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过安定(道光二十二年,七月) 二十四日,庚午。晴。早晨封第四号家书,托河南饷员陈恭军带交陕寓,并寄念湖、蔼人、易甫三信。闻前途山水叠发,遣舆人〔一〕往探,云尚可行,遂起身。十里杨家岔,中间涉过涧河约六七道,有王家河者尤为汹涌,其上为桃花山,崎岖殊甚,车马皆殆。又十里鸡儿嘴,又十五里夏家寨,交安定县界。又五里新道口河,又十里漆家店,又十里西巩驿,计六十里到此,沿途无可中火处,驿馆颇宽,距安定县六十里。署县令琦〔二〕(龄,静庵胞弟)遣丁具膳。 二十五日,辛未。晴。昧爽行,十里王公桥,坡路高峻,在昔有桥,今桥已废矣。又十里周家窝,又十里青岚山(亦作淸凉山),山麓有旅店数家,行旅多住此。是日无可中火处,在此吃面。复上高坡,虽亦陡曲,而较六盘山差为迤遰〔三〕。十五里贾河湾,又十五里安定县城。琦令在省未回,其典史黄鲁江(苏州人,泸州牧鲁溪胞弟)来迎。杨翠岩〔四〕复由省中至此,即与共饭。富海帆〔五〕制军差巡捕带材官数人到此,并带省中数信,是晚仍遣回省。 二十六日,壬申。晴。早晨在行馆饭后行,因兰州道唐子方已嘱杨翠岩在此另备有馔故也。十里大碱沟,又十里二十里铺,又十里剡家堡,又十里巉口河。自县城到此,已过河三道。巉口地方略大,尚有市集。又十里梁家坪,又十里秤钩驿宿,此驿所以得名,以路形弯曲也,仍安定县辖。琦令遣丁在此具膳,陈子茂主簿〔六〕(德培)迎至此。 二十七日,癸酉。黎明在行馆饭后行,未半里即上坡,天阴,已见雨,幸又渐晴。十里坪滩岘,又五里景家泉,过此则下坡多而上坡少矣。又五里古家闹池,又十里车道岭(西来到此始上岭,东来则已下岭矣),又五里白土窑,又十里甘草店,此处系皋兰辖(有尖站,行馆多不预备)。又五里三墩塘,又十五里清水驿宿,系金县辖(县在西北四十里),与杨翠岩、陈子茂同住。金县恩令(福,满州厢黄旗,癸酉举人)来见,即别去。夜雨一阵。 按:本文辑自《林则徐集·壬寅日记》,作者林则徐。《壬寅日记》系林则徐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遣戍伊犁途中的日记。内容包括山川道里、人文风物、名胜古迹等方面,并时有考证。为研究西北史地的重要资料。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林则徐起复为陕甘总督,再次途径安定。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安定知县胡荐夔撰《许铁堂先生祠碑记》载:“适林节使少穆过境,以(许铁堂)同里故,询及墓所,余对以意,甚喜。” 【注释】 〔一〕舆人:古代职位低微的吏卒。 〔二〕琦龄:满洲人,琦善之胞弟。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任安定县令。《东华续录·咸丰七》载:“陕甘总督琦善之胞弟琦龄前在固原州、安定县各任内,亏空甚巨。”《道咸宦海见闻录·甲寅五十五岁》载:“琦龄在甘肃为州县,视仓库如私家物,亏空累累,一切过端罪案,擢发难数。” 〔三〕迤遰:亦作“迆遰”,平缓貌。 〔四〕杨翠岩:福建侯官人,道光十五年(1835年)举人,官至宁夏中卫县知县。 〔五〕富海帆:富呢扬阿,字海帆,满洲镶红旗人,嘉庆十八年(1813年)举人。道光二十二年(1842)任陕甘总督。 〔六〕陈子茂:字德培。生平失考。林则徐在《子茂薄君自兰泉送余至凉州且赋七律四章赠行次韵奉答 其一》诗中注释:“子茂来甘肃,应即补官,而七年未有虚席。”从安定称钩驿开始,陈子茂陪着林公到了兰州,又执意送林则徐一直到凉州(今甘肃武威)。为此,林则徐写下了《次韵答陈子茂德培》:“送我凉州浃日程,自驱薄笨短辕轻。高谈痛饮同西笑,切愤沉吟似北征。小丑跳梁谁殄灭,中原揽辔望澄清。关山万里残宵梦,犹听江东战鼓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