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知道了我心有戚戚然,是因为读懂道德经第一章第一句(五)

 成中行 2023-01-16 发布于山西

我知道了我为什么心有戚戚然,就是因为我的这个“读懂道德经第一句系列”没有写完,还有一篇,权且以此做题目吧。最后就是读懂第一句的伟大意义

首先,我解开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套娃。

“道可道,非常道”作为独立的句子,他实际上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递进关系的复合判断句。

道,不仅是可以知道的,而且是可以表述的。

如果严谨一些或更哲学一些的表述,可以理解成——

道,设定他为这个世界的本质规定性及其表达,不仅是可以被人类认知的,而且是可以被我们以包括且不限于语言文字公式方程式等所有表达形式来表达出来的。

换成另一个主动语态的表述,就应该是这样。

人类可以认识这个世界及其本质,也可以以包括但不限于语言文字定理公式方程式分子式等等一切表达形式表达出来。

有人说了,你每次说的都不一样,是的,我的表述确实是经常有些细枝末节是不一样的,但是其大概意思是一样的,这就是我的意思,就是要告頌大家,不要沉迷于甲骨本义,说文解字,康熙正解。

我喜欢这种三晋四晋五进六进的中式套院,就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种套娃,还有“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八进叠层架空套院。

然后是进一步套娃式,整个递进式复合判断句,作为主语进入下一个套院中,“道可道,非,常道”。我们人类可以认识世界及其本质,也可以尽可能完善准确地表述这些认知,但是,人类认识到的和表述出来的世界或世界本质或关于这个世界及其本质的表述都不再是这个世界及其本质及其关于这个世界及其本质的表述本身。

表述出来的表述都不再是这个表述本身,话一出口,覆水难收。

这是非常神奇的一句话,紧接下来“道可道,非常道”整个句子做了主句,而来了一个几乎同样的套娃式的“名可名非常名”作为从句,补语从句,也就是整个句子做补语。

但是很多人,几乎所有人,都没有发现也没有去思考,“常道”与“常名”虽然都是被“非”的,但是此两者还是有一些细节有着细微但至关重要的区别的。

“常名”是实体,“常道”是不那么实的体。常名,被人类认知命名概念化的那个客观世界的客观存在本身,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而“常道”虽然也是实实在在的,但是它不全是客观存在,或者他不尽是完完全全的客观存在,而是超越客观存在&客观实在的永恒绝对终极的纯粹精神存在或存在体或存在物。

这种细节的细微的差别却是本质的决定性的。它标志着道虽有物性但道与物有着本质的不同。

不可视之为寻常之物。

第二,揭示了“道可道”为什么“非常道”和“名可名”为什么“非常名”的根本原因和道德经的宏大主题。

很多人大而概之地认为“可道之道不是永恒之道”,就完了。通俗点的也可以说成——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恒常的道了。

都很好,都没错,但是不究竟,更不科学,更更不哲学。我从来不会为了究竟而究竟,也不会为了科学而科学,也也不会为了哲学而哲学。但这里一定要明确,因为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看似宏大的主题才是最基本的。

道可道,实际上还隐含着两个很重要的问题,也是一门哲学必须回答的问题,可知与否?可表与否?

我们通过这一系列的分析推理揭秘断定老子是一位有限可知论者,也是一位有限可表论者。我们称之为认知与表达。

名可名非常名,不仅是对人类认知过程的描述,还隐藏着一部完整的人类认知史,全部信息和全部过程的历史。我们称之为认知与实在。

认知与表达,认知与实在,就像是精神与物质的两个子集。

就此,我,们,彻底解开了道德经第一章第一句的真实含义,也就此揭开了道德经第一章的主题,也也就此解开了整部道德经的神秘神圣神奇的一角。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可以理解为存在与虚无;眇-妙与敫-皦,就是本质与现象;常无欲and常有欲,就是理性与批判;还有玄而又玄,众妙之门。

这样,一部煌煌巨著的基本构架就出来了,就大致出来了。

道可知,说明老子是不拒绝人类认识这个世界追求客观真相-真知-真理的。也就是,老子求真甚至有些较真儿。

道可道,老子在道可知,道可道,还有道可名,三种近似的表达中,选中了“道可道”,也在后面的整部经典中多次反复提到表达表述呈现的问题,说明老子追求准确真实,甚至有些执着有些较真儿。

道可道,非常道,是老子求真的最最经典表述,被我们说出来的道就不再是道本身,被砍下来的手,即使再美,也不是原来那只柔荑了。

名可名非常名,不重复了。

无名…有名…,不赘述了。

观其妙,观其皦,不再说了。

常无欲,常有欲,不再绕了。

玄而又玄,众妙之门……

都包含着老子的核心主题,那就是求真:求真相,求真知,求真理,求真道,求真人。不展开。

第一章的第一句,到此彻底解密。

揭秘&解密本身就是价值和意义,但这对于我还有些其他的小意思。

解开道德经第一章第一句的秘密具有很多很大很厉害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如上所述一二三四,揭秘本身就是价值。另外还有对于我自己的更小一号意义和价值,不好意思叫的这么大,就叫做小意思吧。

第一个小意思,老式风格之老式句式之套娃式得以完整解剖,细节暴露,全部示人。这可是第一次哦。

整部老子道德经,语言风格极其鲜明,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独树一炽,都是无垠星空中最闪亮最璀璨的一颗,也炫耀亮瞎了无数双审视的智者的眼睛,使人恍惚,恍恍惚惚,惚惚恍恍,不知东西南北,不知何年何月。

我称之为老式风格。在老式风格中最常见的就是老式句式。前文说到,老式句式,我现在已经归纳出三种,套娃式,顶牛式,正言若反式。

在这个关于第一章第一句的系列小文字中,有机会细致入微地展开,有条有理地解剖,全面详细地展示,老式句式的精妙绝伦。

老式句式是老式逻辑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各位友道也可以因此有幸目睹老式风格的风采。

老式逻辑,老式风格,老式句式,是构成老子道德经思想体系的重要特色,也是研究老子道德经必须突破的的第一关。掌握和熟悉老式逻辑老式风格老式句式这一套对于深入准确滴理解老子的基本思想和主张有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这对于我是小意思,可能对于其它研读研修老子道德经的友道来说,也许也会有点价值和意义。

第二个小意思,老子道德经每一章的论述模式大揭秘,为我们进一步更好滴理解整部经典中提供了示范。

这涉及到更广泛的没有展开论述的内容和相对广泛的背景资料,所以还是另起一个标题来说吧。

课堂笔记是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格式的,搞清楚这个格式有助于理解道德经。

之所以在第一章第一句中说这事,是因为第一章是最典型最完整的课堂笔记结构,足以作为一个示范。

回头翻一翻自己有可能保留下来的大学课堂笔记,就会发现以下基本事实——如果实在找不到你的课堂笔记,你可以找你的同学同事朋友借阅以下,看看能不能发现一些相关的事实。

标题。一般是老师的板书。有很多时候,你连老师这一课讲的题目你都没有记下来,是不是听起来很可笑,很不可思议。怎么连题目都没有记下来呢?当时在干啥呢?但是除非有重大故事一般是你啥也想不起来。

但是,对比了几位同学的笔记本,你就会发现,所有内容一致率最高的就是标题。其他内容那就不堪入目了,五花八门的,啥样的都有。

课堂笔记最大的特点就是重点很突出,逻辑很模糊。所谓重点就是知识点,老师反复强调的考试重点。一般会记录一个过几个核心词汇,而且很可能画上了各种各样的重点符号。

而要记录老师讲课的内在逻辑,也往往需要几句完整的句子和极为周密的符号系统,来表示相互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有的,一般都不会错。没有的,就很难从你记录的只鳞片甲,丢三落四的关键词中,再恢复过来,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道德经,不管是哪个版本经常会出现的失逻辑现象。

失逻辑就是失序。失序的就是垃圾,就是熵。失序的文字就是文字垃圾,我们的任务就是将文字垃圾恢复为有意义的经典。

可见,读懂道德经之难。不是将垃圾粉碎了再造粒再注塑再成品,而是原样复原。

恢复原样可比再造一个新的难多了。

当然,以上是基于我对老子道德经“成书”的基本事实的认定。

道德经是老子及其家族几十代甚至几百代积淀而成的人类文明始创时期的精华结晶。

道德经是老子在西去化胡之前,在函谷关为关尹子他们讲道以后,由他们几个根据回忆整理出来的类似课堂笔记的文本。

最初的文本就是事后凭记忆整理出来,在这之后是不是经过删减整理现在不知道,但天然的错漏减省重复还是很多很多的。

但老子讲道基本上有几个模式/套路,这是我们从道德经流行本八十一章煮个研究之后总结出来的。第一章是其中最典型的模型之一。

真经板书: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论证之一: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设定基础概念。

论证之二:常无欲…常有欲…

论证之三:此两者同出异名,谓之玄。

结论小结:玄而又玄,众妙之门。呼应真经,道…名…之说。

玄而又玄,是众妙之门,犹如常道与常名之辨析,只有不断地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切入口如探索,才能开启众妙之门。

所以第一章是最完备的最系统的楷模,元器件齐备,关键词完全,逻辑叙述完备,论证过程完整,论证逻辑严密。

我们大概总结出几种模式,在研读以后的章节时还会遇到,遇到了再说的。也可以找找自己的课堂笔记,研读下自己的课堂笔记,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开宗明义,在第一章第一句就是真经真身显真象,是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

无论你对现有的篇章结构有什么样的想法,无论你认为老子的绪论包括第一章第二章还是第三章,只要你认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道德经来讲第一句,那就说明你已经上路,而不是偏执地认为德经在前,道德经应该叫做德道经。

我们根据对世面上各种传世版本和出土版本的研究,我们笃定道德经是有真经的。所谓“真经”就是老子家族传承几千年(估算在八千年至至一万年)的经典语录。

真经大概有以下特点:

1.老子在函谷关讲道之前从来没有对老子家族之外的人系统传授过。

2.在老子讲道之时,真经从来没有形成文字。只是以口头传承的形式存在。关尹子他们整理出来的几个版本是真经最早形诸文字。

3.真经在老子家族内传承时可能被称之为“道”,所以老子有时候会说的好像是引用/引述/援引自古老的经典。

4.所有真经应该是反复被修订中,所以是没有备注某一句是某一人所贡献的。

5.所谓真经应该以三言句,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般的精炼简洁文本为主。或有一些是四言句的,正在调查中。如馀食赘行,始制有名……

6.不求韵文,也不求句式同一,但同一句,之间好像有明确的句式语法要求,并有充分的逻辑联系,是独立成句的一条“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是最经典的一句,都是老子道德经最经典的典范。我们很荣幸,我们见到了这句经典被破解的一天,从而可以登堂入室,真正踏进“众妙之门”。

大连至深圳,早起开始,一路走道,一道敲字,终于在深圳的地铁上完成了。

七宝谨上

文章图片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