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根不除,吃饭时必定不能好好吃饭,王阳明先生道:“今人于吃饭时,虽无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读原著 2023-01-26 发布于四川
   有一句极简却极有道理的话是这样说的,“吃饭的时候只吃饭,睡觉的时候只睡觉”,但大多数人都做不到,什么缘故呢?就是源于平日里汲汲于声色利禄,让本心蒙蔽惯了,习染非常的不良,平日里无事时不知存养,有事时不知省察,到最后就是即使吃饭睡觉这样该单纯享受的事,其心也常役役不宁,放失的本心难以收回来。
  要想修得此心澄明,本性明定,万事从容,就必须承认自己并非道德完美者,是道德上的病人,然后随时随地下致知之功,不断进德,成德,把病根连根拔起才行。病根在哪里?就在做事时好色、好利、好名等心不死上。往本质上讲,很多人以为只有好色、好利、好名等心是私欲,闲思杂虑就不是私欲,其实不然,王阳明先生对此即道——
    “(闲思杂虑)毕竟从好色、好利、好名等根上起,自寻其根便见。如汝心中决知是无有做劫盗的思虑,何也?以汝元无是心也。汝若于货、色、名、利等心,一切皆如不做劫盗之心一般,都消灭了,光光只是心之本体,看有甚闲思虑?此便是'寂然不动’,便是'未发之中’,便是'廓然大公’,自然'感而遂通’,自然'发而中节’,自然'物来顺应’。”
   闲思杂虑都是生命的累赘,人世间最值得思虑的事只有一件,那就是致良知,正如王阳明先生所讲:“天理在人心,亘古亘今,无有终始。天理即是良知,千思万虑,只是要致良知。”良知诚致,智慧充沛,灵感鲜活,这样伟大的思想文艺以及一切了不起的发明创造就有了生发的土壤。
  只是这个成德的筑基过程一定要下真功夫才行,什么样的真功夫?即不论有事无事,动还是静,病发作了还是未发作,不论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在哪里做,都要以致良知为头脑,都应不能离却尊德性的总方向,致知之功至诚不息,生命才能日趋圆融。王阳明先生对此即道——
   病疟之人,疟虽未发,而病根自在,则亦安可以其疟之未发,而遂忘其服药调理之功乎?若必待疟发而后服药调理,则既晚矣。致知之功,无间于有事无事,而岂论于病之已发未发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