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诗经》大部分作品都是四言诗?

 凌玹 2023-01-16 发布于江苏

《诗经》是公认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四言诗。那么为什么最早成熟的诗体是四言诗而不是五言诗呢?

而且四言诗成熟最早,那为什么后面又逐渐衰落呢?

关于这个问题,中国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余冠英就做过比较详细的论述。

为什么四言诗是最早成熟的诗体?余冠英先生从两个角度做出了分析:

第一,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构词法为其特点的,最常见的是音字词,偶尔有复音词,但那是少数,而且般为双声或叠韵词。既然以单音节词为主,那么每字的容量、内涵就比较大,可以表达个独立的意念,这就为运用较少文字来表达较多思想感情提供了条件。没有这个条件,那么仅用区区四字,不要说难以成为种诗体,连能否较明畅地达意也是问题。

第二,诗歌起源于劳动生活,这点为多数文学史家所承认。因此最早的诗歌形式,往往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劳动的节律。鲁迅曾经生动地说过,那由第个人创造出的文学是“杭唷杭唷派”。“杭唷杭唷”,这里也包含着原始诗歌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特征:简单的音乐节律和语言平衡。按照这样的基本要求,我们来看,只有四言最相适应。它既简练,又富于节奏感和平衡感,它便于咏唱,便于记忆,且有可能对事物作相当程度的描写。所以,从西周初直到春秋时期,在大约五六百年的时间内,诗歌领域是四言诗的天下。

虽然春秋之后四言诗没有绝迹,也有佳作出现,但是总体来说四言诗的创作已是大不如前。这又是为什么呢?余冠英先生也给出了他的解释:

四言诗的衰落,自有其社会和文学本身的原因。从社会方面说,迨及春秋末期,列国争霸发展到兼并战争,至战国,战争愈加频繁,规模也更扩大。这些战争从根本上破坏了广大人民的正常生活,人民的最低安定生活环境都不复存在,这也就破坏了产生并保存大量民歌的社会条件。另外,由于周王室衰微,由天下“共主”沦为普通的小国,采诗、献诗套制度早已废弃,所以即使有民歌也只能任其自生自灭了。至于那些大国的统治阶层士大夫,则处在论辩诡说之风大盛之际,当时正忙于连横合纵、处士横议,而对诗歌并无多少兴趣。所以战国时期少诗。从文学方面说,战国时期奴隶制迅速崩溃、新兴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生活的巨变,对艺术形式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反映上古社会生活的四言诗体,此时越来越显得不适应时代的复杂化的要求,诗体本身正酝酿着场变革。尽管新的诗体尚未正式成立,但四言诗作为旧诗的代表,却已决定性地步入了衰落阶段。

到两汉以后,随着五言诗的兴盛和七言诗的发展,它也就更加快了衰退的进程。在这方面,还有个因素也促成了四言诗的衰退,那就是从战国中期开始的楚辞的兴起。楚辞本是楚地的诗歌,有着浓厚的地方色彩,只能算是种特殊的诗体。楚辞的兴起,不仅改变着诗坛的风气,而且对后来汉赋的兴盛也很有影响,按刘勰的说法,赋是“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实际上主要是楚辞的种流变。辞、赋在两汉特别是西汉,在文坛占着压倒性优势,这种状况,定程度上影响了诗歌的进展发达,而四言诗的被排挤也就无可避免了。

上面这些论述,均节选自余冠英先生《四言、五言和七言——谈古诗的体裁》一文。余先生在这篇文章里面,还详细论述了五言诗、七言诗兴起的过程。这篇长文收录在由三联生活书店出版的《诗的传统与兴味》一书中。

余冠英 著    刘跃进 蔡丹君  编选、导读

ISBN:ISBN 978-7-80768-343-8   定价:68.00元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余冠英(1906—1995),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抗战时期任西南联大教授,1952年起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后任该所副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文学遗产》主编。

图片

提起余冠英先生,很多人首先会想到他选注的《诗经选》《乐府诗选》等。在经典选注中,他十分重视诗人的写作个性及其诗歌的艺术特点,着力剖析诗作的语言结构,将普及文学经典与促进语文教育结合起来。在选注之外,他还写了很多说诗的论文,或考论诗歌发展源流,或鉴析具体诗歌作品。

《诗的传统与兴味》为余冠英平生诗歌研究、选注讲读的精粹,共三十余篇,分考镜诗源、读诗释疑、注诗选摘三部分,系统体现了他在说诗、注诗与学术研究方面的经验、识见与贡献。

本书的目录和编排目的如下:

考镜诗源

  • 《诗经选》前言.

  • 《汉魏六朝诗选》前言

  • 《三曹诗选》前言

  • 《乐府诗选》前言

  • 七言诗起源新论

  • 关于七言诗起源问题的讨论

  • 吴声歌曲里的男女赠答

  • 唐诗发展的几个问题

  • 《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序

  • 《古代爱情诗词鉴赏辞典》序

  • 中国古代民歌的成就.

“考镜诗源”这一章节考论诗歌发展源流,让读者对中国诗歌发展脉络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读诗释疑

  • 关于改《诗》问题

  • 关于《陈风·株林》今译的几个问题.

  • 关于《诗经·伐檀》篇和乐府《孔雀东南飞》的一些问题

  • 《诗经·郑风·将仲子》乐府新声

  • 乐府歌辞的拼凑和分割

  • 四言、五言和七言

  • 汉魏诗里的偏义复词

  • 曹操的两首诗

  • 建安诗人代表曹植

  • 论蔡琰《悲愤诗》

  • 说“小子无官职,衣冠仕洛阳”

  • 关于《孔雀东南飞》疑义.

  • 说鲍诗

  • 《乐府诗集》作家姓氏考异.

  • 谈《西洲曲

  • 李白纪念馆成立纪念

  • 诗论十首

“读诗释疑”部分讨论具体诗歌作品,从《诗经》到汉魏六朝的作品都有涉及,通过解读具体作品的方式让读者直观感受各体诗歌的特点与韵味。

注诗选摘

《诗经》今译六篇.

《诗经》今译六首

汉铙歌六曲注

《古诗十九首》注.

《别诗》四首注

《别诗》三首注

鲍照诗十首注

“注诗选摘”部分选取了余冠英先生诸多诗歌选本中的精华部分,让读者直观感受大师讲诗的风采。

本书装帧简而精,内外封典雅,外封250克飘雪系列白银砂,里封200克蓝黛美彩高白;镂空工艺,模切开窗有古意;70克进口轻型纸,虽厚但轻;书脊锁线,方便摊开阅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