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具中和之体以作乐,这样的乐高明在哪里?到底什么是“诗言志”?“王阳明先生为何说“元声只在心上求”?

 读原著 2023-01-19 发布于四川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中,赵文子对叔向说:“诗以言志。”《尚书·尧典》中,舜也道:“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庄子·天下篇》里庄子更是直言:“诗以道志。”所谓的诗言志,不是说诗言什么目标,梦想,而是讲诗是天理明德自明后的自然呈现,念念不忘存天理,良知澄澈,自能出口即诗,“思无邪”是诗,反过来讲,诗也可以是“思无邪”的一切。志是心之所向,心之广居所在,诗和乐的根本都在志上,在德性修养上,诗言志,本质即是诗言自身的德。

   持志的状态即是明德常明,良知诚致的状态,也是反身而诚,乐莫大焉的状态,这个时候人德润身,喜欢通过诗歌,或是舞蹈呈现出来,就是很自然的了,正如王阳明先生所言:“良知是造化的精灵。这些精灵,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从此出,真是与物无对。人若复得他完完全全,无少亏欠,自不觉手舞足蹈,不知天地间更有何乐可代?”        

 再进一步说,人世间一切上等的音乐,诗歌,都是人的心性修养达到一定程度后的产物,养得人心和平,作出来的音乐诗歌自然尽善尽美。经典的诗歌,音乐里的喜怒哀乐也是恰到好处,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分,不过也没有不及,就因为创作人创作时是修得了中和之体的,丝毫没有意必固我等刻意的东西,正如王阳明先生所言:“喜怒哀乐,本体自是中和的,才自家着些意思,便过不及,便是私。”

    人心气和平时吟诵诗歌,演奏音乐,听者也自然悦怿兴起。人修得中和之体,也自然能与天地参,心通于道,准确感知时令节气的变化,时时致广大而尽精微,以天观己,借天正己,顺天而动,最终修得人天合一,以此得以长生久视,福慧双收,王阳明先生对此即举例说明道:“古人具中和之体以作乐,我的中和原与天地之气相应,候天地之气,协凤凰之音,不过去验我的气果和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