻了杨氏,建立了大理国

大理基本继承了南诏疆域,涵盖今云南全境,贵州西南部,缅甸、老挝、越南北部的少数地区。

文章图片5

佛教早在南诏时期便已经传入西南地区,段思平极为崇佛,建国后大力推动佛教发展,奠定了大理国以佛立国,儒释治国的基本国策。其后人也尽皆崇佛,仅是出家为僧的皇帝就有九个。大理国也因此被称为妙香古国汉传佛教(大乘佛教)、藏传佛教(喇嘛教)、南传佛教(上座部佛教)三大佛教体系,全部存在于大理国中。

大理段氏建国后,中原仍处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之中,大理因实力弱小,无力参与群雄逐鹿,便实行了对外友好的外交政策。

赵匡胤建立北宋后,大理遣使入贡,请求归附,赵匡胤因西南蛮夷不可信(天宝战争遗害所致),担心日后重蹈大唐覆辙,故而拒绝其好意,放弃云南,与大理划江而治,互不侵犯,和平相处。不过,大理国倒是很执着,历代国君皆尊奉大宋为正朔,朝贡不断。

段思平死后,其继任者多为庸碌之辈,而当初辅佐其夺取政权的白族高氏却日渐做大。第四任皇帝段思聪在位期间,高氏取代董氏成为宰相家族。此后高氏长期把持大理朝政,段氏皇族成为傀儡,这也是大理皇帝普遍喜欢禅位出家(有的是被强迫,有的是心灰意冷)的重要原因。

天龙八部中段誉的伯父段正明在位期间,被逼禅位给了高氏宗族领袖高升泰,大理亡国,史书将之前的大理国称为前大理

高升泰登基后,改国号为大中国。虽然大理段氏皇权不振,但其家族大多善待百姓,在大理国子民心中拥有极高的地位,高氏得位不正,朝野反对之声不绝于耳。

两年后,高升泰病危,遗命其子将皇位归还段氏,高氏不得人心,窃据皇权,有亡国灭种之危。

高升泰死后,段誉的父亲大理海王段正淳成了幸运儿,恢复了大理段氏的皇权。不过,也就仅止于此了,朝政大权还是牢牢掌控在高氏手中。段正淳之后的大理国被史书称为后大理

段正淳后来禅位出家,大理国唯二(另一个是开国皇帝段思平)的有为君主段正严(也叫段和誉,是小说中段誉的原型)继位。

段正严在位期间,宋徽宗赵佶一时兴起,违背祖训,接纳了大理国的内附,不过没多久就不认了(拿国家大事当儿戏,典型的昏君做派)。南宋建立后,康王赵构更是对此事避而不谈,对大理国继续维持友好而又冷漠的复杂态度。

段正严尽管励精图治,改善民生,但终究无法改变高氏的统治地位,最后在高氏操弄的继承人争夺斗争中心灰意冷,禅位出家。

大理国后期,高氏内斗不止,国势日渐衰退。恰逢此时,威震寰宇的蒙古帝国强势崛起。大理本想跟南宋建立攻守同盟,但遭到了自顾不暇的南宋君臣一致拒绝。

蒙哥汗统治时代,忽必烈奉命南征,一举吞并了大理国,高氏覆灭,段氏因其巨大的影响力而得以保全,并成为了帮助蒙古人统治西南的重要力量(段氏+蒙古诸侯王+云南行省,三股势力连同地方土司共同治理云南)。

文章图片6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推翻了蒙元帝国在中原的统治,大将沐英及其家族取代段氏成为事实上的云南王,世代管辖云南地区。

清军入关后,平西王吴三桂奉命平定云南,继而取代沐氏家族成为新的云南王。康熙帝统治时期,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爆发,历经八年,终告平定。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雍正皇帝令云贵总督鄂尔泰大力推行改土归流,彻底废除了自大元以来执行了数百年的土司制度(羁縻制度的进阶版),云南自此由中央政府委派流官直接管辖,实行与内陆相同的地方行政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白族、彝族、傣族、纳西族等西南各民族相继得到官方认可,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族同胞民族意识得到强化,民族文化得到保留。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拼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