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珍宝——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新用户8926AVU2 2023-01-20 发布于北京

葡萄花纹银香囊出土于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为唐代文物。事实上,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在出土的时候人们并不知道这是香囊,而是将其误以为这是熏香的器皿,故名“熏球”。

文章图片1

因为它和人们认知中的香囊截然不同,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小巧玲珑,外径4.6厘米,香盂直径2.8厘米,链长7.5厘米。香囊外壁呈圆球形,通体镂空,以中部水平线为界平均分割形成两个半球形,上下球体之间,一侧以钩链相勾合,一侧以活轴相套合,下部球体内又设两层双轴相连的同心圆机环,外层机环与球壁相连,内层机环分别与外层机环和香盂相连,内层机环内安放着半球形香盂,外壁、机环、香盂之间,用银钉铆接,可以自由转动。

文章图片2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应用了物理学上的支点悬挂法。香囊内部有半球形焚香盂,以其直径与边缘相交的两点为轴线,与内持平环用活轴衔接。当内持平环呈水平位置时,香盂因自身重心低,可以前后轻微晃动而不会左右倾斜翻倒。内持平环与外持平环亦用活轴相连接,连接点在焚香盂原连接直线垂直的方向,两轴心线的夹角为90度。内持平环能避免香盂前后方向倾斜,外持平环则能防止香盂(包括内持平环)左右倾斜。它体现了唐代匠人对陀螺仪原理的巧妙应用,特别是持平装置的设计,保证了不管外部球体如何转动,机环使中间的香盂也会同步转动,香盂的重心始终不变,避免香料洒出。

文章图片3

香囊外壁是纯银的,内置的香盂则为纯金铸成,唐代匠人充分利用了材质的特点,综合采用了锤揲、錾刻、镂空、鎏金等方式,先反复敲打金银块至合适的厚度,再通过模具敲击成凹凸起伏的形状,接着用錾刻工艺在金银素坯上勾勒出基本纹样,(花纹最细的地方不足1毫米)完成镂空处理后加上鎏金,最后的成品真是匠心独运,巧夺天工。

这只香囊表面满饰葡萄花鸟纹饰,线条自然,疏密有致,不仅具有极佳的装饰性,而且便于香烟飘散。因葡萄是从西域引进中国的,香囊上的葡萄纹饰,也反映了丝绸之路带来的文化传播和交流。

文章图片4

1987年,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宝塔轰塌,一座地宫出现在世人面前,在法门寺地宫的大批宝物当中,包含着一大一小的两枚银质圆形熏香器具,而地宫中有一石刻物帐碑,账碑中记载了唐代地宫里的所有器物其中便提到了“香囊二枚”。而这两枚香囊与何家村出土的杨贵妃专用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形制、功用是一样的,至使熏球得以正名为香囊。

《旧唐书》卷五一讲:安禄山反叛,玄宗等逃离长安,途径马嵬坡时,赐死杨贵妃,并葬于此地。玄宗后来自蜀地重返京都,念及旧情,密令改葬。当挖开旧冢时,发现当初埋葬时用于裹尸的紫色褥子以及尸体都已经腐烂,唯有香囊还好好的。这就说明杨贵妃身上佩戴的香囊,是用金属制作的。虽然不能确定杨贵妃是否佩戴过它,但专家可以确定历史文献中记载的杨贵妃佩戴的银香囊和这个唐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是一样的东西。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上葡萄枝叶繁茂硕果累累,有五谷丰登的寓意,花鸟与葡萄相结合,表达出吉祥的含义;唐葡萄花鸟纹银香囊使用银材质是富贵的象征。尽管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葡萄花鸟纹银香囊依然玲珑剔透,转动起来灵活自如,平衡不倒,它外观精美、设计之科学与巧妙,令现代人叹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