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纹,是中国古代玉器上最常见的装饰纹样之一。通常是指纹样形态作萌芽谷粒状的一种纹饰。 古人大多将玉器上的谷纹当作谷粟的象征,视装饰有谷纹的玉器为保佑五谷丰登的祥瑞之物。 清 矾红彩海水云龙纹传说:谷纹是南方火龙神祝融的图腾,他掌管着大地和谷物。人们希望有好收成就去祭拜他,久而久之这个掌管五谷杂粮的火龙神图腾有了一个称呼——谷纹。 战国/谷纹玉璧 谷璧是玉璧和谷纹的结合。在重农桑的观念与最高的礼玉规格下,使其成为六瑞之一。谷璧用于朝聘,《周礼》中也提到过“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 ··· 子执穀璧,男执蒲璧”,描写的正是不同官职被授予不同玉器。其中子爵拿的就是谷璧。 郑玄有注云:“穀所以养人,蒲为席所以安人。”正是体现谷的本意,“穀” 就是用以养人的万物之本——谷物。 皇帝用谷来作为授予爵位的信物纹样,想必也是寄予了五谷丰登、天下富饶的寓意。 谷纹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谷纹和卷云纹结合,这种纹样其实是虺龙纹的进一步分解、简化之后的抽象形态。 A式:浮雕云谷纹结合 出现在龙纹玉器上,用于刻画龙的五官和身体,表达较为抽象。普遍流行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春秋晚期颗粒大而饱满,手感圆钝;战国早期则较前者略显单薄,谷芽细长。 B式:阴刻云谷纹结合 普遍流行于战国早期至战国中期。 二、纹饰中全部都是谷粒状,不掺杂卷云纹。 可分为:浮雕谷纹,乳钉式浮雕谷纹、蒲格谷纹 浮雕谷纹又可分为C式:扁矮式浮雕谷纹 浮雕单元作微凸曲面状,上阴刻一道浅细谷纹。单元纹样个体较大,尾部较长且个别作回勾状,排列不甚整齐。零星出现于战国早期,战国中期较为流行。 浮雕谷纹又可分为D式:乳钉式浮雕谷纹 工艺比较复杂,多先以两到三对平行线定位,再剔成半球状单元(亦有再用斜碾技法将半球改削成萌芽谷粒状者),最后沿浮雕单元之轮廓依形加琢一道谷纹。谷粒状小,浮凸明显,尾部略短,大小一致,排列密致有序,成行成列。普遍流行于战国中、晚期,西汉时期亦有出现。 E型:平面阴刻谷纹 雕工粗犷,纹样单元大小不尽相若,线纹边缘多有毛刺歧出,排列不甚规律。初现于战国早期,但数量极少。在战国中、晚期广泛流行。 F型:蒲格谷纹 即在以三组宽深的平行线作60 度夹角分割减地所形成的正六边形凸面(即蒲格)上,加琢短尾谷纹而就。各单元纹样间多有分割遗留的三角形纹,分割线痕比较明显。流行于战国中晚期至西汉,但战国中晚期之蒲格谷纹,不及西汉时期者分割、凸起明显。 精品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