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象更新|文物中的“象”

 RK588 2023-01-22 发布于美国
图片

西周 铜乳象尊
1973年黄冈吕王城外丰衣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 藏


酒器。

象身披毡毯,双耳垂环。

尊口提梁饰绳纹,

象首立一武士,

双手各持锐器背靠提梁。

先秦时期湖北出土的青铜器少见牺尊,
所发现的牺尊纹饰简单,

风格较中原、湖南等地出土的

牺尊更为写实。

湖北省博物馆

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馆藏文物数量众多,

但日常展陈以专题形式为主。

像这类文物,

平时也难得一见。

这件象尊也仅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等特展中露面过。

本次在咸宁市博物馆展出,

本人也是第一次见。

非洲象是现在陆地上最大的陆地动物,

在数千年前亚洲象也广泛分布在中华大地上

本篇借这件文物的展出,

对与象有关的文物

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

以供参考。

原创不易,

请尊重原创,

合理合规转发文章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四纪更新世 纳码象化石
距今20万年前

郑州市博物馆《中原象踪》展出


河南,简称“豫”。
古时候,
河南称之为“豫州”,
“豫”是“象之大者”。
在河南新郑出土有3.55米长
象牙化石。
至今在郑州市博物馆新馆
还有中原象踪常设展览,
记录着亚洲象在中原地区在河南的印记。

图片

新石器时代 象泥塑

浙江余杭卞家山遗址出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图片

新石器时代 象牙权杖

上海福泉山遗址吴家场207号墓出土

仿制品(3D打印)

图片

图片

新石器时代 石家河文化 

陶象泥塑

湖北天门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 藏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

——《象祠记》

图片

新石器时代 石家河文化 

陶象泥塑

湖北天门出土

天门市博物馆 藏

象,

与“祥”同音。

大象自古被视为神兽,

作为吉祥如意的象征,

以“象”作为器形的装饰和雕塑,

被人们用来辟邪、驱魔、祈福,

象征平安吉祥。


图片

新石器时代 石家河文化 

陶象泥塑

湖北天门出土

荆州博物馆 藏

图片

新石器时代 河姆渡文化

(约公元前5200年一前4200年)

象牙雕凤鸟匕形器
1977年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这件匕形器

用象牙圆雕成鸟形,

形象生动,制作精巧,

是河姆渡文化造型艺术中的精华。

匕是古代的一种取食器具,

长柄浅斗,形状像羹匙。

牙雕凤鸟匕形器

在外观上与匕很相似,

却不是匕,

扁舌形的鸟尾

无论是盛汤

还是盛饭都不大实用。

从其腹背的钻孔看,

它应该是穿系起来使用的,

很可能是在原始信仰活动中

使用的仪式用具或装饰品。

图片
新石器时代 大汶口文化
(约公元前4200年一前2500年)
镂雕旋纹象牙梳
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 藏

这是迄今为止远古时期
保存最为完好的梳子。
大汶口文化后期,
出现了财产及社会阶层的分化。
大汶口遺址墓葬中,有些墓空无所有,
多数墓葬只有几件简单的陶器或石器,
而少数大墓的随帮品却多达100多件。
这些大墓不仅有大量制作规整、器类繁多的
陶器、石器、骨器等生活用品和工具,
更有贵重的象牙、玉器、绿松石的骨雕工艺品。
这件镂雕旋纹象牙梳即出自一座大墓,
墓主人生前应该是
一位社会地位显赫的人物。

图片
商代 象尊
1975年醴陵市仙霞公社狮形山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酒器。
全器为象形,
上扬的鼻为中空的流,
流口是一组虎、鸟组合,
鼻下有一蛇纹;
象额有涡状蟠虺纹一对;
耳正面为云雷纹,背饰凤纹;
器表饰龙纹、兽面纹。
缺盖,根据同类器推断,
盖钮可能也为象形。
造型、纹饰构成了
独具匠心的立体造型器物。

《吕氏春秋·古乐》记载:
“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
表明象在殷商时代是人们所用的驯化动物。

图片

图片
头顶的凸起和相对较小的耳朵
是典型的亚洲象特征。

图片
商代 圆雕玉象
三门峡虢国遗址博物馆 藏

图片
商代
白陶象尊
新乡市博物馆 藏

图片
商代晚期 
象纹兽面纹铜铙
重221.5千克
1983年宁乡黄材镇月山乡转耳公出土
长沙市博物馆藏

为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
用于祭祀、宴乐、军旅等场合。
湖南是大型铜铙的主要发现地
已出土铜饶有40多件,
其中大约有10件重量约100千克,
如此巨大体量的铙在别处罕见。

象纹兽面纹大饶
呈合瓦形,
长甬,甬上有旋,
甬中空与腹腔相通。
漩上饰双身虎纹。
铙面主体线饰为粗线条变形
兽面纹,无地纹。
鼓部以云雷线为底,
隧部浮雕一对卷鼻小象,
象身满饰云纹,似正对视鸣叫。
本器乃目前所见体量最大的商代铜铙,
被誉为 “铙王”

图片
《孟子》所谓“周公驱虎豹犀象而远之”,
可能是指击溃了商朝的主力军,
大象部队是其中之一。

两面都有装饰象纹。

图片

图片

商代晚期

象纹庸

1959年湖南宁乡师古寨山顶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正鼓部饰兽面纹,

侧鼓饰有象纹。

图片

图片

四川广汉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

象牙

三星堆遗址

出土有大量象牙,

而且这些象牙都叠压在器物之上。

在成都的金沙遗址也有象牙出土。

图片

​商代晚期 大立人铜像

​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

三星堆遗址博物馆 藏

大立人手里握着是什么?

一直是个未解之谜,

通常的说法之一,

认为大“祭祀”双手套一根大象牙。

图片
图片

西周 象尊

1974年宝鸡市茹家庄出土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商周的青铜器
不但饰有大象纹饰,
象鼻更是纹样的关键要素。
而且还塑造和铸造出圆雕的大象,
通常称之为象尊,
在我国北方与南方均有出土。
不同于宝鸡茹家庄出土的圆滚似猪的形象。
南方出土的象尊“还原度”更高。
图片
西周早期 噩国 
噩矦提梁卣
随州羊子山遗址出土
 随州市博物馆 藏

图片西周早期 噩国 
噩矦提梁卣
随州羊子山遗址出土
 随州市博物馆 藏

图片

盖上的立体象首

图片
西周早期 噩国
 噩矦方彝
随州博物馆藏

图片
图片

曾国 ​象牙

随州叶家山M111号

出土的一对西周时期象牙

湖北省博物馆 藏

叶家山M111号

是首次出土完整象牙的西周墓葬。

《诗经·魯领·泮水》

“憬彼淮夷,来献其琛。
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意思是被征服的淮夷献来珍宝,

包括大龟、象牙、美玉和青铜。

象牙在商周时期被高级贵族

用于祭祀和制作奢侈品。

在相当于商代晚期的四川三星堆遗址、

金沙遗址中曾出土大量的完整象牙,

而中原地区考古遗址

则多见牙雕制品。

图片
西周时期 曾国
 凤鸟象鼻耳罍
叶家山遗址出土
随州市博物馆藏

图片
这件器物,
出土了两件,
且器物内还含有液体
通常认为里面盛装的是酒

图片
西周时期 曾国
 凤鸟象鼻耳罍
湖北省博物馆 藏

玻璃瓶装的是器物内的液体。
这两件器物底部有置一铃铛🔔。

图片

西周早期

象首耳铜罍

青铜罍

1980年四川彭县竹庄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这件象首耳青铜罍

器物造型带有西周早期的作风,

器身的卷龙纹、牛纹等

也属周人的代表性装饰纹样。

这件器物出现在蜀文化的腹地

却并非蜀文化自身创造

或吸收周文化后创造的冶铸品,

而反映了中原文化与蜀文化

在这一时间节点上的文化交融事件。

据《尚书·牧誓》记载,

在武王灭商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中,

古蜀之师追随周人,参与了灭商的战争。

竹庄两处窖藏存有中原风格青铜容器的现象,

反映了蜀人征战凯旋,

班师回朝携带战利品或军功品的历史。

图片

图片
西周 
神面卣
保利博物馆藏

西周早期的青铜卣,
为目前所见造型和装饰最怪异、艺术水平
最高的一件。

卣的器盖与器身
两面皆为神面,
神面头有双角,
双睛圆鼓,直鼻小耳,
大眼暴张,吡出两颗獠牙,
在威猛之中又略带笑意。
即使你变换位置,
它的双眼仍紧紧盯着你,
给人以摄人魂魄之感。
器盖顶端站立一只枭,
即猫头鹰。
提梁由共用一尾的两条龙组成,
龙尾上翘。
提梁两端各有一个由象鼻、牛头、羊角
组合而成的怪兽。

图片
图片

​西周 曾国 

象目纹鬲

叶家山遗址M111号出土

随州市博物馆藏


颈部上下二道凸弦纹
间饰仅具鼻梁和双目的简朴兽面纹三组,
鼻梁细而短,方圆目怒
内有长条形瞳孔。
腹饰三组象首纹,象首似圆雕。
象作大耳,菱形额高突,
弧形眉,眼圆突起,
长条形瞳孔内凹,
以足为鼻,构思巧妙。

图片

西周 

永盂

1969 年西安市蓝田县洩湖镇出土

西安博物院藏


图片

西周 

伯饮壶

宝鸡市扶风县庄白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图片

西周中期 

象鼻耳

“蠡”青铜方彝

1955年陕西郿县李村出土 

蠡方彝

堪称西周青铜器的翘楚之作,

虽然器物体量较小,
但蕴含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
科技价值均十分丰富。

从历史价值来看,

器、盖铸制同铭长篇册命铭文,

记载了周王册命作器者蠡,
让其作为西六师、殷八师的纠察之官,
管理三有司:司徒、司马、司空。
铭文内容反映出西周王朝森严的军事体制
以及西周官制。
从艺术价值来看,
蠡方彝的造型艺术与一般的方彝有异,
器盖较高,为庑殿顶状(四阿式屋顶)。
同时器身两侧置有上卷式的象鼻耳,
使得整件器物外观十分具有张力。
器身与器盖的中心均装饰涡纹。
在同时期器物中具有较鲜明的装饰个性。
从科技价值来看,
整件器物的造型,
因器盖及其上捉手均采用庑殿顶状的造型,
隐约反映了当时的重檐式的殿顶建筑结构,
可窥见西周王室宫殿的建筑风采。
图片

西周 晋国 

鸟尊

山西省曲沃县

北赵村晋侯墓地114号墓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鸟尊铭“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

墓主为第一代晋侯燮父。

表明这是晋侯宗庙祭祀的礼器。

《周礼》记载宗庙礼器有“六尊六彝”,

“鸟尊”即为其中之一。

《左传·定公四年》载:

“王使执燧象,以奔吴师。”

楚昭王令鍼尹固拿着火把点燃大象的尾巴,

迫使大象冲入吴军阵地。

图片

象位于器物

右下足部。

鸟与象,

是西周时期最流行的肖形装饰,

尤为晋人所钟爱。

大鸟回眸,小鸟偎依,

巨象缩首,构思奇特,

想象卓绝,

华美的造型艺术和精巧的实用功能

完美组合于此尊,

使鸟尊成为中国青铜艺术中罕见的珍品。

图片

西周早期 燕国 

伯簋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首都博物馆 藏


此簋双耳作鸟形,

以四个外卷长鼻象首为足,

盖与器身装饰四组象纹,

造型与纹饰相得益彰,

华美不失庄重,

是一件燕国青铜代表作。

盖内与腹内底有
相同铭文 “伯作乙公尊簋”。

图片

春秋  邾国 

邾君庆壶 
 2002年出土于山东枣庄市⼭亭区东江遗址  

枣庄市博物馆 藏

此为小邾国第二代国君

“邾君庆”为其妻“秦妊”所作。

装饰有象鼻形耳。

图片

战国 燕国 

象形灯

河北省博物院藏

象双眼圆睁,两耳下垂,

长鼻高卷,口微张,

象牙从嘴角伸出,四肢粗壮上。

其背部驮圆形灯盘,

腹部一侧刻有“右府尹”三字。

图片

西汉 鎏金象 驯象人

大云山汉墓M1出土

南京博物院 藏

图片

西汉 金釦象牙卮

广州南越王墓出土

南越王博物院藏


原象牙部分已朽,
经复原成现状。
器身针刻神兽,
并染填朱、蓝色。
这种汉代针填色的象牙制品,
在全国尚属首次发现。
图片
东汉 猴骑象铜俑
河南博物院藏

汉代有一类“猿骑”纹饰母题,

泛指猿猴骑在其他动物之上的情形。
这一形象最初见于北方青铜器中的
猴子骑马青铜饰件,
后来又注意到在汉代画像砖石上
有一些与之类似的猴骑马图像。
对于这一形象,
目前常见三种解释,
一是认为猿猴可避马瘟,
二是有马上封侯的吉祥寓意,
三是猿骑马戏表演的真实写照。
这件展品中,猿猴所骑为象,
象作撑立状,长鼻左甩及膝,
一对象牙刚露出唇边,双耳外撇。
头上骑一手握竖笛的小猴,
后背上骑一人,
上半身已失,

重点应还是表现汉代的一类百戏形式。

图片

东汉 大象画像石

南阳汉画像石博物馆藏

图片

汉代 立象

南阳市博物馆藏

图片

西晋 彩绘画白象砖

敦煌市博物馆

白象

为佛教中的重要瑞兽,

威力大而性情柔顺,

故菩萨入母胎时,

或乘六牙白象,或作白象形,

表示菩萨性善柔和而有大势。

另外在佛教中白象之六牙表示六度,

四足表示四如意。

图片

新疆克孜尔石窟

图片

初唐  敦煌莫高窟329窟 

乘象入胎(右)

敦煌研究院 藏摹本
故宫博物院展出
图片
中唐 莫高窟第159窟
普贤变( 李冰凌 临摹 )
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 展出

普贤与文殊

是佛经中常见的一对菩萨,
多是成对的出现。
普贤菩萨主司理、智,
乘白象侍佛之右方,
白象表示佛法之广大、威力无边。
这铺普贤变,普贤菩萨头戴花冠,
身着天衣薄纱透体,肌肤润洁,
腰系短裙花环,下身长裙浑厚凝重,
长巾薄如蝉翼,凭栏下垂。
身佩珞环,
半跏坐莲花台上,
右手抚腾,指捏花枝,
左手托玻璃花盘,双目下视,
神态安详。
眷属圣众围绕,
人物形象和构图大致类似文殊变。
画风细密精致,技艺精湛,
点微施朱不失轻重,
散彩雅淡,清丽劲爽,
有自出新意的时代风格。

图片

图片
唐代 昆仑奴训象局部
瓜洲榆林窟25号窟

图片
西夏 榆林窟第3窟
西壁南侧 普贤菩萨及眷属
图片
唐代  榆林窟25窟
北壁弥勒经变中象宝、玉女

图片
唐代 大象塔砖
河南安阳修定寺砖塔

图片
唐代 石雕白象
西安博物院藏
图片

​唐代 象形镇

西安博物院藏

鲍照《代白纻舞歌辞》中有:
“象床瑶席镇犀渠”之句,
其中提到的“镇”,即今之镇子,
是古代用来压席之物。
古者坐必席地,以镇石压其四角。
日本正仓院今藏有“白玉镇子”八方,
长约尺许,
其上浮雕青龙、朱雀、白虎、玄武,
周环云纹及忍冬花纹,
姿态生动,雕刻工致。

图片
唐代 象首金刚

图片

唐代 象首金刚铜熏炉

宝鸡法门寺地宫出土

宝鸡法门寺博物馆 藏

浇铸成型,

由盖、身组成。

盖面镂空,分三层台阶。

盖顶为四层莲台,

上跪一象首金刚,

双手捧珠。

炉身平折沿,直腹平底。

壁上铆接五个兽形足,

足首呈爪状。

两足之间铆接兽形铺首,

套花结朵带作为熏香器,

造型别具特色,

其象首金刚之装饰则是密教内容的显现。

图片
公元12世纪末—13世纪初(吴哥时期)
象头神伽内什青铜像
 柬埔寨国家博物馆藏

在柬埔寨
象头神总是大腹便便,
象征财富和丰饶,
也象征遇到困难能迎刃而解,
故象头神在柬埔寨特别受欢迎
图片
北宋 赵匡胤 永昌陵
河南巩义永昌陵神道

图片
北宋 宋陵石象
河南巩义宋陵神道

图片
“七宝造成阿育王塔”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 (1011),
高僧可政大师在宋真宗的支持下,
于金陵长干寺原址重建寺院和九级宝塔,
并通过民间集资的方式,
制作了七宝阿育王塔,
用于供奉佛顶骨舍利。
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
体型最大、制作最精美、工艺最复杂的
阿育王塔。

图片
白象转世

图片
元 龙泉窑青釉普贤菩萨像 
北京昌平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图片
飞来峰石刻
杭州灵隐寺

图片
北京智化寺 转轮藏

图片
明代 木雕象
北京智化寺 转轮藏局部

图片
元 青花塔式盖瓶
1975年湖北黄冈市黄梅县西池窑厂
安百四墓出土
九江市博物馆 藏

图片
明   弘治
青花缠枝莲纹象耳瓶
武汉市博物馆 藏

图片
象耳瓶
是传统瓷制品中双耳瓶式之一,
以长颈并颈部附象首双耳而得名,
盛行于元明清三代。
大象厚重稳行,
在古代常用“太平(瓶)有象”、
“喜象升平”来表现河清海晏、民康物阜。
象鼻吸水,又有吸财、招财的寓意,
所以象耳瓶成为
古时大户人家喜爱的陈设瓷。

图片
明 青花奕棋簋形瓷炉
 江夏区流芳街出土
武汉市博物馆 藏

图片
象尊
湖南浏阳文庙大成殿
湖南博物院 藏

图片
西藏铜鎏金嵌松石象

象宝(或称白象宝)
是藏传佛教的七政宝之一,
七政宝是佛堂供佛物,
象背上所托如意宝,
是转轮王七珍之一,
可以使拥有者实现自己一切利他的愿望。
如意宝在宝象的鞍鞯上,
是吉祥的祝福传递到四面八方的意思。
此尊铜象造型奇特优美,
厚重稳行,
全身镶嵌多颗绿松石,
所取题材寓意吉祥。

图片

图片
清代 黄玉象
武汉博物馆 藏

明清时,
在诸多的动物题材玉器中,
象因其独特美好的人文寓意,
成为了经久不衰的创作题材。
这是一件精巧的清黄玉象,
器物为珍贵的黄玉质,
象呈矗立回首状,长鼻弯曲,
长牙抵地,姿态友善,象身披搭背,
四肢立于万顷碧波之上,
手法写实,雕琢细腻,
形圆意满而显盛世气象。

图片
清 白玉童子骑象摆件
武汉博物馆藏

以象为题材的作品在清代比较常见,
有“太平盛世”、
“万象更新”等吉祥寓意。

图片
清 青玉“象耕鸟耘”山子
武汉市博物馆 藏

《二十四孝》中就有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有鸟为之耘”的记载。

图片

清 青玉 饕餮纹鼎式炉
武汉博物馆 藏

清代上至帝王,下至百姓,
对仿古玉器都有着浓厚的兴趣。
清代的仿古玉器玉质精良,
工艺精湛,
仿商周时期的青铜器
大多以陈设玉器居多

图片
清 青玉兽面纹象耳方觚
武汉博物馆藏

青玉。
方形。外壁浮雕仿铜纹饰,
盖、口沿与圈足均阴刻
回纹。颈上的与下腹部刻蕉叶纹,
雕刻仿古铜器兽面纹,
纹饰古朴,线条华丽。
觚两肩雕刻象首为耳,
下接活环,寓意太平有象。
器内挖膛规整,
圈足处理严谨,
为清仿古玉器之佳作。

图片
清代 青玉象
沈阳故宫博物院 藏

图片
鎏金跪象
故宫博物院 御花园

图片

清 罗聘

普贤菩萨像轴

上海博物馆 藏

罗聘,

擅画人物、山水、花卉。

为“扬州八怪”之一。

此图描绘普贤菩萨,

随同其坐骑六牙白象。

画上题有经文,

款署“弟子罗聘谨绘”。


图片
清代 金农绘白象
上海市博物馆 藏

金农,
为扬州八怪之首。

图片
清 掐丝珐琅勾莲纹象耳三足盖炉
沈阳博物馆 展出

图片
清代 铜镀金象拉战车钟
故宫博物院 钟表馆

图片
清 乾隆 金瓯永固杯
故宫博物院藏

杯金质,
口沿中部錾篆书“金瓯永固”,
另一面錾“乾隆年制”四字款。
外壁满錾宝相花,
花蕊以珍珠及红、蓝宝石为主。
两侧各有一变形龙耳,
龙头上有珠。
三足皆为象首式,
额顶及双目间亦嵌珠宝。
金瓯永固杯是乾隆皇帝
在每年新年明窗开笔时饮屠苏酒所用。

图片
清代 太平有象
沈阳故宫博物院 藏

象,
作为地球陆地上体形最大的动物,
以其敦厚的外表,硕大的体型
性格温和,待人真诚
与“详”同音,
在中华文明中
被认为是力量、智慧、吉祥的象征。
被人们称为“兽之德者”,
深受历代的喜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