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红火火过大年 春节是什么? 但是,在上世纪文化革命时期,传统独特的春节文化,基本上消失得所剩无几了。各种迷信祭典全部取消,旧的一套过年习俗基本取消。 随之而来的是抓革命,促生产,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过革命化的春节。 本文介绍的就是那时候我们那里过革命化春节的一些点点滴滴的回忆片段。 随即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抓革命,促生产运动。农村也掀起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农业学大寨高潮。 ![]() 农业学大寨 当时我们那里也是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抓革命,促生产。并且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活动,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1969年的冬天,我们那里展开了一个规模宏大的文峪河清淤工程。 ![]() 工地上到处都是人山人海,红旗招展。河床里,大堤上,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劳动大军。 记得那个工程规模宏大,土方量巨大,工程期也比较长。 1969年秋收还没有扫完尾,汾阳几个公社的人马,就开上了工地。我们大队部的驻地是我们公社一个靠近文峪河的村庄,叫师家庄。 ![]() 工地上的劳动大军 记得那时候每天天还不太亮,大约早上五点多钟,我们就起床了,冬天的早上五点钟,天还是黑咕隆咚的,我们简单地洗漱一下,便是吃饭时间,记得我们大队的大伙房是在该村的大队部院子里,早饭一般是各个生产队打回来,再分开吃,有时候工程紧了,就送到了工地上吃。 工地离我们驻地大约还有二三华里,每天早上黑咕隆咚的我们就上工了,一般以生产队为单位,各自打着红旗就上到了工地。开始干活了,天还是蒙蒙亮的。 记得当时我们一个生产队分配下大约二十米的清淤任务。清淤刚开始,我们是用卜蓝(一种柳编下的放土工具)从河床里来抬土,分别往大堤两边倒,分工合作,有的人用铁锹往卜蓝里装土,两个人抬一副卜蓝。随着工程的进展,河道的加深,后来卜蓝里抬的就是泥了,满满的一卜蓝泥,差不多有二百多斤重吧,而且,还是在河道底部,往上抬都是几十米的陡坡,可想而知那是多么的艰苦呀!当时我才十七八岁了,抬那么一卜蓝泥,就感觉到非常吃力。没有经历过那个场面的人,是体会不到什么叫吃苦的。 那年田里的大秋庄稼还未收完,大部队就开上了清淤工地,整个冬天也没有休息一天。后来逐渐入冬了,刮风下小雨照样上工,就是到了数九寒冬也是照常上工。甚至是下雪天,只要不是大雪纷飞,就的继续干活。 ![]() 当时我们一个生产队分配下大约二十米的清淤任务 而且那时候我们大队讲究的是“六对六”,什么叫“六对六”,“六对六”就是早上六点上工,晚上六点收工。 后来随着工程的进展,河床的进一步下深,河道的坡度也更加陡了,更加深了,人工用卜蓝抬也更加吃力了,效率进度也降下来了,于是,我们大队又组织了牲口,小平车往上拉。就是将清出来的泥,装到了平车上,一个人在后边把住小平车车辕,一个人拢着牲口在前边拉,就那样,一天下来,使得牲口也是精疲力竭了。 后来,随着工程的进展,牲口拉得也不太行了。好在那时候我们村庄的工副业修配厂,比较有实力,有技术,设计出了绞车,减速器,用上了电动绞车,开始了半机械化的工程作业,这样,工程进度就加快了许多,人工劳动的强度,也比较稍微减轻了一些。记得那时候县上工程进度评比,我们大队老是先进单位。 ![]() 用上了电动绞车,开始了半机械化的工程作业 随着时间的推移,工程的深入,那年的春节也到了,可是清淤工程也到了紧要关头了,于是我们大队的领导响应县革命委员会的号召,提出了以毛主席“抓革命,促生产”的指示为纲,以毛主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为动力,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决战文峪河工程,并且还召开了动员会。 ![]() 三十八停战 初一接着干 革命化的春节 清楚记得1969年春节的那一天,天气阴沉沉的。为了春节,那一天上工时间比较迟一些。为了春节大队还给人们改善了一天的伙食,早上还是羊肉胡萝卜饺子。 原来,春节的早一天,也就是年三十,大队伙房将饺子馅剁好,按各个生产队的人数,将白面与剁好的饺子馅分到生产队,晚上下工以后,也就是除夕夜,人们一边守岁,一边将饺子包好,第二天,也就是春节的早上,或者拿到大队部伙房去煮,或者在驻地借用房东锅自己煮一下,中午饭记得是白面馒头,猪肉豆腐炖粉条。 于是,吃完饭各个生产队依旧扛着红旗去到了工地,而且,春节那一天,大队领导为了鼓舞人们的斗志,掀起一个生产劳动高潮,特地在工地上召开了一个批判斗争动员大会,将我们村庄当时的所谓地富反坏右分子,以及一些解放前在敌伪政权里做过事情的人,统统提虏到工地,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批判斗争大会。 批判斗争大会结束以后,仍旧是纷纷扬扬飘落的雪花中,我们又开始了一天的劳动,也就是一个革命化春节的开始。 而当天上午,汾阳县革委会为了鼓舞工地上民工们的斗志,也为了给在冰天雪地中战天斗地的民工们带来春节的慰问,特地派了县文工团到工地上进行了文艺表演,这样,给这个寡淡的春节才带来了一些少有的年味。 ![]() 文工团文艺表演 岁月如烟,如烟往事,点点滴滴的陈年往事讲述了五十多年前的一些生活工作片段。让现在的孩子们也了解一下老一辈人那时候不一样的春节。 ![]() 欢欢喜喜过大年 福到我家 回忆往事看今朝,正是冰火两重天,那时候革命化的春节,和现在的春节,真正是不可一日而语的。 网友评论; 转折xh;修水利还吃榆树皮? 老福山;干到头连肥皂都买不到买豆腐还要票。 彭利衆;真实的记录生活文。 信仰美;天翻地覆,珍惜当下!改革开放好! 张思齐; 这是一篇很好的纪实文学作品。 |
|
来自: 广州玉 > 《当代[1949~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