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首都儿研所附属儿童医院新冠诊疗参考方案(极简版)

 贵之堂 2023-01-18 发布于浙江

1、目前流行的毒株是什么?


自2022年2月以来,Omicron已经取代了其他亚型,成为主要的流行变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流行的毒株主要以BA.5亚系中的BA.5.2及其分支BF.7 变体为主。北京亦是如此。
目前,BQ.1和BQ.1.1和 XBB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取代BA.5.2、BF.7和 BA.4.6毒株, 成为新的主要流行毒株。

Omicron感染有传播特别快、潜伏期更短(1-3天)、病毒载量高、疫情播散迅速难以控制等特点。


2、 新生儿、儿童的

特点是什么?


感染情况:新生儿感染率约为0.05-2%,在母亲阳性的新生儿中,感染几率大幅度增加。在感染患儿中,死亡率约为0.1%。与感染Delta 相比,感染Omicron的5岁以下儿童住院人数及重症监护的人数达数倍之高。
传播途径:儿童多为以家庭和学校为中心的聚集性感染。新生儿的传播途径大多数是新生儿出生后通过受感染母亲或者护理人员的水平传播获得感染。垂直传播目前尚未见报道。

Omicron感染后,特别是5岁以下的幼儿,咽痛、声嘶等急性喉炎病例(突然发作的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喘鸣、声音嘶哑、呼吸急促等,严重时出现呼吸窘迫)明显增加。这可能与Omicron主要影响上呼吸道,而年龄小的儿童上呼吸道狭窄且易塌陷等原因有关。

儿童感染临床表现特点:抽搐/惊厥更常见,惊厥可发生在(6月龄-5岁)范围外的儿童中,住院率可达20%。神经系统受累的患者中,12%的患者出现了危及生命的情况,包括严重的坏死性脑病、卒中和中枢神经感染/脱髓鞘等。

尤需注意:儿童感染新冠后可能会出现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并发症。


3、新冠病毒感染如何诊断?


病毒感染: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核酸/抗原

病毒肺炎:病毒感染+肺部符合肺炎的新发影像学异常


4、儿童感染如何分级?


轻型: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

普通型:具有发热、呼吸道等症状,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

重型:符合下列任何一条:

(1) 超高热或持续高热超过 3 天;

(2)出现气促(<2月龄,RR≥60次/分;2-12月龄,RR≥50 次/分;1-5岁,RR≥40次/分;>5岁,RR≥30次/分),除外发热和哭闹的影响;

(3)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

(4)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喘鸣或喘息;

(5)出现嗜睡、惊厥;

(6)拒食或喂养困难,有脱水征。

新生儿重型

图片


儿童危重型: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

(2)出现休克;

(3)合并其它器官功能衰竭需ICU 监护治疗。


5、儿童、新生儿发生重症和

危重症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儿童:

(1)早产儿、新生儿;

(2)年龄小于3岁未接种疫苗的幼儿;

(3)有基础疾病者,如先天性心脏病、慢性支气管肺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慢性肝肾疾病、血液肿瘤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等;

(4)各种形式的免疫抑制人群,如原发免疫缺陷者、器官或造血干细胞移植者、肿瘤放化疗、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使用者等;

(5)肥胖或者营养不良者。

新生儿:

图片

6、儿童需要关注哪些重症

危重症的预警指标?


(1)超高热或持续高热超过3天;

(2)呼吸频率增快;

(3)心率增快;

(4)肢端冷或/及皮肤发花;

(5)不能用发热、镇静药物解释的持续的精神反应差、嗜睡等意识障碍,惊厥(没有癫痫、热性惊厥既往史,没有一级亲属热性惊厥家族史者须重点关注)及惊厥后意识状态不恢复,不能用镇静止痉药物解释者;

(6)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降低,血小板减少;

(7)低/高血糖和/或乳酸升高;

(8)AST 、ALT 、伴或不伴BUN、Cr、BNP增高;

(9)炎性因子明显升高,包括PCT 、CRP、铁蛋白等;

(10)D-二聚体等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明显升高;

(11)影像学:头CT/MRI:丘脑、脑干、基底节、白质、胼胝体病变、软脑膜炎症、梗塞、出血、胼胝体损伤 、脊髓MRI见脊髓病变等,病情进展时可在数小时内复查头CT或者MRI以协助诊断,尤其是ANE的丘脑病变;胸部影像学显示肺部病变明显进展;

(12)有基础疾病。


7、考虑重症推荐的实验室检查有哪些?


图片


8、 新生儿、儿童感染常见的

临床表现有哪些?


新生儿:

图片

儿童:

图片


9、 如何治疗?


儿童中成药

图片

儿童西药对症治疗

图片


急性喉炎或喉气管炎首先应评估上气道梗阻和缺氧程度,有缺氧者予吸氧,同时避免患儿烦躁和哭闹。

图片

新生儿:

图片

图片


新生儿危重症病例的治疗

在积极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积极防治并发症,动态评估器官功能,进行有效的器官功能支持。

图片


新生儿通常预后良好,多系统炎症综合征病例很少,但需流行病学数据。


10、 儿童感染的皮肤损害有哪些表现?

如何治疗?


儿童感染容易伴发皮肤表现,且类型多样,皮疹多于发热伴随或者热退后出现,皮肤表现与感染的不同阶段及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具体类型如下:

图片

鉴别诊断:以上几种伴发的常见皮肤表现有时难以与药疹鉴别。特别是首次或者第二次服用非甾体类退热药或其他中成药,皮疹于应用药物治疗后出现,停用药物后好转的患儿。如皮损严重需根据内科情况考虑是否可以停用可疑药物或者更换药物,并参考药疹进行治疗。

治疗:

图片


11、儿童感染的神经系统表现有哪些?

如何治疗?


据报道,儿童感染相关的神经系统受累在住院患儿的发生率约22%,危及生命者占12%,死亡者占0.6%,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者占1%。临床症状包括头痛、肌痛、意识障碍、惊厥、颅高压、异常运动以及局灶神经功能障碍如偏瘫、截瘫、失语等。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神经系统受累表现

图片


严重脑病特别是ANE,病情凶险,病死率较高,诊断参照2012年Hoshino等提出的儿童ANE诊断标准。

(1)发热性疾病后出现惊厥、意识障碍等急性脑病症状;

(2)血清转氨酶不同程度升高,无高氨血症;

(3)脑脊液检查细胞数基本正常,蛋白水平明显升高;

(4)头颅影像学检查(CT/MRI))提示多部位对称性病灶,包括双侧丘脑、侧脑室周围白质、内囊、壳核、脑干被盖上部和小脑髓质等;

(5)排除其它疾病。

辅助检查

神经影像学:弥漫性病变或局灶性病变,累及皮质、丘脑、脑干、基底节、皮层下和/或深部白质、胼胝体、脑膜、脊髓等,MRI上呈T2WI序列和/或T2-FLAIR呈异常信号,CT上呈低密度是常见的。其他MRI表现包括静脉血栓形成、出血性病变。

治疗:儿童可出现吉兰巴雷综合征、脑炎、脑膜炎甚至急性坏死性脑病(ANE) 等多种神经系统并发症,治疗原则同其他病因引起的相关疾病。

图片


12. 感染后并发症有哪些?


图片

表1

图片

表2
图片


13、何时考虑抗细菌治疗?


如果患者没有合并白细胞增多、局灶性细菌感染影像表现、PCT升高等,抗菌素不是必须。但是需要警惕合并感染风险,及时行细菌、肺炎支原体、其他病毒、真菌等病原学检查。

14、是否进行抗凝治疗?


除非存在禁忌,否则所有住院患者应接受血栓预防。首选低分子肝素。无VTE证据的患者在出院后无需常规接受血栓预防。

15、氧疗和机械通气有何原则?


图片


16、肺炎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如何管理?


图片



17、可以用于儿童重型治疗的药物

哪些,使用指征及用量、注意事项如何?


根据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和《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第四版)》和国外一些指南或共识的推荐,可用于儿童新冠重症治疗且目前国内可及的药物包括激素、抗病毒治疗(奈玛特韦/利托那韦)、免疫调节治疗(托珠单抗或巴瑞替尼)、单克隆抗体(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和人丙种球蛋白等。
图片








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 2023-01-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