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社那会儿,一年四季忙

 怀旧書馆 2023-01-17 发布于广东

公社是棵长青藤,社员都是藤上的瓜。瓜儿连着藤,藤儿牵着瓜,藤儿越肥瓜儿越大……

文章图片1

人民公社是上个世纪的事儿了,知道人民公社那些事儿的人,都是有一定阅历的人。那些事儿好像很遥远,但又是那么的近,只因为经历过。

人民公社,也曾经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走过的一段路。

本文所述的事,是发生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广大农村的事,有地域特色,也和其它地区差不多。

文章图片2

在过去的三级体制中,最基层的组织是生产队,队委由“队长、副队长、会计、保管员”组成。采取统一管理方式,“出工统一、分配统一、核算统一”。

元宵节刚过,惊蛰随之到来,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刚过春节的社员,已攒足了劲头,准备上工。

记忆中,每每天刚蒙蒙亮,“上工了、上工了——”,洪亮的吆喝声,就回荡在大街小巷的上空,声声入耳的声音,就传到社员的家里。吆喝声过后,社员即刻到了固定地点,等队长派自己所干的活。

文章图片3

派活时,队委遵循“各尽所能,多劳多得”的原则,青壮年派重活,妇女老人派轻活。社员的年龄、体质,是队长派活时的依据。

一年中农户攒下了农家肥,有“猪粪、鸡粪、草木灰”,春播前,队委以量“方子”(方子为计量单位,相当于一立方米)的方式,归队所有,由青壮年担到地里。担粪是重活,老人妇女只能当个铲肥员。

在“八字”农业的宪法中,肥排名第二,可想肥在农业中的重要性。水是禾苗的脉,有收无收全靠水,多收少收在于肥,有水,粪才能当家。

猪粪,适宜种植小麦、山药。为旱年保丰收,所有猪粪担到了水地。

鸡粪是菜园子的专供。鸡粪上到了菜园地,鲜嫩的菠菜、水萝卜、小白菜,吃了一茬又一茬。贮菜期,社员还能分到大蔓菁、玉蔓菁、茴子白、大葱……

文章图片4

草木灰、饲养院的牛马粪,适宜上到碱地,能与碱中和,压碱最好。但是有个弊端:“沙蓬、水败子、大麻茴”比庄稼长得高。总之,碱地变良田,利大于弊。

“土、肥、水、种、密、保、管、工,”是农业的“八字”宪法。队委依据“八字”宪法,因地制宜,科学施肥。

种地,因地制宜。担粪,队委因人而宜,青壮年都被编入突击队。为调动担粪的积极性,队委打破打日工的规矩,一律量方子记工。

一根扁担两个箩头,是队员们担粪的农具。担粪时,没有一个队员,迈着“薛称心”卖碗的步数。每个队员都是你追我赶,英姿飒爽。

文章图片5

记工员,出身清白,根正苗红,管的不多,权力不小。担到地里的粪,量过方子才能记工。记工员清高,量方子时,手夹烟卷,一副穷酸样,不停地喃喃:“记工的抽不起烟卷,你社员卷不起兰花,不在你社员担,在我记工的量。”的确,折尺握在人家手中,量多量少,对社员来说不是个事。当日的工分,记到工分本上就行。记工员官不大,耍点小官威也属正常。

第二天一早,在队长的吆喝下,队员们照样与昨日一样,你追我赶,英姿飒爽。黄昏时,等着记工员量方子。

激情的岁月,

激情的人,

一天吃上一斤粮,

胃空空,

学大寨,赶昔阳。

忆往昔,

峥嵘岁月,

争先进,

获奖状,榆木卜浪当担张。

在生产队,那里有重活,那里就有青壮年,他们刚摱下扁担,又拿起铁锨,拉开了锨播小麦、锨播山药的帷幕。

文章图片6

锨播小麦垄头宽,垄背窄,播籽量大,以红藕柔良种小麦为子种。为增亩产量,用先撒籽后扑肥的方法播种。

锨播山药,一坑一籽,株行距合理密植,种品叫“虎头白”,扑粪后压土。这个品种产量大、耐旱、落霜迟,适宜商都地区播种。“虎头白”从字义上理解,可能是从大寨引进的品种,它还有一个名,叫“老不死”。

水地播种完毕,旱地进入了播种期。在畜耕时代,木制三行耧是旱作农具。木制三行耧有它的特点,下种少,垄头窄,垄背宽。而它的这个特点,恰恰适合在贫瘠的旱地上耕作。

摇耧是一项技术活儿。在生产队会摇耧的社员没几个,年龄大一点的老农才能胜任这项劳动,青壮年有力无处使,只能帮个耧,打个砘轱辘……

播种时,一张三行耧,需摇耧的、帮耧的、打砘轱辘的,由三人才能去播种。摇耧看似简单,摇起来没那么容易。

文章图片7

耧走得快慢,跟摇耧快慢成反比,耧走得越快,耧摇得越慢,反之……耧斗下有个出子孔,叫“籽咽”,籽咽出子的快慢,摇耧师傅凭着自己的眼力,试验N次,才能定好籽咽的出子量。

摇耧,两手扶耧把晃来晃去,从籽咽中摇出来的种子,随着打籽蛋的咣当声,经过耧腿溜到了垄沟,砘轱辘碾压后,才算播种成功。

墒情决定着摇耧的难度。湿墒,摇耧好摇,摇到垄头的子种,全苗出土。墒情不好时,要探墒播种。探墒播种最怕“窖子”。“窖子”有两种情况,一是禾苗不出土,二是禾苗出土后没力气生长。

耧铧的入地度,与耧仰杆高低有着一定的关系。探墑播种时,要测好墒的深度,适当放低耧仰杆。摇耧根据耧斗里的种子量去摇,种子量大,两手轻提耧把,种子量小,两手用力摁住耧把,这样摇耧,种子才会全苗出土,禾苗才会有力地生长,

探墒播种,考验着一个摇耧人的摇耧技术,看他是否适合师傅这个称呼。

文章图片8

种旱小麦,每亩下种量13斤,下种量具叫“半升”,一半升2斤。比如:一征长地头,种一回为一亩,量种6半升多点。定好籽咽,才能精准地种完一回。

胡麻、糜子、黍子,因颗粒小。播种时,定小籽咽,为防溜子,籽咽中插几根枳芨。插上枳芨,出土的禾苗均均匀匀。

种谷子,量具还是“半升”,因下种少,下种量叫“格”,比如:二格、二格半。有句俗语:“命里有五升,不用起五更。命里二格半,受死也寡淡。”二格、二格半,是多少?我现在也不知。从俗语中可理解,“格”这个量词肯定小于量词“升”。

谷子与其它农作物不同,出土后的禾苗,锄禾时需去苗,株距合适才会生长。谷子在播种时,种子拌上细沙,籽咽闩插到低档,籽咽出口插上枳芨棍,从籽咽口溜出来的细沙比谷种多。只有这样播种,种出来的谷子才正好去苗。

文章图片9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每一株农作物,从禾苗到扬花,经过社员的呵护,才能硕果累累。

收获季到了。不到立秋,水地水麦开镰了。水地“红藕柔”小麦收获后,一部分贮仓留种子,一部分纳入年终的粮食任务,粜入粮库,余下的全部分给农户。

文章图片10

人是铁,饭是钢。吃上新麦面的社员,一波又一波的秋收等着他们。这时候,队长笑了、社员笑了、新麦子面蒸出来的馒头笑了。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颗粒归仓。生产队统一核算的年终快到了。那时候,生产队没有办公的地方,年终核算,只能在饲养院这个多角色的场所办公。

文章图片11

人民公社后期,多用唱机普及到生产队,连接着农户的喇叭。队里不论分粮,还是过时节分肉、分油,喇叭传递着队长的声音,社员再也听不到队长的吆喝声。社员上工时,队长再也不会沿街转。

生产队有了唱机,多角色的场所饲养院,又添新名,叫“娱乐场”。每逢雨天、寒天、春节放假的那几天,饲养院好象来了剧团。原本热闹的饲养院,更加热闹非凡。前来听唱片的社员陆陆续续,唱片中的唱段有:《龙江颂》《打不下豺狼决不下战场》……还有唢呐独奏《山村来了售货员》……

喇叭,种类很多。安在农户的喇叭,是最便宜的一种,因形似象砂锅的盖子,人们称它砂锅盖。它构造简单,呈凹圆形灰颜色,中央有个金属片,呈圆形。金属片中间,两个小圆点对称在中央。小圆点分正极、负极,有二根连接线,一根与电话线连接,一根为地线,插在地上。让喇叭的声音响得更亮,插在地上的地线,隔一天洒一次水。

文章图片12

当时,农家没有收音机,喇叭这种收音器,除了听到队长指令外,还能听到县广播站的节目。每周一歌,是社员们的最爱。每逢周末有一首歌曲播放,有《绣金匾》《南泥湾》,还有商都地方小戏《爷俩喜看机井群》……

年底到了,生产队要进行年终统一核算。

“核算了、年终核算到了……”队长的播音声,用唱机传呼到喇叭。分红,是社员一年中最高兴的事。

喇叭响,心里亮,饲养院里算盘响。听到了核算的播音声,社员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手持工分本围在办公桌前。会计“噼啪、噼啪”地扑拉着算盘。农户年中的收支,由队长来公布:张三分红多少、赵五欠队里多少……年终核算,农户有喜有忧,喜的是能分两个铜,忧的是,又欠下了口粮款。

文章图片13

一年忙到底,年终分红时,收入好的生产队,一个工三五毛钱,差的一个工买不了一盒官厅烟。不过,生产队有它的优越性,分红的,欠款的,一年中的固定口粮,不会少给。

社员盼来年,分红的、欠款的,盼来了改革的春风。

流逝的岁月是无情的。曾经,分红领钱、欠口粮款的社员,有的年过花甲,有的年逾古稀,有的……在鼓干劲、争上游的岁月中,他们以“多、快、好”为劳作标准,使一个百废待兴的农村,走进了新时代。

历史的必然,社会的发展,人民公社这道亮丽的风景线永久地消失了。在生产队中,上工时队长的吆喝声,喇叭的广播声,已成为历史。但挥之不去的是深藏的记忆,那年、那月、那日……(end)

文丨闫明喜

文章图片1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