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行概念最早出处

 紫霞照我 2023-01-19 发布于陕西

1.五行概念

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与阴阳概念并列,并没有从属关系。

五行是事物属性的抽象概念,行其实指的就是自然运行。东汉班固《白虎通义》云:'言行者,欲言为天行气之义也。'唐代颜师古注《汉书》云:'谓之行者,言顺天行气。'

2.五行的历史

五行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尚书》中《甘誓》与《洪范》两篇。春秋时期《左传》云:'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战国时期《黄帝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等。可见,古人对五行的认识非常久远,大概自夏始。五行是原始的系统论,是中国古人的物质观和世界观,对传统文化影响巨大,渗透到生活各领域,是古人的常识,国学的基本概念。

关于五行概念较完整的书籍是《黄帝内经》,其用大量篇幅阐述五行,有最精辟的论述。其云:'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脏之气,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

(1)历史上对五行的几种认识

历史上对五行的认识主要是:1)五种物性,见于《尚书·洪范》;2)五种行为,如《荀子》观点;3)五种物质,如《左传》中蔡墨观点;4)五种分类,见于《吕氏春秋》、《黄帝内经》等。

本质上,这些认识的核心是五种分类方法,在这基础上,可论行为、物性、物质等等。

(2)《尚书·洪范》中关于五行的说法

《尚书》是中国第一部上古文件汇编,保存了西周初期一些重要史料。据说其作于周文王建国后第十三年,周武王灭商后第二年,为商纣王叔父箕子陈说的治国大纲,孔子编撰。其有现存最早关于五行的论述,非常值得研习,摘录如下。

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

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jià sè]。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 [jià sè]作甘。(春耕为稼,秋收为穑)

(3)《白虎通义》中关于五行的说法

东汉班固著《白虎通义》中有《五行之性》一文,将五行与三阴三阳对应,摘录如下。

五行之性,或上或下何?火者,阳也。尊,故上。水者,阴也。卑,故下。木者少阳,金者少阴,有中和之性,故可曲直从革。土者,最大,苞含物将生者出,将归者入,不嫌清浊为万物。《尚书》日:'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爱稼穑。'五行所以二阳三阴何?尊者配天,金木水火,阴阳自偶。

3.五行的核心意思和延伸意思

木,古人称'木曰曲直'。曲直指树木的生长形态为干直枝曲,弯曲、笔直,向上向外舒展,引申意思有生长、升发、条达、外扬、美丽等。

火,古人称'火曰炎上'。炎上指火具有炎热、上升的特性,引申意思有光明、希望、热情等。

土,古人称'土爰稼穑'。稼穑指土有种植和收获作物的作用(春耕为稼,秋收为穑),核心意思是养育,引申意思有中间性的、生化、承载、受纳等,故有'土为万物之母'之说。

金,古人称'金曰从革'。从革指变革,引申意思有清洁、肃降、收敛等。

水,古人称'水曰润下'。润下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意思有寒凉、流动、智慧等等。

关于五行今天就先讲到这里,再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