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献」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整脊治疗:基于SOSORT结局标准的叙述性综述

 昵称65039517 2023-01-26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译文」

目的:本综述的目的是对照脊柱侧弯矫形和康复治疗学会(SOSORT)和脊柱侧弯研究学会(SRS)非手术治疗结果报告非手术治疗的非手术管理委员会的2014年共识文件,评估特发性脊柱侧弯的脊骨疗法治疗的现有文献。

方法:检索PubMed和脊骨神经医学文献数据库索引,检索2000年1月至2016年2月发表的研究,详细说明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具体治疗和结果。结果:共有27项研究讨论了脊椎指压治疗脊柱侧弯。其中有15个病例报告、10个病例系列、1个前瞻性队列和1个随机临床试验。在27项研究中,只有2项描述了2014年SOSORT和SRS非运营管理委员会共识文件中建议的结果。

结论:2014年SOSORT和SRS非手术委员会共识文件详细说明了他们共同认为对患者最重要和最相关的结果的格式和类型。在本综述中的脊骨疗法研究中,2项描述了与SOSORT建议报告结果一致的结果。鉴于这些共识文件构成了非手术治疗建议和结果报告的基础,未来的脊骨神经疗法研究应寻求按照这些文件的建议报告其结果。这将允许更好的跨专业协作和方法学比较。(J Chiropr Med 2016;xx:1-8)

Key Indexing Terms: Chiropractic; Rehabilitation; Scoliosis; Spine

引言
特发性脊柱侧弯是一种长期使用非手术治疗方法的疾病。这些治疗方法差异很大,但通常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稳定或矫正Cobb角和/或提供疼痛缓解。
1,2

脊医最初于1895年在美国作为治疗专业开始。3脊医最初是在脊柱错位(称为椎体半脱位)可能对周围神经产生不利影响并导致下游器质性健康障碍的前提下创建的。4尽管脊骨疗法医学宣称关注脊柱及其状况,但对脊骨疗法护理与特发性脊柱侧凸之间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由于脊骨疗法医生采用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5很难将各种方法的有效性相互比较。例如,脊椎指压医师在其各自的执业范围内,可以使用脊柱手法、营养、锻炼、牵引、支撑或电刺激作为脊柱侧弯治疗疗法。尽管这些疗法在其他健康专业中也很常见,但当由脊椎指压医师实施时,结果可能有所不同。他们的报告也可能与其他卫生专业不同。本文的重点不是具体的治疗结果,而是它们的报告方式。因此,本次审查的目的是确定专门针对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同行审查脊骨疗法文献,并将结果报告与2014年SOSORT和SRS共识文件6和Weiss建议的结果进行比较。7这篇综述可能会深入了解未来脊骨疗法研究如何使用这一共识文件来加强结果报告和促进跨专业沟通。

方法

我们检索了PubMed和脊椎指压疗法文献数据库索引,检索了2000年1月至2016年2月发表的研究,详细介绍了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具体治疗和结果。我们搜索的关键词是脊椎指压疗法和脊柱侧弯。我们避免了其他搜索词,如操纵、支具和练习,因为其他学科也执行相同的物理治疗程序。我们希望只关注那些由脊椎指压医师实施或直接监督的研究。我们确定的每一项脊骨疗法研究都与确定的个体结果标准进行了比较。6.7为每个结果标准创建了一个表,该表汇总了确定满足每个给定标准的脊椎按摩研究的数量。我们没有进一步搜索,因为在2000年之前以电子格式获取全文文章越来越困难。此外,由于SOSORT于2004年组织,早于2000年的研究很可能不会以与SOSORT建议一致的方式报告其结果。

结果

这两个数据库被交叉引用(PubMed中有78篇引文,ICL中有221篇引文)。在本次审查中,采用了以下纳入标准:1.全文研究可用,2.至少报告了一项结果测量,3.英文研究可用,4.无摘要、冗余或研究未报告具体治疗方法和结果。在2000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们共有27项研究进行了评估。这些研究分为以下研究设计:15项总病例报告、10项病例系列、1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和1项随机临床试验。根据所使用的治疗类型对这些研究进行分类时,我们发现,5项研究仅使用脊椎指压手法,15项研究使用手法加练习,2项研究仅采用练习,3项研究仅用支具(由脊椎指压医师指定和安装),2项研究使用脊椎指骨手法和硬性支具(矫形师安装)。根据2014年SoSoSort和SRS共识文件,6以及Weiss,7特别推荐了具体的结果数据。总之,以下是他们概述的主要标准,这些标准构成了本次审查的基础6,7

1.初始患者年龄和Risser分期(基线应为Risser 0-2)

2.初始Cobb角(即,Cobb在10°和30°之间,>30°和 > 50°)

3.骨骼成熟时的Cobb角(Risser 5)

4.Cobb角改善的患者百分比 通过≥6°

5.Cobb角稳定的患者百分比在±5°范围内

6.Cobb角增加的患者百分比≥6°

7.曲线进展超过50°的患者百分比

8.骨骼发育不成熟的患者通过生长末期进行管理

9.骨骼发育成熟的患者至少管理5年。

最初的2005年SoSosort共识文件8先于2014年SoSoSort共识文件,形成了2006年脊骨神经治疗委员会指南和特发性脊柱侧凸治疗实践参数指南的框架。9因此,根据上述标准审查与脊柱侧弯治疗相关的各种脊骨疗法研究是合适的。

仅操作

共确定了6项研究。表1将这些研究与推荐的结果标准进行了比较。Jaszewski和Sorbara报告了一名7岁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治疗。10她在1个月内进行了4次办公室访问,使用Pierce技术进行了手法治疗,之后进行了脊柱侧弯X线片随访。其显示曲线减少了13°至5°。本病例报告表明曲线校正至少为6°。然而,该患者仅随访1个月。尽管作者注意到患者继续治疗与脊柱侧凸无关的其他症状,但在后续随访中未报告额外的Cobb角测量。Khauv和Dickholtz的另一份病例报告概述了一名15岁儿童的44°脊柱侧凸的治疗,该患者在上颈椎手法治疗5个月后,脊柱侧凸降至32°(National Upper Cervical Chiropractic Association[NUCCA])。11尽管患者共治疗了>4年,但未报告长期Cobb角测量。Chung和Salminen报告了一例10岁女孩35°胸腰段脊柱侧凸的病例。12她使用NUCCA手法治疗总共25周。25周的随访X线照片显示Cobb角减小10°。作者没有报告基线Risser阶段,也没有提供骨骼成熟度的长期随访测量。Chen和Chiu报告了另一个15岁女孩的病例,她有进行性脊柱侧凸病史,尽管有4年使用密尔沃基支具进行综合物理治疗和支具治疗的历史,但其曲线仍有进展。13患者使用全脊柱手法治疗18个月,之后随访X线照片显示曲线矫正16°。没有报告Risser分期,也不知道是否在骨骼成熟时获得了18个月的随访X线照片。

Chen和Lantz报告了一项涉及42名患者的前瞻性队列研究。14使用全脊柱矫形和姿势人体工程学训练加上脚跟抬高,他们在平均14个月的随访后发现曲线测量没有变化。作者没有提供整个队列的曲线严重性或Risser分期的细分。因此,根据所提供的数据,很难确定这种干预是否有助于稳定大多数曲线,或者如作者总结的那样,治疗是否无效。

仅操作亚组的关键缺陷在于,没有一项研究试图跟踪患者骨骼发育。尽管Khauv和Dickholtz对患者进行了4年的随访,但患者在15岁时开始接受治疗,如果尚未达到骨骼生长的终点,则可能接近骨骼生长的末期。11因此,如果他们再跟踪她一年,提交人的结果会大大加强。除Cobb角变化外,其余研究未报告符合SOSORT标准的结果。

仅支具(由脊医执行)

这类治疗需要使用脊骨神经医师专门安装的某种矫形器。在我们的文献检索中,我们发现了3个这样的研究。其中一项研究是Waldrop等人的一份病例报告,描述了在治疗一名10岁女孩特发性脊柱侧凸时使用脊柱支具。8个月的15次随访显示脊柱侧弯完全缓解,1年随访显示矫正得以维持。表1总结了该组的结果。

另外两项研究由Morningstar等人发表。16,17这两项研究都是对有特发性脊柱侧凸病史的成年患者进行的病例系列研究。在第一个病例系列中,Morningstar确定了62名穿着脊柱侧弯支具1年的患者,并回顾了他们的疼痛和影像学表现。16在本研究中,整个队列被分为两组:一组为Risser分期<5,另一组为>5。在未成熟组(<5),26名患者中有16名曲线矫正>6°,其中6名保持在基线的5°以内,4名患者曲线增加>6°。36例中有14例成人患者矫正;20例无变化,2例进展。这些结果在穿支具1年后观察到。在第二次随访研究中,Morningstar等人评估了穿着脊柱侧弯支具18个月的成年患者记录的变化。在整个53名患者队列中,有17名患者的矫正率为79%,17%无变化,4%进展。

尽管所有3项研究的结果都值得注意,但它们不符合本文所述的SOSORT标准。Waldrop等人没有跟踪他们的患者骨骼发育。15 Morningstar等人没有通过Risser 5跟踪骨骼发育不成熟的患者,也没有在建议的5年内跟踪成年患者。16'17

仅练习

我们发现的两项研究仅针对脊柱侧弯治疗进行锻炼。Golembiewski 和 Catanzaro 评估了等长髋屈肌锻炼减少成年患者腰椎侧凸的能力。18 除了在患者进行锻炼时拍摄的应力射线照片外,该研究没有报告任何结果。因此,不可能知道该练习是否可以提供持久的纠正。

第二项研究评估了一个称为 ATM2 的等长运动站及其影响脊柱侧弯的能力。该研究报告了一名 55 岁女性患者的病例报告,该患者因关节囊粘连和钙化性肌腱炎而接受 ATM2 治疗。 19 尽管姿势摄影显示姿势特征有所改善,但脊柱侧凸的前后影像学测量结果显示为 完全相同的。表 1 总结了这些研究。

图片

操作加支具

我们检索的一些研究报告了脊柱手法加硬性支具的治疗结果。Rowe等人的一项研究是一项涉及6名患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20本研究是我们检索到的所有研究中方法学最强的。患者被随机分为接受不同治疗组合的不同组。在6名患者中,1名在6个月的脊椎指压手法和刚硬支具后获得成功。尽管研究设计很强,但他们没有报告这些患者骨骼成熟时或之后的结果。然而,他们报告了每个患者的基线Risser分期。有趣的是,6名患者中有4名基线Risser为3或4,尽管进行了治疗,但仍有进展。唯一一名改善的患者从Risser 1开始。重要的是,本研究的目的不是确定治疗的有效性,而是调查研究设计和实施的合理性。

在一个小病例系列中,Morningstar报道了4名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他们参加了康复计划,同时还佩戴了硬性支具。21参与联合治疗3个月后,平均Cobb角减小13.5°。值得注意的是,4名患者中有3名患者的基线曲率大于通常护理标准(>60°和>80°),但仍达到平均矫正>6°。本研究仅报告了3个月的结果,远远低于建议的随访时间框架。其中两名患者在基线时为Risser 1和2,而另两名患者为RISSER4。所有患者均应遵循RISSER5。这些结果总结在表1中。

图片

手法加牵引

两项研究报告了使用脊椎手法加牵引方法获得的结果。其中一例是一名11岁女性患者,左胸腰椎侧弯22°。22患者采用脊椎指压手法加位置牵引进行治疗,患者左卧在泡沫卷上,3个月内共31次就诊。治疗后摄片显示曲线减少3°。

在一系列回溯性病例中,Stitzel等人发表了使用专有牵引椅治疗脊柱侧弯的结果。共报告了15名患者在基线和6个月时的23项结果。本文旨在研究坐在牵引椅上时发生的顶椎旋转变化对6个月后曲度测量的影响。他们发现,那些在椅上 X 光片中最初的顶椎旋转增加或初始曲线顶点高于 T11 的患者的 Cobb 角可能会增加。相反,他们的数据表明,在椅子上顶椎旋转得到改善的患者中,Cobb 角的减小并不显着。这两项研究的数据见表 1。

图片这两项研究均未跟踪患者所需的最小时间间隔,也未在Cobb角测量中实现校正>6°。

操作加练习

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是使用脊椎指压手法结合基于运动的方法。我们发现总共有16项研究采用了某种形式的组合方法。各结果数据见表1。

我们找到了2个病例报告和1个病例系列,其中使用了脊骨神经生物物理学(CBP)技术。在病例系列中,报告了7名6至17岁的患者,其中4名患者的平均Cobb角测量值为16.2°。24经过3个月的护理,包括38次临床治疗,平均Cobb角为11.6°。根据先前概述的标准,这被视为±5°的有效稳定目标。然而,由于没有报告Risser或Sanders分期,除了结果仅在3个月后的事实之外,很难将该结果放在适当的上下文中。

Nektalov描述了同样使用CBP技术治疗一名21岁女性的情况。25患者接受治疗并随访3个月,在此期间共接受36次治疗。尽管临床疼痛评分和矢状位脊柱参数的影像学改善有报道,但治疗后Cobb角测量没有报道。

在我们发现的第三份CBP病例报告中,琼斯描述了一名14岁女孩在13周内接受15次治疗的结果。患者的基线Risser 1和Cobb角为17.2°。治疗后X线照片显示13.5°Cobb角,在视觉姿势分析中观察到临床改善。尽管基线SF-36已完成,但报告并未讨论是否额外完成了任何后续SF-36s。

Ray等人的一项案例研究描述了一名75岁男性10°腰椎侧弯的治疗。27使用网络脊柱分析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并随访2年。作者报告了表面肌电图、椎旁温度图和放射图Cobb角作为主要结果。2年后,Cobb角完全消除。从阅读本文中,我们不知道患者是否患有青少年期腰椎侧凸,或者该脊柱侧凸是否更准确地描述为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考虑到68%的60岁以上成年人可能患有退行性腰椎侧凸,这当然是合理的。28然而,这些结果的规模值得进一步调查。这是我们能找到的唯一使用这种特殊技术的文章。

Bowler和Conlen提出了一份总随访时间最长的病例报告。29他们概述了一名4岁患者的多模式治疗,该患者有25°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颅骨融合和Arnold-Chiari 1型畸形病史。患者接受了治疗并随访了6年,采用了多种疗法,包括上颈椎手法、颅骶疗法、raindrop 疗法和颅骨手法。尽管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例通常是渐进性的,最终需要手术干预,30该患者的Cobb角保持不变(基线时为25°,10岁时为23°)。然而,应继续对该患者进行随访,直至骨骼成熟,以评估生长终点结果。

在Blum的一份报告中,脊椎按摩手法也与普拉提相结合,该报告描述了一名39岁女性的治疗,该女性有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脊柱融合手术史。31该患者使用骶枕技术接受了1年的脊椎按摩,并被转介到普拉提工作室,她在那里锻炼了1年。报告的主要结果是,一年后所需的脊椎按摩治疗量减少,患者能够再次抱起儿子。尽管疼痛和功能结果是任何非手术治疗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不能提供关于给定治疗是否可以降低Cobb角的完整图片。可以肯定的是,像这样的融合后患者很难改变Cobb角。然而,按照Weiss 7的建议,患者没有得到必要的随访时间。

2004年,Morningstar等人发表了一个病例系列,对22名年龄在15-65岁的患者进行了多模式治疗。32整个队列的Cobb角平均矫正17°。最低矫正角度为8°,100%获得脊柱侧弯矫正。然而,随访期只有6周,远低于骨骼成熟患者推荐的5年。Morningstar和joy将同样的多模式治疗应用于3例具有独特脊柱侧弯表现的患者:1例为Harrington内固定术后状态,1例为伴随Scheuermann's后凸,3例为左胸椎侧弯。33在所有3例患者中,最小矫正度为8°,所有患者的疼痛和功能状态都得到了临床改善。然而,同样,最长的跟踪调查只有24周。这远远低于建议的5年。Morningstar和Strauchman使用相同的多模式治疗结合麻醉下的手法治疗一名患有成年退行性脊柱侧凸的59岁女性。34麻醉下手法后进行康复治疗8周。在疼痛和残疾方面取得了临床上的改善。这些改善维持在6个月。在对一个持续4周的病例的描述中,Morningstar等人概述了在一名患有35°右胸椎侧凸的20岁女性中使用这些疗法的情况,并报告了15°的矫正。35在治疗后3年,随访放射学研究显示持续改善了18°。36 Morningstar的另一个病例系列观察了多模式脊椎按摩康复治疗在成年患者中的结果。37经2年随访,28例患者Cobb角平均矫正9°。同样,一名14岁的女孩,胸弯和腰弯分别为24°和17°,接受了前述多模式脊椎按摩康复治疗。经过4年的随访和持续的家庭护理,患者的胸椎曲度为12°,腰椎曲度为4°。
Dovorany等人发表了一份关于一对同卵双胞胎的病例报告,他们都有胸腰椎侧弯。39患者参加了为期两周的脊椎康复试验,然后继续进行一套处方运动。在骨骼成熟后2年的随访中,,A组矫正47°~26°,B组矫正37°~22°。在上述治疗开始之前,两名患者都已安排了脊柱融合手术。
在病例对照系列中,Morningstar等人研究了多模式脊椎按摩康复,并增加了神经递质补充的维度。40与选择不接受神经递质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神经递质补充的患者在6个月后获得了更好的Cobb角矫正效果。
最后,一例病例报告描述了一例9岁的双侧弯患者的物理治疗情况,该患者的脊柱侧凸角度分别为18°和24°,治疗后随访6个月。当时,两个曲线都测量到了11°。41治疗是由理疗师进行的脊柱推拿和锻炼的组合。他们还报告了SRS-22以及Bad Sobernheim压力问卷和Brace问卷的改善。

讨论

尽管有上述案例报告和案例系列,但只有两个报告的结果符合共识标准。在这两项研究中,对41,42骨骼发育不成熟的患者进行了骨骼成熟期和至少2年后的随访。在建议的5年内,没有对成年患者进行随访的研究。这些研究中的许多,无论采用何种特定模式,都能够记录特定的生活质量改善,如疼痛。鉴于疼痛是成人脊柱侧凸寻求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42这些治疗方案中的许多可能具有价值,即使它们不能产生放射角度变化。

许多研究是案例报告或案例系列,有两个或三个案例。在这些情况下,尽管报告了治疗后Cobb角,但不适合计算改善、稳定或进展的病例百分比。然而,重要的是,未来的脊骨神经疗法研究应寻求根据这些类别(改善>6°的病例百分比、与基线相比保持±5°的病例比例以及进展>6°)调整报告的Cobb角差异。例如,Chen和Lantz将±4°的值解释为不变。14根据当前标准,这需要为±5°。在无法计算这些百分比的单一病例报告中,作者仍应报告其Cobb角变化。但是,他们应在SOSORT/SRS推荐的上述指标中定义这些变更。

总体来看,很少有研究包括基线Risser分期,尽管一些研究表明这些数据实际上是收集的。鉴于脊柱侧凸的进展在不同的Risser阶段有显著差异,43未来的脊椎指压疗法研究报告初始Risser期以及停止治疗的阶段非常重要。例如,从Risser 0到Risser 3保持不变的Cobb角可能比Risser 4期间的6°曲线校正更重要。

脊柱侧弯治疗的脊骨疗法研究质量较低。在这里回顾的所有研究中,只有一项具有随机临床试验设计20;另一个是时间序列队列。14其余研究为病例系列或病例报告。尽管它们很有价值,但不足以在脊骨疗法专业中产生可靠的治疗指南。这可能是为什么脊椎指压治疗指南和实践参数指南基本上反映了SOSORT特发性脊柱侧凸共识文件的原因。需要进行更高质量的研究。此外,仅有两项研究对患者进行了最短推荐时间的随访。因此,未来脊柱侧弯治疗的脊骨神经疗法研究应寻求通过Risser 5跟踪未成年患者,并在治疗开始后跟踪成年患者至少5年。我们鼓励所有未来的脊骨疗法作者使SOSORT标准来报告他们的治疗结果。这只会有助于提高脊椎治疗专业中脊柱侧弯相关研究的质量水平。

局限性

虽然不太可能,因为SOSORT共识文件的原始版本发表于2005年,但在2000年1月之前发表的关于脊椎治疗脊柱侧弯的文章可能报告了与SOSORT标准一致的结果。我们也限制了搜索条件。一组更广泛的关键搜索词可能会产生更多的结果供审查。最后,这不是一个定性审查。因此,本文不涉及本文所审查的任何文章的质量或强度。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评估目前已发表的脊骨疗法作者以SOSORT推荐的方式发表其结果的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SOSORT和SRS共识文件发表于2015年,在这些经审查的脊骨神经疗法研究绝大多数发表之后。

结论

在首次发表SOSORT/SRS关于特发性脊柱侧凸治疗的共识论文后发表的大多数脊骨疗法研究没有按照SOSORT/SRS共识标准的建议报告其结果。这些标准可能为未来的作者提供一个模板,用于分析和报告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未来脊椎治疗数据。

通过研究设计,脊柱侧弯治疗相关整脊疗法研究的整体质量较低。更高质量的研究设计,结合SOSORT/SRS标准建议的结果报告,将有助于未来脊柱侧弯治疗指南的制定。

实际应用

·自2000年以来,共发表了27l项脊柱侧弯的脊骨治疗研究。

·应使用SOSORT标准评估给定非手术治疗的影响。

·本研究确定了当前脊柱侧弯脊骨疗法研究的缺陷,并为未来的研究设计和结果报告提供了方向。

图片

REFERENCES

1. Moen KY, Nachemson AL. Treatment of scoliosis: a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pine (Phila Pa 1976). 1999;24(24): 2570-2575.

2. Hawes MC. The use of exercises in the treatment of scoliosis: an evidence-based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Pediatr Rehabil. 2003;6(3-4):171-182.

3. Baer HA. Divergence and convergence in two systems of manual medicine: osteopathy and chiropractic in the United States. Med Anthropol Q. 1987;1(2):176-193.

4. Johnson C. Use of the term subluxation in publications during the formative years of the chiropractic profession. J Chiropr Humanit. 2011;18(1):1-9.

5. Feise RJ. An inquiry into chiropractors' intention to treat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 telephone survey. J Manip Physiol Ther. 2001;24(3):177-182.

6. Negrini S, Hresko TM, OBrien JP, et al. Recommendations for research studies on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scoliosis: Consensus 2014 between SOSORT and SRS NonOperative Management Committee. Scoliosis. 2015;10:8.

7. Weiss HR. Physical therapy intervention studies on idiopathic scoliosis: review with the focus on inclusion criteria. Scoliosis. 2012;7(1):4.

8. Weiss HR, Negrini S, Hawes MC, et al. Physical exercises in the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scoliosis at risk of brace treatment: SOSORT consensus paper 2005. Scoliosis. 2006;1:6.

9. Council on Chiropractic Guidelines and Practice Parameters (CCGPP). Chiropractic management of thoracic spine condi- tions. Available at http://www. 2009 Accessed February 21, 2016.

10. Jaszewski E, Sorbara A. Improvement in a child with scoliosis, migraines,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and vertebral subluxations utilizing the Pierce chiropractic technique. J Pediatr Matern Fam Health Chiropr. 2010;2010(1):30-34.

11. Khauv KB, Dickholtz M. Improvement in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in a patient undergoing upper cervical chiropractic care: a case report. J Pediatr Matern Fam Health Chiropr. 2010;2010(4):136-142.

12. Chung J, Salminen B. Reduction in scoliosis in a 10 year-old female undergoing upper cervical chiropractic care: a case report. J Pediatr Matern Fam Health Chiropr. 2011;2011(1): 23-30.

13. Chen KC, Chiu EHH.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treated by spinal manipulation: a case study. J Altern Complement Med. 2008;14(6):749-751.

  1. Chen J, Lantz CA. Effect of chiropractic intervention on small scoliotic curves in younger subjects: a time-series cohort design. J Manip Physiol Ther. 2001;24(6):385-393.

  2. Waldrop R, Ouellette B, Tabick L. Management of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using the SpineCor brace system: a case study. J Pediatr Matern Fam Health Chiropr. 2011;2011(4): 115-119.

  3. Morningstar M. Outcome observations in patients using a scoliosis activity suit: a retrospective chart review after one- year follow-up. J Scoliosis Rehabil. 2013:1-10.

  4. Morningstar MW, Siddiqui A, Stitzel CJ, Dovorany B. Pain and radiographic outcomes in adult idiopathic scoliosis patients using a scoliosis activity suit: An 18-month case controlled chart review. Clin Med. 2015;6(9):597-604.

  5. Golembiewski GV, Catanzaro DJ. Scoliosis reduction utiliz- ing an exercise. J Vertebral Subluxation Res. 2001;4(2): 31-36.

  6. Lewis C, Erhard R, Drysdale G. Kyphoscoliosis improvement while treating a patient for adhesive capsulitis using the active therapeutic movement version 2. J Manip Physiol Ther. 2008; 31(9):715-722.

  7. Rowe DE, Feise RJ, Crowther ER, et al. Chiropractic manipulation in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 pilot study. Chiropr Osteopat. 2006;14:15.

  8. Morningstar M. Integrative treatment using chiropractic and conventional techniques for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outcomes in four patients. J Vertebral Subluxation Res. 2007; 2007(Jul 9):1-7.

  9. Wendland-Colby C, Addison DL. Curve improvement in a patient with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following chiro- practic care: a case report. J Pediatr Matern Fam Health Chiropr. 2012;2012(3):77-80.

  10. Stitzel CS, Dovorany B, Morningstar MW, Siddiqui A. Clinical evaluation of the ability of a proprietary scoliosis traction chair to de-rotate the spine: 6-month results of Cobb angle and rotational measurements. Clin Pract. 2014;4(2): 50-52.

  11. Fedorchuk C, Wetterlin JK, McCoy M. Reduction of subluxation using CBP technique and improvement of childhood idiopathic scoliosis: a series of seven cases. J Pediatr Matern Fam Health Chiropr. 2010;2010(Dec 29): 220-222.

  12. Nektalov B. Improvement in a patient with scoliosis undergoing chiropractic care: a case study. J Pediatr Matern Fam Health Chiropr. 2012;2012(Mar 22):31-37.

  13. Jones D. Reduction in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following chiropractic care: a case study. J Pediatr Matern Fam Health Chiropr. 2013;2013(Apr 11):28-33.

  14. Ray K, Knowles D, Knowles R. Reduction of a lumbar scoliosis & improved cervical curve in a geriatric patient following Network Spinal AnalysisTM care: a case study. Ann Vertebral Subluxation Res. 2013;2013(Jun 10):18-28.

    28. Schwab F, Dubey A, Gamez L, et al. Adult scoliosis: prevalence, SF-36, and nutritional parameters in an elderly volunteer population. Spine. 2005;30:1082-1085.

    29. Bowler B, Conlen K.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juvenile idiopathic scoliosis, craniosynostosis, and Chiari I malformation. J Pediatr Matern Fam Health Chiropr. 2012; 2012(May 21):54-60.

    30. Robinson CM, McMaster MJ. Juvenile idiopathic scoliosis: curve patterns and prognosis in one hundred and nine patients. J Bone Joint Surg Am. 1996;78:1140-1148.

    31. Blum CL. Chiropractic and Pilates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adult scoliosis. J Manip Physiol Ther. 2002;25(4):E3.

    32. Morningstar MW, Woggon D, Lawrence G. Scoliosis treatment using a combination of manipulative and rehabilitative therapy: a retrospective case series. BMC Musculoskelet Disord. 2004;5:32.

    33. Morningstar MW, Joy T. Scoliosis treatment using spinal manipulation and the Pettibon Weighting System: a summary of 3 atypical presentations. Chiropr Osteopat. 2006;14:1.

    34. Morningstar MW, Strauchman MN. Management of a 59- year-old female patient with 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 using manipulation under anesthesia. J Chiropr Med. 2010;9(2): 77-83.

    35. Morningstar MW, Strauchman MN, Gilmour G.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treatment using Pettibon corrective procedures: a case report. J Chiropr Med. 2004;3(3):96-103.

    36. Morningstar M, Strauchman M.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treatment using the Pettibon corrective procedures: a case report [Letter to the Editor]. J Chiropr Med. 2007;6(2): 83-84.

    37. Morningstar MW. Outcomes for adult scoliosis patients receiving chiropractic rehabilitation: a 24-month retrospective analysis. J Chiropr Med. 2011;10(3):179-184.

    38. Morningstar M. Four-year follow-up of a patient undergoing chiropractic rehabilitation for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J Pediatr Matern Fam Health. 2011;2011(May 16):54-58.

    39. Dovorany B, Morningstar MW, Stitzel C, Siddiqui A. Results of chiropractic scoliosis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at two years post-skeletal maturity in identical female twins. J Bodyw Mov Ther. 2015;19(4):592-596.

    40. Morningstar MW, Siddiqui A, Dovorany B, Stitzel CJ. Can neurotransmitter status affect the results of exercise-based scoliosis treatment? Results of a controlled comparative chart review. Altern Integr Med. 2014;3:4.

    41. Villafañe JH, Silva GB, Dughera A. Manipulative and rehabilitative therapy as a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scoliosis without psychological sequelae: a case report. J Chiropr Med. 2012;11(2):109-114.

    42. Rigo M.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ack pain in adult scoliosis (non-operated patients). Scoliosis. 2010;5(suppl 1):O44.
    43. Reamy BV, Slakey JB.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review 
    and current concepts. Am Fam Physician. 2001;64(1):111-116.

霍元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