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西藏旅行时,经常见到藏族人长途跋涉去朝圣。他们从遥远的地方走向拉萨的大昭寺或者冈仁波齐神山,大多是步行,甚至一路长跪,用脚步或用身体去证明信仰的高度。 2. 在中原腹地,纯粹的汉人区域,原来也有类似的活动,这就是五台山的朝台。 3. 五台山的中心是台怀镇,四周有五座超过2400米的高山。这五座高山形状很奇特,表面是平的,所以被称作五台。五台上面,各修一座文殊庙,供奉着五尊代表五种不同智慧品德的文殊。五台山朝圣者们,需要把五台拜遍,才算功德圆满。 4. 这段朝台路,顺时针走,称为顺朝。逆时针走,称为逆朝。如果长跪,需要走十五天以上。如果步行,年轻强壮者需要二天,年老体弱者需要三天。如今五台都通了土公路,可以选择乘车,一天也可以了,这也就是我们的选择。早上在东台看完日出,早斋后,几经周折,找到了一辆逆时针走的朝台中巴车,我们开始了朝台行。 5. 在颠簸的中巴车上,俯视群山,但见山体高大,沟壑深邃,高山草甸平展如巨大的绿色地毯,天上云彩,投下的光影不动声色地掠过,宛如有巨型的恐鸟飞过这片山野。公路上或山间小路上,有蠕动前行的朝圣者,一步步走向他们心中的那座庙。
8. 在北台、中台和西台上,随处可见花岗岩或片麻岩的乱石,这些岩石就是来自22亿年前的花岗岩入侵事件。因为山高天寒,水的冻结引起花岗岩沿裂隙胀开,导致岩石崩解,形成了奇特的石海地貌,号称龙翻石,这属于典型的冰缘地貌之一。在五台山的神话中则是这样描述的——文殊菩萨降伏五龙子,暴怒的五龙子在挣扎中将满山的巨石抓烂,于是形成了这些龙翻石。 9. 朝圣路上,有二种人。第一种人朝佛的,头戴斗笠,柱持竹杖,每到一庙,必排队礼佛,然后坐下念经,称颂佛的智慧。 10. 第二种人是看景的,他们是徒步爱好者,一般身着色彩鲜明的冲锋衣,背着30升或60升的双肩背包,拄着专业的碳纤维可收缩的登山杖,每到一庙,即兴奋地欢呼雀跃,大声赞叹风景的壮美。 11. 相比之下,我们只是坐车来看热闹的,算是观光狗。 12. 我们首先造访的是北台顶,海拔3058米,这是华北第一高峰。台顶有灵应寺,供奉无垢文殊菩萨。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北台顶的文殊殿、龙王殿、石牌坊和盘龙柱等,都是精细的汉白玉建筑,相当精美。 13. 经过澡浴池寺,到达中台顶。中台号称翠岩峰,海拔2894米,在五台中第二高,上有演教寺,其建筑为红墙黄瓦,殿宇众多,仿佛是规模宏大的皇家寺院。
15. 朝圣者大多身着单色调的清灰色或暗褐色的修禅衣服,象征着无欲无求。 16. 山门前,坐着一位孤独的朝圣人,衣衫老旧。他用纸卷着烟丝,好像来自很远的地方,很老的过去。 17. 赶上了寺院舍粥,朝圣者们在抢粥,挤做一团。 18. 一座十分古朴的舍利塔,又称喇嘛塔,或祈光塔,高23米。 19. 据说此塔的核心是座铁塔。唐代的蓝谷法师,从来自印度的僧人处,获得了几颗舍利子,为此建了铁塔,加以珍藏。明代僧人,又建了这座石塔,将铁塔包裹了起来。 20. 大雄宝殿外,朝圣者脱了鞋,进殿礼拜。 21. 西台顶称为刮月峰,台顶的法雷寺,显得很简陋。天王殿,像是一排窑洞,文殊殿只是一座青砖房,大雄宝殿才是红漆大殿,还正在修建中。学佛的人,在此挂单,条件最艰苦。从此下山,就到了狮子窝。 22. 相传,很久以前文殊菩萨乘狮东来,行至五台山竹林岭上,狮子不肯走了,大吼不断,像打雷一般。文殊菩萨想起佛祖过去常说过,弘扬佛法就如同狮子吼一样,才足以警醒世人。看来此处,必是弘法之地了,所以决定在这里修建道场,并起名为"狮子窝"。所以,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有文殊菩萨亲自加持,很是殊胜。其中万佛琉璃塔,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通体琉璃,上下共有万尊小佛,是国家级的保护文物。 23. 从狮子窝到南台锦绣峰的路上,遇上了大雨。雨水从山坡上流淌下,宛若一道道激流,我们透过车窗,看着路上徒步行走的朝圣者们,身披各色雨衣,冒着狂风暴雨,在吃力前行,很有些感动。 24. 到达南台普济寺时,恰好雨停了。南台海拔2485米,是五台中最低的台,周边草木茂盛,景观秀丽,所以称锦绣峰。
26. 普济寺的建筑布局,从前到后,步步升高。大雄宝殿后,有一座优美的白塔,许多朝圣者在虔诚地顺时针转塔,我们也转了一圈。 27. 一座石阶上,坐着一位年轻的僧人。我们想和他搭讪时,小师父谦和地笑了笑,没说什么,只是向山谷方向扬了一下下巴,向我们示意。 28. 顺着他的目光看去,但见雨后的山谷分外青翠,白云起伏着,悄然升起了,忽然消散了。我们看着看着,似乎悟了。 横屏附图 附图1,北台顶灵光寺,全是汉白玉建筑。 附图2,北台最高。 附图3,北台和中台的山坡上有许多龙翻石。 附图4,北台的塔林。 附图5,从北台远望中台顶。 附图6,沐浴寺,传说这是文殊菩萨沐浴的地方。 附图7,中台顶。 附图8,中台的文殊殿。 附图9,中台顶演教寺的大雄宝殿。 附图10,中台顶上风景壮阔。 附图11,西台的法雷寺。 附图12,南台法雷寺前的朝圣者。 附图13,南台普济寺。 附图14,南台的大雄宝殿。 附图15,南台的云海。 附图16,风雨中的朝台人。 *******END*********** 本文为千年的墨家原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