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天道-7 【原文】 (fū)夫子曰:“(fú)夫道,于大不终,于小不遗,故万物备。广广乎其无不容也,渊乎其不可测也。形德仁义,神之末也,非至人孰能定之!(fú)夫至人有世,不亦大乎!而不足以(wéi)为之(lèi)累。天下奋(bǐng)棅而不与之(xié)偕,审乎无假而不与利迁,极物之真,能守其本,故外天地,遗万物,而神未尝有所困也。通乎道,合乎德,退仁义,(bìn)宾礼(yuè)乐,至人之心有所定矣。” ![]()
【注释】 (1)夫子:指老子。 (2)大而不终:从大的方面看,没有终结。终,穷尽。 (3)遗:遗漏。 (4)广广乎:广阔无垠、虚旷无人的样子。 (5)渊渊乎:幽深渊静的样子。 (6)形德:谓刑戮与庆赏。形,通“刑”。德,德化。 (7)末:衰败。 (8)有世:拥有天下。 (9)大:原指天下广大无边;此指责任大。 (10)奋棅:争夺权柄。奋,争夺。棅,通“柄”,权柄。 (11)偕:同。 (12)无假:纯真。假,通“瑕”,瑕疵。 (13)极:穷究。 (14)外天地:忘忽、无视天地。 (15)遗万物:弃置万物。遗,遗弃、忘掉。 (16)困:困扰。 (17)德:天德,大道。 (18)退:斥退。 (19)宾礼乐:摈弃礼乐。宾,通“摈”,摈弃。 (20)定:寂定,宁静。 【译文】 先生说:“道啊,从大的方面说它没有穷尽,从小的方面说它没有遗漏,所以说万物齐备。广阔而无所不包,深遽而无法探测。推行刑、赏、仁、义,是精神衰败的表现啊!不是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谁又能判定它!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一旦居于统治天下的位置,责任不是很大吗?可是却不足以成为他的负担。天下人争夺权柄,他不与其同道,他内心清醒,不凭借外物而不为利益所动。深究事物的本原,持守事物的根本,所以忘忽天地,弃置万物,而精神世界不曾有过困扰。融通于道,合乎于德,辞却仁义,摒弃礼乐,至人的内心恬淡安静。” ![]()
【赏析】 《在(yòu)宥》篇云:“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本文则在此基础上具体阐述了天道贵、人道卑的道理。与内篇的观点虽有不同,但能从无为勘出有为,复从有为归到无为,全文符合道家无为的精神,又能自圆其说,且脉络可寻,行文流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