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超专栏:《兔年说兔——文物里的兔形象》下篇

 文山书院 2023-01-19 发布于湖南

图片

《兔年说兔——文物里的兔形象》下篇
中古工艺美术中的纹样与题材专栏
浙江省博物馆石超

三、月亮中的兔形象

(1)玉兔与蟾蜍
战国末期,楚国诗人屈原在《天问》中写道“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王逸《楚辞章句》释文:“言月中有兔,何所贪利,居月之腹而顾望乎?”。后人也多沿袭其说,将“顾菟”理解为“居月腹而顾望之兔”。但闻一多在《天问释天》中将“顾菟”释为“蟾蜍”。黄永林在《兔民俗与中国文化》中认为,顾菟两字应该分开,分别指两种不同的动物,“顾”是“蛄”的假借字,蛄就是癞蛄子,即蟾蜍;菟就是兔。月宫中有蟾蜍的说法,据文献考证更早于兔,后来才慢慢为兔所取代。《淮南子·精神训》中说:“日中有踆乌,而月中有蟾蜍。”约在西汉早期,有过一个阶段蟾与兔并见于月宫中,所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一号帛画“非衣”中,太阳的位置画的是三足乌,而月牙的位置上对应的就是蟾与兔。西汉刘向所撰《西经通义》亦称:“月中有兔与蟾蜍”。唐代典籍《初学记》引西汉时期的《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在古人观念中,蟾蜍是一种长寿神物。据《太平御览》“虫豸部”记载,蟾蜍是寿命达三千岁的动物。
东汉·张衡《灵宪》:“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之以奔月……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又说:“月者,阴精,和而成兽,象蛤兔焉。”汉代画像石或壁画上有月亮的地方就有蛤蟆,是西王母题材中的重要元素。
杜甫《月》诗有“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唐代白居易《中秋月》有“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在洛阳西汉墓壁画、山东临沂金雀山九号汉墓中的帛画,以及东汉后的一些画像石的月图中也是蟾兔并存的。《春秋元命苞》云:“月之言阙也,两设蟾蜍与兔者,阴阳双居,明阳之制阴,阴之倚阳”。《初学记》一及《太平御览》四同引刘向《五经通义》云:“月中有兔与蟾蜍者何?月阴也;蟾蜍阳也,而与兔并明,阴系于阳也”。这种阴阳合璧,阴倚阳,阳制阴,既二元对立,又和谐统一,表达了古人祈求阴阳中和、安泰吉祥之意。

图片

图片月球阴影与想象图(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

西汉蟾蜍玉兔纹瓦当咸阳市淳化县西汉甘泉宫遗址出土 陕西淳化县博物馆藏

国家一级文物,瓦当面分上、下两部分,上半部浮雕的是一只疾奔的小兔,两前足跃起,双耳后竖,尾巴上翘;下半部是一只起跳的蟾蜍,圆目突起,大腹鼓圆,舌长伸。瓦当造型生动传神,极富生活情趣。

图片山东临沂吴白庄汉墓画像石月亮中的玉兔与蟾蜍

图片壁画月宫图中的玉兔与蟾蜍

图片

新莽至东汉 西王母宴乐图壁画 2003年陕西定边郝滩乡汉墓出土


图片右边玉兔手捧琼浆玉露呈给西王母的侍女,左边玉兔手持华盖。
图片
蟾蜍在手舞足蹈

图片马王堆汉墓T形帛画

图片马王堆汉墓T形帛画(局部)上的玉兔与蟾蜍

长沙马王堆汉墓一号墓中出土了一件引魂幡,在以“引魂升天”为主题的T形帛画中,在画面的左上角,与太阳相对而设的是一轮月亮,月亮底下有一仙女托举月亮向上升起,在月亮之上有一只巨大的蟾蜍和一只玉兔。画面上的玉兔,两前肢向前飞奔,两后腿朝后蹬地跃起,作腾起状,兔子浑身雪白,被描绘的十分精细,连兔毛都有刻画。玉兔、蟾蜍、蟾蜍口中的流云以及弯月共同构成了一个适合图形,与右边的红色太阳既相对应又有区别。月亮中的兔子有着历史悠久的传说故事,在《楚辞·天问》中就写有“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王逸注:“言月中有菟,何所贪利,居月之腹顾望乎。菟一作兔。”
图片
汉 仙兔捣药纹砖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图片汉画像石上月亮中玉兔与蟾蜍 徐州汉画馆藏

图片汉画像石玉兔与蟾蜍

图片
汉画像石玉兔与蟾蜍

图片
唐 佚名《伏羲女娲图》轴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绢本设色,纵144.3厘米、横101.7厘米。192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哈拉和卓采集。此图彩绘人首蛇身的伏羲与女娲二人,蛇尾相交。上方中间绘太阳,下方绘月亮,四周的小圆圈象征星辰,表现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人类的始祖神。此类题材的绘画在吐鲁番古墓葬中已发现有数十幅。画面大致遵循统一的规制,即在图像中央绘制左右相对,手持规、矩,尾部相交的人首蛇身的伏羲和女娲神像。质地有绢、麻两种。学界一般认为其与汉代流行的伏羲、女娲“引魂升天”观念有关,《伏羲女娲图》亦是这一观念的传播和延续。

图片
绢画上月宫中的蟾蜍与玉兔

(2)白兔捣药形象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玉兔与明月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关玉兔捣药的记载在西汉已经出现。据西汉·刘安编纂的《淮南子·览冥》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托与姮娥。逢蒙往而窃之,窃之不成,欲加害姮娥。娥无以为计,吞不死药以升天。然不忍离羿而去,滞留月宫。广寒寂寥,怅然有丧,无以继之,遂催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欲配飞升之药,重回人间焉。”

宋代诗人欧阳修在《答圣俞白鹦鹉杂言》中,有“兔生明月月在天”之语。中国民俗文化中,有“月中有玉兔,乃卯之属”的说法。宋代诗人曾觌《青玉案》中亦有关于玉兔的词句:“袅袅天风吹玉兔。今宵只在,旧时圆处。”

那什么时间出现了白兔捣药呢?白色自古以来就和长寿的寓意挂钩,晋葛洪《抱朴子》:“兔皆寿千岁,寿满五百岁者其毛色白”,白兔被古人认为是祥瑞的象征。关于白兔捣药,最早的记载是《汉乐府诗集》三四《相和歌词·董逃行·欲上谒从高山》:“采取神药若木端,白兔长跪捣药虾蟆丸,奉上陛下一玉杵,服此药可得神仙”,这与汉代神仙思想的流行关系紧密。汉代石刻画像及砖画中,常有白兔、蟾蜍、三足金乌等吉祥瑞兽和西王母并列,是神仙世界里天堂的标志。由于捣药兔的神仙地位,再加上汉代道教追求长生不老,到了东汉中晚期,逐渐出现了月兔和捣药玉兔形象合并的现象。晋代傅玄《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至此,玉兔与捣药兔完全合二为一了。唐代传奇小说中有个“裴航遇云英”的故事,它是讲唐朝长庆年间的落第书生裴航苦求玉杵,让玉兔得以捣药,至诚感动神仙,最后终于如愿以偿,娶到了美貌的仙女,自己也得道成仙。

图片陕西绥德汉画像石

图片东汉玉兔捣药画像石

图片汉画像石玉兔捣药图拓片

图片汉画像石玉兔捣药图

玉兔在月中的位置可以这样概括:汉代起它开始在人们的传说中进入月宫,此时它有时被说成是月精,有时它也与蟾蜍在月宫中并存,有时也与嫦娥同处于月亮上。它在一开始就不是一只普通的兔子,除了有时尊居月精之位,还因为它在进入月宫之前是西王母的侍从,任捣药侍者之职,而执掌治病、长寿的神灵是受到人们特别的尊奉的,捣药的玉兔虽不是主神,但也有点药神的味道。到月宫之后,它仍然是捣药的姿态。从魏晋到唐宋时期,嫦娥身边有玉兔捣药的说法越来越盛行,这一时期玉兔主要是嫦娥的随从和宠物。明清以后,玉兔因为其捣药的职能受到人们的敬奉,并在人们拜月时得到供奉、祭拜,地位逐渐提升,以至于后来有时就作为月神单独受到人们的敬奉。

图片

五代时期敦煌莫高窟第35窟手托日月的十一面观音菩萨壁画

图片菩萨右手的月亮中清晰地描绘着金蟾、桂树和捣药的月兔

图片
武威天祝吐谷浑喜王慕容智墓中出土壁画的月宫图(仙兔捣药)

据《甘肃重要考古发现(2000-2019)》一书中介绍,2019年9月,在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发现的武周时期吐谷浑喜王慕容智墓中出土的壁画,内墨绘一桂树,树下墨绘一正在捣药的玉兔,从出现的位置和形象判断,其壁画应代表月亮。

图片湖南省新邵县宋代壁画墓上的玉兔捣药

2009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新邵县宋代壁画墓进行考察时,发现了墓壁上的“玉兔捣药图”,这幅图位于墓室的券顶上,画面用墨线勾勒,未见填彩,一轮圆月从一朵长尾的卷曲流云中升起。月亮正中间画有一只玉兔,玉兔倾斜站立,体态硕壮,四肢粗壮有力,尾巴圆短蓬松。两前肢紧握一根长杵,杵的中间细,两端粗,底端一头正朝着石槽奋力砸去。

图片桂阳刘家岭宋代壁画墓上的玉兔捣药

2010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桂阳县城西刘家岭一建筑工地进行抢救发掘时,在墓中发现了一批壁画,该墓室的南挡壁画中,在表示天上的景象里,画有太阳和月亮相对而设,分列左右,位于右边的圆月中,是一幅描绘了桂树底下玉兔捣药的图像。月中的桂树树干随圆月边缘弯曲向上,枝叶茂盛、繁密,树下的玉兔垂直站立,形体瘦小,耳朵长直,短尾巴外翘,兔子的头内收,朝下低,正神情专注地注视着手中的药杵,紧靠兔子脚边有一个不大的臼,臼内似乎盛有东西,药杵正笔直地捣入臼中。

图片

宋代月宫图瓶 胡云法藏

图片宋“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广告雕版上的仙兔捣药纹

图片

认门前白兔儿为记,表明宋代已经有明确的商品意识,老字号意识。

图片元镂空广寒宫影青釉瓷枕大同市博物馆藏

图片元代龙泉窑“广寒宫玉兔”残片

图片四川省蒲江县河沙寺明代重修翠峰山碑(局部)

图片
明浮雕月宫图石瓶

图片乾隆 汪斗山款麝香月墨 故宫博物院藏

直径4.3厘米,厚0.5厘米。墨圆形,一面为月宫桂花树下玉兔捣药图,一面为“麝香月”填金隶书三字,旁边有阳文楷书“南唐韩熙载制,休宁汪斗山仿纯漆贡烟”。由于本品内加药材麝香,因而也属于休宁派传统制墨产品中高级礼品墨、药品墨的混合。

图片

图片
清 金农《月华图》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是金农晚年画赠友人之作,全画中只有一轮满月,里面是凹凸起伏的阴影,外缘放射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组成的光芒。画面赋色简逸纯净,传统作品中月亮往往被赋予神话色彩,内有嫦娥、玉兔、桂树等形象,在文人画中,更多的是作为补景出现。《月华图》的构思则别出心裁,以写实的手法直接表现月亮的光华,以奇致胜。此图画法上几乎看不到传统的笔墨之法,阴影的表现充分发挥了水墨在宣纸上产生的效果,与暖色调的淡色光芒形成对比,衬托出月光的皎洁明亮。
图片
清月饼模

图片

明清 捣药铁杵臼

(3)月宫镜(嫦娥、玉兔、蟾蜍)

中秋节的形成,唐玄宗是关键人物。唐开元十七年,唐玄宗将自己降诞之日八月初五定为“千秋节”(《唐会要》卷二九)。这是唐代最重要的大节,举国欢庆。庆典上,唐玄宗要向四品以上的官员赐金镜,群臣献寿,也要进奉宝镜。这些镜子被称为“千秋镜”。“月宫镜”就是千秋镜的一种,纹饰上或有明显的月轮图案,或刻画桂树、嫦娥、蟾蜍、玉兔等月宫神话元素。
唐宋时代诗人常常写到月里嫦娥,如唐代孙蜀有中秋诗曰:“不那此身偏爱月,等闲看月即更深。仙翁每被嫦娥使,一度逢圆一度吟。”月光一圆,就想起了嫦娥。又有宋代陈远的中秋诗曰:“世间八月十五夜,何处楼台得月多。不及吴江桥上望,水晶宫里揖嫦娥。”中秋佳节揖拜嫦娥,也是赏月的一个理由。甚或还有诗人将心比心,开始为嫦娥抱屈,如唐李商隐《嫦娥》诗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又如宋人晏殊《中秋月》诗说:“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月圆之时,想到嫦娥那样孤寂,又多了一个浇酒的由头。

图片唐菱花月宫镜 日本泉屋博古馆藏

图片唐黑漆古菱花月宫纹铜镜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唐菱花形月宫纹铜镜 浙江省博物馆藏

镜八出菱花形,树桩钮,窄素缘。镜中一株大树拔地而起,树干虬曲,三裂或五裂叶片。大树左侧,一白兔直立,双耳竖起,前肢握杵捣药。其下有一蟾蜍跳跃。大树右侧,仙女振袖起舞,一手持一花束。八出菱花瓣中各饰流云一朵。

图片唐代菱花月宫镜

图片
唐代菱花月宫镜

图片唐水银古菱花月宫纹铜镜 上海博物馆藏

八瓣菱花形月宫镜,径19.7厘米。内切圆形,龟钮。钮左上方为凌空升腾的嫦娥,嫦娥身段修长,舞态蹁跹,著紧身衣衫,背后帔带飘举,左手擎有“大吉”二字铭文的方牌,右手托一果盘。盘内盛桂子三粒,桂叶二片。钮右上方为一株枝叶繁茂的桂树,桂树下蟾蜍跳跃。嫦娥脚下白兔杵臼捣药。钮下正中为一不规则形水池,池中水波粼粼。上方有一“水”字。镜背还有两朵流云.菱边四朵流云及四组蜂蝶采花,其中二组蜂蝶头部对着花枝顶端的花苞,另二组蜂蝶正飞向花枝。由于唐玄宗晚年热衷道教,道教因而兴盛,其思想亦融入到中秋玩月之风中,玄宗游月宫故事的流传及月宫镜的盛行,正是道教思想对唐人节俗观念影响的结果。

图片唐水银古菱花月宫纹铜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菱花形镜,水银古。龟钮,左上嫦娥飞天,手持“大吉”方牌,右上为桂树,蟾蜍和捣药仙兔在下半部。菱花内周环饰动植物及云纹。

图片
唐代 嫦娥玉兔菱花镜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嫦娥(局部)

直径19.1厘米。镜为八瓣菱花形,伏兽钮。铜镜背面是一幅月宫图。钮右上方饰一株桂树,枝繁叶茂;嫦娥身姿飘逸,一手托盘,一手托幅,上有“大吉”二字。镜钮下方有一潭池水,左侧玉兔正持杵捣药,池水右边为一跳跃的蟾蜍。镜边缘饰蝴蝶、花朵及云纹。整个纹饰突出了月宫的主题,且构图十分新颖。

图片
嫦娥玉兔菱花镜拓片

图片唐水银古月宫纹圆形铜镜

图片唐水银古月宫纹圆形铜镜

图片唐圆形月宫纹铜镜 浙江省博物馆藏

圆形,蟾蜍钮。窄边。镜背中有株桂树,杆上伏蟾蜍,桂树右上为嫦娥振袖飞舞状,左为玉兔捣药,嫦娥及玉兔下均有彩云一朵,构思巧妙,图案简明。

图片
唐四神月宫图铜镜

外圈一周环绕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代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间隔云气纹。蟾蜍钮,左右分别为嫦娥和捣药玉兔,下部为山峦,上部为桂树。

图片
唐圆形月宫纹铜镜 西安博物院藏

图片与前面几件圆形月宫镜相比,嫦娥与玉兔对调了位置,嫦娥也褪去了孩童的气息。
图片
唐代月宫镜 安徽省潜山县文物管理所

图片宋仿唐“青马”铭月宫镜 徐州博物馆藏

图片
唐双鹊衔绶云龙月宫镜  浙江省博物馆藏

图片
月宫里的桂树、捣药玉兔、蟾蜍

八出葵花形,圆钮。钮左右各一鹊相对飞翔,双鹊展翅长尾,口衔长绶带,向着钮上方的月宫,圆形月宫中一株桂树,桂叶硕大。桂树两侧分别为跳跃的蟾蜍和玉兔杵臼捣药。钮下一盘龙腾飞于波涛汹涌的海面上,盘龙曲颈盘身,前肢伸张,一后肢微曲,一后肢与尾部相交结。龙两侧各有一朵云纹。

图片
唐代双鸾月宫蟠龙纹镜  商洛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图片
宋月宫纹铜镜 旅顺博物馆藏

图片
宋代云纹托月宫铜镜
1984年7月四川省资中县鱼溪区金李井乡白果树村出土

图片
元 月宫八卦纹铜镜  辽宁省博物馆藏

外圈八卦纹,中心为白兔捣药的月宫形象。

(4)中秋节令物中的兔形象

中秋节源自古人对月神的祭祀,它是中华民族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 祭月,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祭礼之一。早在周朝,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春官》,书中有“中秋夜迎寒”的祭祀活动。在继承先朝祭月礼仪的同时,中秋节的活动内容因为唐朝自由、浪漫的精神气质而日益丰富起来,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唐明皇夜游月宫等神话的相继出现。而中秋节的盛行却始于宋朝。南宋嘉泰三年颁布的《庆元条法事类·假宁格》,已规定有中秋休假一日的制度。此时中秋节,已成为全民共庆的法定节日了。

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当时汴梁(开封)节日盛况: “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是时螯蟹新出,石榴、榅孛、梨、枣、栗、孛萄、弄色枨桔,皆新上市。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四·中秋》:“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充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遊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盖金吾不禁故也。”宋代罗烨的《新编醉翁谈录》说,“京师赏月之余,异于他郡。倾城人家,不以贫富,能自行者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于庭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

宋代辛弃疾《满江红·中秋》词:“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

在上古传说中,西王母是执掌长生的女神,玉兔为她捣的正是嫦娥偷服的“不死药”。后世的人们,将玉兔为西王母捣不死药、嫦娥偷服之,奔月化为蟾蜍的神话合二为一,最终演变为月宫中有玉兔和嫦娥的神话,而玉兔捣不死药的题材,也被明人运用到中秋节俗中。这副白玉镶宝石玉兔捣药金耳环,出土于定陵孝靖皇后棺内,应是孝靖皇后生前在中秋节佩戴的应时首饰。明代中秋节,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妃嫔们穿月兔纹衣,佩戴节令首饰。《明史》记载,嘉靖四十一年春三月辛卯,白兔生子,吏部请告庙,嘉靖帝许之,群臣表贺,举国欢庆。足见明代官方对兔子的喜爱和重视。

图片
明万历金环嵌宝玉兔捣药耳坠 定陵博物馆藏

这副耳环,上部是金质圆环,下系耳坠是一只浑圆的羊脂白玉兔,兔身直立,双耳上竖,玉色白润,兔身上以细密阴线刻出毛发,两前肢抱玉杵,在臼里捣药,生动传神。玉兔双眼以红宝石镶嵌,顶部一颗大红宝石与金环相系,玉兔下部有3个云头形金托,嵌宝石3颗,中间是猫眼石,两侧是红宝石。同时出土的还有万历时期镶宝石兔金钗一对,金钗顶部镶嵌红色宝石刻成回望双兔。

图片
明代 镂雕嵌宝石白兔捣药纹玉牌

《淮南子.览冥篇》记载了嫦娥奔月的传说,古佚书《归藏》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遂奔为月精”的说法。那这个“不死之药”是从哪里来的?《渊鉴类函》卷四百三十一引《外国图》:“西王母国前有玉山白兔”。四川出土的西王母画像砖上,在西王母的身边,有玉兔捣药,也有玉兔直立持仙草。可以推测,这个“不死之药”就是玉兔所采或所捣。那么把长寿与玉兔结合在一起就再正常不过了。

图片明嵌宝捣药玉饰件

图片明花纱“灵仙祝寿”补方领女夹衣 明定陵考古出土
图片明织金缠枝莲妆花纱“灵仙祝寿”补方领女夹衣(复制品)局部 定陵博物馆藏
图片明代三兔灵芝仙草捧寿纹玉带板 (引自《玉苑聚珍—安徽省文物总店玉器藏品集》,安徽省文物总店编,2009)
图片明代双兔捧寿万万岁五团花带板 (引自刘瑞荣 《揅琳玉集-明代宫廷玉带版》2018)

图片明代“国泰民安”镂雕喜兔纹带板 上海博物馆藏

图片
明刺绣中秋节令补子

图片
明刺绣广寒宫纹中秋节令补子

图片明刺绣广寒宫纹中秋节令补片

图片明缂丝中秋节令玉兔纹补子

图片明缂丝中秋节令玉兔纹补子

图片
明缂丝中秋节令玉兔纹补子

图片
明清玉兔捣药纹织锦

图片
明代玉兔捣药纹盘绣

图片
明代月宫图打籽绣

图片
明清玉兔捣药纹刺绣

图片明清玉兔捣药纹刺绣

图片
明代玉兔捣药纹刺绣

图片
明代玉兔捣药纹刺绣

图片
明清玉兔捣药纹缂丝

图片明代月宫图刺绣

图片

清代刺绣月宫纹道袍(局部)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整件法衣后背以盘金和缉线绣满,金碧辉煌,五彩具备。以双股缉线绣法刺绣了云纹,兔子,月宫等形象,有着特殊的磨砂似的质感,和捻金线闪亮的效果互相衬托。

图片
清代皇帝佩戴的纳纱绣玉兔荷包

图片明 玉兔捣药纹镂空玉带板

图片
明镂雕玉兔捣药纹饰件 宁波博物院藏

图片

明镂雕双兔纹玉带板(引自薛贵笙《中国玉器赏鉴》1996)


图片明代镂雕双兔纹玉带板(引自台湾玉翫雅集玉协会《明代玉器专辑》2020)
图片

图片

清中期剔红戗金月宫图椭圆盘(仙兔捣药)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图片
明万历青花嫦娥仙人图梅瓶桂林博物馆藏

该瓶造型秀雅、胎体密实,釉色细腻,微透灰白,青花淡雅明晰。梅瓶腹部主题图案绘嫦娥仙人图。

图片

图片
明代白地黑花月宫图罐故宫博物院藏

高27.5厘米,为民间生产的磁州窑系产品。一面绘云气围绕、楼阁巍峨的月宫仙境,嫦娥回首赏花,侍女捧盒侍立;另一面以墨彩写意勾勒神情淡定的双兔。由此可见,入明以后玉兔、嫦娥作为中秋节崇拜的偶像,已经被社会各阶层广泛接受。
图片
明崇祯青花蟾宫折桂纹笔筒 观复博物馆藏

此笔筒平底无釉,内外施白釉,外壁釉下以青花料绘制蟾宫折桂图。此图以横幅布景,构图分两个场景,一场景内绘嫦娥手持桂枝立于月宫之中,身旁绘两侍女,一侍女怀中抱物,另一侍女手执障扇,其身后空地处一只玉兔正持杵捣药。此场景构图丰满,人物形象含蓄恬静,绘工细腻,尤其是捣药的玉兔,十分活泼可爱。此笔筒青花呈色青翠,整体画面色泽浓淡相宜。

唐代杜甫《八月十五夜》诗云'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北宋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写道'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人们好以'玉兔’指代'中秋月圆’,自然是因为“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深入人心。

图片

图片

图片
清《梅月嫦娥图》扇页故宫博物院藏

费以耕、张熊绘,金笺,设色,纵17.9厘米,横52.8厘米。款署“晋山仁兄大人雅教,甲子秋八月,馀伯费以耕画嫦娥,子祥张熊補梅花。据张熊生卒年推断,“甲子”应为清同治三年(1864年)。”钤“熊”朱文印。此图为民间脍炙人口的嫦娥奔月主题。画中所绘嫦娥鹅蛋脸,形象古典秀美,体态婀娜,气质娇柔,描绘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理想美人。所绘墨梅横向出枝,其秀美的花形,成功地烘托出嫦娥清雅脱俗的仙姿佚貌,由此可见费以耕与张熊间默契的笔墨配合,以及共通的审美意趣。

图片
晚清 米色缎绣广寒宫图铜镜套 旅顺博物馆藏

图片
清 中秋月令方补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除书画艺术外,古代织绣也常见时令节庆题材。古人常以时令图案装饰吉服胸背,以求佳节平安喜乐。中秋月令方补为白绸地彩绣的中秋佳节方补,图中以彩线绣山水之间灵芝仙草遍植,七彩幻化的山崖之下,一枝金桂桀骜飘香,玉兔回首眺望,远天之上彩云追月,星辰为伴,画面宁静祥和,安然美好。图中溪水以网绣为之,清透明亮,水纹稠密;山石与灵芝、金桂等异彩纷呈,五色斑斓,全以绣工密针表现,物像分明而不杂乱,更加映衬玉兔的轻捷。玉兔回首仰望明月,牵丝映带间隐匿一丝乡愁,呈现了含蓄的清净典雅之美,这正是中国闺阁绣细腻风格的代表。

图片明 铜衔花卧兔镜架  首都博物馆藏

兔子所衔之花在兔背上形成可放置铜镜的支架,笔者推测应该是圆形的铜镜,似满月,与兔子相呼应,表达祈求团圆的美好寓意。一般坤牛望月的镜架较多,兔形的镜架却十分少见,表现了制作匠人自己的巧思。

图片清代玉兔八月花神衣

图片
明 青花玉免朝元图碗 旅顺博物馆藏

图片
清康熙 青花兔纹浅碗

碗外壁光素。碗内青花装饰,绘花、蝶、兔等图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围绕碗心的花朵内所绘四只白兔,两个之间以桂花间隔,兔回首张望,形态写意。中心所绘动物为代表月宫的蟾蜍。外底署青花楷体“白云堂依古制”六字双行款。

明末清初以来,民窑中常见此类以玉兔为题材的日用器,多以盘、碗、杯等为主,寓意“玉兔思乡”。在江山鼎革之时,人们常借以表达对故国的怀思。至康熙时期,这种题材逐渐流行,“相思”的涵义和内容也就更加宽泛了。

图片清 李世倬《桂花月兔图》扇页  故宫博物院藏物戊申中秋日写
图片

图片

图片

清雍正铜胎画珐瑯黑地五彩流云玉兔秋香鼻烟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清 冷枚 《梧桐双兔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明 佚名 三兔望月图轴 绢本设色 101.8x48.8厘米 弗利尔美术馆藏
图片
元兔纹饰件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明镂空玉兔纹佩 湖北钟祥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图片清乾隆仿宋玉兔朝元歙砚  旅顺博物馆藏

图片
清乾隆仿宋玉兔朝元歙砚

图片
清乾隆仿宋玉兔朝元歙砚

图片

图片
《钦定西清砚谱》中记载的“仿宋玉兔朝元砚”

(5)兔儿爷

由于兔子上了月宫,因此古时人们过中秋,祭月时必用“兔儿爷”。每当中秋节的黄昏,一轮明月高挂天边,每家每户就都在庭院中设一香案,上面摆了月饼、水果等供品。此外,还有“月光马儿”和“兔儿爷”。女人一一向月而拜。祭毕,一家人围桌而坐,饮团圆酒,吃团圆饼。这就是祭月的古俗。而这其中的“月光马儿”和“兔儿爷”是据《帝京景物略》载:“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需;分瓜必牙错瓣刻之,如莲华纸肆市月光纸,缋满月像,趺坐莲华者,月光遍照菩萨也。华下月轮挂殿,有兔持杵而人立,捣药臼中。约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缤粉。”

京畿地区中秋拜月时供奉的“兔儿爷”,其以泥为料, 精塑彩绘,兔首人身。它产生于明代,盛行于清代。老北京人也称其为“长耳定光仙”。明末纪坤《花王阁剩稿》中记载:“京师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偶题一诗,时崇祯庚午岁也。”到了清代,中秋节前夕,京畿一带的城坊街巷多设兔儿爷货摊。乾隆年间《帝京岁时纪胜·彩兔》载:“京师以黄沙土作白玉兔,饰以五彩妆颜,千奇百状,集聚天街月下,市而易之。”此时的兔儿爷,已成为中秋节的标志。到清代以后,兔儿爷的功能渐由中秋祭月转变为中秋玩赏之物,更添了些生活的情致。兔儿爷的形象开始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逐渐人格化,其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民间艺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身披盔甲战袍的武士,背插纸旗或纸伞。还有的骑着麒麟、大象等各种猛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骑虎的兔儿爷也是最古老的经典设计。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叭哒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祭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正如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兔爷儿摊子》中所说,“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有衣冠而张盖者, 有甲骨而带寿旗者, 有骑虎者、有默坐者。大者三尺, 小者尺有余, 其余匠艺工人无美不备, 盖亦谑而虐矣。”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

图片
清 泥塑兔儿爷

图片
清 泥塑兔儿爷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清 泥塑兔儿爷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清 泥塑兔儿爷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清 兔儿爷  北京民俗博物馆藏


四、宗教信仰中的图形象

《燕京岁时记》中所载中秋节的“月光马儿”习俗有如下的描述:“京师谓神像为神马儿,不敢斥言神也。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玉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者。长者七、八尺,顶有二旗,作红绿色,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按《宛署杂誌》:千张凿纸为条,与冥钱同”。这里所说的“月光纸”,就是纸神马,即“月光马儿”。这月光马儿,上部绘太阴星君,下部绘月宫桂殿及捣药的兔儿爷,彩画贴金,辉煌耀目。可见,无论是民间诗歌、故事传说,还是民间习俗中都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一种普遍的心态:白兔与仙药联系在一起,它可以给人们带来健康长寿。

图片清末民初 太阴星君木板年画  首都博物馆藏

图片山西晋城玉皇庙二十八星宿彩塑之房日兔

甘肃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三兔共耳图案藻井的集中出现与这一时期的三世思想有关。洞窟中的三只兔子是“前世”“今生”和“来世”的象征,三者循环往复,与佛教“因果报应”、“因果循环”、“生死轮回”之说相契合。纵观中国工艺美术史和中国图案史,除莫高窟外,未发现三兔共耳图案,但与此类似的图案却数量颇丰,例如战国铜敦盖三兽纹、汉代瓦当三雁纹、汉代三鱼漆耳杯、西汉漆盘三辟邪纹等,不胜枚举。这可以佐证莫高窟的三兔共耳图案是中国本土原创图案而非外来图案,我们可以大胆地认为三兔共耳图案就是敦煌本地画师在借鉴传统图案基础上的原创。

图片隋代三兔共耳图敦煌莫高窟406窟藻井

图片

图片隋代三兔共耳图敦煌莫高窟407窟藻井

图片
隋代三兔共耳图敦煌莫高窟420窟藻井

图片
隋末唐初三兔共耳图敦煌莫高窟397窟藻井

图片

初唐至盛唐三兔共耳图敦煌莫高窟205窟藻井

图片

图片
隋唐三兔共耳图敦煌莫高窟139窟藻井

此处的三只兔子呈棕褐色,衬著浅绿色背景,并由八片莲花瓣团团围绕。所有兔子描绘细致,特征清晰可见。

参考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