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导读(七十六)—《外篇 · 天道》2.6-5

 叶落无痕73 2023-01-17 发布于吉林

外篇·天道-5

【原文】

孔子西藏书于周室。子路谋曰:“由闻周之征藏史有老(dān)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

孔子曰:“善。”

孔子往见老(dān)聃,而老聃不许,于是(fān)繙十二经以(shuì)说。老(dān)聃中其说,曰:“(tài)大(màn)谩,愿闻其要。”

孔子曰:“(yào)要在仁义。”

老(dān)聃曰:“请问,仁义,人之性(yé)邪?”

孔子曰:“然。君子不仁则不成,不义则不生。仁义,真人之性也,又将(xī)奚(tài)为矣?”

老(dān)聃曰:“请问,何谓仁义?”

孔子曰:“中心物(kǎi)恺,兼爱无私,此仁义之情也。”

老(dān)聃曰:“(yī)意,(jī)几乎后言!(fú)夫兼爱,不亦(yū)迂乎!无私焉,乃私也。(fū)夫子若欲使天下无失其牧乎?则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夫子亦(fǎng)放德而行,循道而趋,已至矣!又何(jié)偈偈乎揭仁义,若击鼓而求亡子焉?(yī)意,夫子乱人之性也!”

  



【注释】

(1)周室:周王室。

(2)子路:孔子弟子,名由。

(3)谋:出主意。

(4)征藏史:收集管理图书典籍的史官。

(5)免:免官,解免征藏史的职位。

(6)归居:归家隐居。

(7)因:通过,依凭。

(8)繙:演绎,反复申说。

(9)说:游说,说服。

(10)中其说:半中间插断他的话。中,中途、打断。

(11)大谩:太空泛冗长。谩,通“漫”,繁多、漫无边际。

(12)要:精义。

(13)成:成就名声。

(14)生:立身社会。

(15)中心:中正而没有偏私。

(16)物恺:和乐。物,“和、易”之误。恺,乐。

(17)情:实。

(18)意:通“噫”,叹词。

(19)几:危,危殆。

(20)后言:后面说的这些话,此指浅近之言。后,一说为“复”。

(21)牧:养育。

(22)固:本来。

(23)放德:仿效天理,依仿自然之德。放,通“仿”,依照。

(24)偈偈乎:奋力的样子。

(25)揭:高高擎起,指标榜。

(26)亡子:逃亡的人。

  



【译文】

孔子想把最具有价值的书籍(《诗》、《书》、《易》、《礼》、《乐》、《春秋》)保存、珍藏到西边的周王室去。子路出主意说:“我听说周王室管理文典的史官老聃,已经辞职引退、回家隐居,先生想要藏书,不妨暂且前往通过他帮忙。”

孔子说:“好。”

孔子前往拜见老聃,老聃对孔子的要求不予承诺,孔子于是详细陈述《六经》内容加以解释。老聃中途打断了孔子的解释,说:“你说得太过冗繁,希望能简明扼要地讲给我听。”

孔子说:“要旨就在于仁义。”

老聃说:“请问,仁义是人的本性吗?”

孔子说:“当然是。君子如果不仁就不能成其名声,如果不义就不能立身社会。仁义的确是人的本性,离开了仁义又能干些什么呢?”

老聃说:“再请问,什么叫做仁义?”

孔子说:“心术正直,态度和蔼,博爱众人,大公无私。就主体而言,这些都是仁义的内容。”

老聃说:“唉,令人担忧啊,你刚才的话都是浮华虚伪的言辞!兼爱天下,这不是太迂腐了吗?强调无私,正是因为已经存在自私了。先生你是想让天下的人都不失去养育自身的条件吗?其实天地原本就有自己的运动规律,日月原本就存在光亮,星辰原本就有各自的序列,禽兽原本就有各自的群体,树木原本就直立于地面。先生你也仿照自然行事,顺循规律前进,这就是极好的了。又何必如此急切地标榜仁义,这岂不就象是打着鼓去寻找逃亡的人,鼓声越大跑得越远吗?唉!先生扰乱了人的本性啊!”

【赏析】

庄子认为君道是天道,臣道是人道。君道应该效法天道,天道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它自运自化,寂寞无为,虽然化育万物,恩及万世,但都是无心而作,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因此君道也应以天地为宗,以自然为用,以虚静、恬淡、寂寞、无为为本,虽有天下,但要做到不为所累,无为而治,让天下万物自治自化。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无为呢?庄子强调君道虚静,他说虚静才能像镜子一样无所不包,虚静才能各得所宜,虚静才能使臣下各守其职,各尽其责。内心虚明若镜,才能映照万物,虚明才能无为,无为才能精神愉悦、超然物外,这样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纵观《庄》文前后,虚静思想贯穿始终,可以说是其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者随手拈出了三个事例来说明有为的臣道的危害性,告诫世人要虚静无为,超然物外,坚守天道本源。尧以百姓为心,对鳏寡孤独关心备至,舜教训他说这只是胶扰百姓,没有做到像云行雨施那样自然,有心而为只不过是卑下的臣道罢了。孔子为藏书于周,西行拜访老子,大谈仁义,老子对他嗤之以鼻,认为孔子乱人心性,高举虚假的仁义,就像击鼓而求子,缘木而求鱼,其结果只能无功而返。士成绮批评老子不仁不义,老子漠然不应,任凭别人唤牛唤马,无心而服从。士成绮卑恭求道,老子说他面带骄色,心为物役,像被系的逸马,离箭的弓弩,只不过是边境上的一个盗贼而已,最多只能做一个有为而卑劣的臣者罢了。庄子中的“君道无为臣道有为”的思想主要是用来说明人道的不足取,但后人如吕不韦、韩非子、唐朝魏征等却根据时代需要把这一理论完全引向了现实政治生活,认为这一理论是理想的治国策略,从而对庄子的本真思想进行了改造。历史证明在改朝换代之际,庄子的这一思想对于统治者实施休养生息的政策,保持安定的政治局面起了积极作用。

在《外物》篇中作者进一步指出:“(quán)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语言只是(quán)像荃、蹄一样的工具而已,并非意本身,所以既已得意,其言便可忘去。庄子关于言意关系的表述对中国古代文艺思想的影响是前无古人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