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绪与需求

 饮罢风轻扬 2023-01-20 发布于北京

『写在前面的话』

我们读过一些书,经历一些事,产生一些看法,这些种种糅杂在一起,不断地吸收,蒸发,再加入,再反应,持续不断地发生着令人不可思议的微妙变化,慢慢地形成了我们独有的认知体系和思考方式。

比如对情绪的理解,我很难说出一定是完全与某本书保持一致,或是完全遵从某个曾经对我帮助很大的人对我的指导,不能不说,我曾经因这些我从未见识过的理论或观点而醍醐灌顶,但也从这些思想源泉中吸取了更适合我的那部分,并且仍在不断地进化。

现在,就让我试着抛开那些参考,用自己的语言记录自己现在的理解吧。

而所有这些成为我的一部分的当中,首先要说的就是情绪。

『正文』

讲到情绪,便不得不提及需求。

情绪与需求是一对孪生兄弟,也可以说是一对形影不离的朋友。

哪里有情绪,哪里就有需求的影子;只不过需求常常躲在暗处,我们有时很难发现。我们以为处理了情绪,却忽略了需求;需求常常在不经意间又带出情绪。需求没有解决,情绪便一直伺机而动。

举个关于开车的例子。

我们常常会因为种不文明的开车行为而生气,一个是插队,一个是别车。

我们为什么会生气?因为这两种行为侵犯了我们的利益。

那侵犯了我们的什么利益?这两种情况侵犯的利益一样吗?

如果我们再深推敲,第一种情况是侵占了我们的优先权,延误了我们的时间;第二种情况威胁到了我们的安全。

当我们清楚了我们真正的需求,便更容易处理我们的情绪。

因此,讲情绪,一定要先搞清楚需求。

需求是什么?

刚才的例子中提到了利益。利益有软性的,比如安全、自尊;也有硬件的,比如房产、金钱。大了说,专利权、著作权、领土、科技。“王师北定中原日”,说便是领土,对国家对个人,丢失了土地,便是悲愤交加、怒发冲冠的情绪,并且是长期的。

如果想要清楚地了解各种需求,那么就需要好好研究一下马斯诺需求金字塔。

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对需求进行分类。

个体的需求,两个个体间的需求,群体中个体的需求。。。

当个体的需求未被满足,而这个又不牵扯到其他个体时,一个人便很容易生闷气。

一件事没有做好,生自己的气,那么可能包括对自己判断、决策、行动、技能等方面的否定。如果我们换个思路,可能是我们没有准备好,可能是我们的确有可以提高的地方;那么,我们便没有必要生自己的气了。当对自己否定的标签变成具体行动的改进,气便发不出来了。

一件事没有做好,生自己的气,也可能包含了可能会出现的我们无法承受的后果。这里又分为几种情况。一个是我们对未知的极端预判,这是一种担忧,或是逃避;一个是可以确定的必将出现的代价,这是一种焦虑,或是恐惧。任何事都没有天塌下来更大,生活总会向前,更远的未来比这件事的后果还要遥远和可待。当我们坦然面对时,也会轻松很多。

这时,我总会想起自己小时候,甚至一直到现在对自己的一种心理暗示。每次严重感冒时,我躺在床上痛不欲生,便会想,一年前的今天,我是好好的;一年后的今天,我也是好好的。这样想,便感觉没有那么痛苦了。

需求是帮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情绪,进而接纳情绪,与情绪共存。你来你的,我干我的。

生闷气是向内,容易造成内伤,其后果便是不断地压抑自己。这个就好比地球上的岩石,随着年代的变化,一层压着一层。也许我们在某个时刻所经历的事情,所要预测的情绪,可能是之前数年的情绪事件不断叠加而被调用的超级情绪事件。别人眼里的小事,在我们身上早已经是千钧之重了。

自己和自己生闷气,我们也会因他人生闷气,或生对方的气,这是两个个体间的需求失衡。

在某个时间点,两个因某件事而发生交叉的个体,他们的需求也发生交叉。这时,两人要不双赢,要不双输,要不一赢一输。

你希望出现哪种情况呢?

当我们发现彼此的需求,并能够发现需求的重叠面,并知晓如何分配需求,即使对方准备调用其情绪事件,我们也知道如何处理了。人们通过他人定义自我,我们可以通过我们定义他人的自我。

以此类推,个体在群体中的情绪,也是由个体与群体的需求平衡状态所决定。

也有一种情况,个体的无意识情绪往往受群体需求的影响。这是牛顿第三定律所决定的。

因此,在群体中,如何定位自己,而不盲从,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个体需求与集体需求的重叠面。如果两个圆没有任何重叠,彼此孤立,这也是需求的一种表现。即使这样,我们仍会在减小身体预算的情况下,做出最优的选择。

我们选择呈现什么样的情绪,是因为我们有未满足,或已被满足的需求。

待续。。。

『写在后面的话』

我们都希望成为情绪的朋友,而不是情绪的奴隶;那么,需求不可不察。

『棉棉细语』

“为什么人老了,头发就变白了?

— END —

***第二百六十五篇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