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吕纯阳祖师传授性功秘旨》

 悟道天地人 2023-01-27 发布于四川

图片

图片


公众号-金丹修仙



吕纯阳祖师传授性功秘旨第一段

三才并立贵知宗,一点灵明照太空。

识得真炁毫不放,全凭至理在怀中。

性功甚是繁多,其旨不出先天之性,纯是一团真炁,藏于形气之中。只因形气蔽锢,意魔杂起,遂为六欲所削,仼七情纷扰渐渐的耗了本来。

一卦八卦,年月日吋,依其剥丧,阳尽阴存,其先天而无存者,形气亦随之而忘矣。此先天之性,赖真炁而寓于人身,其大段也。至于先天之性,单以理言,不以炁言。

凡人之生也,有五体,即有五体之运动,手持足行,应接亊物,各有中正之则。日日由之而安然者,即性之理也。但炁则操生死,理则别是非,二者似不同共究。有炁,然后论理;依理,然后保炁,则生死是非之间,其权在我,而不存乎他,明矣。

所以修真者,不明是非,违理而行,则先天之炁自丧,炁一丧,则有死而无生也。又明矣,是以入手功夫,先要辨别理路,凡一切事,审其是非,行其是者,远其非者,则吾行有主,而六欲不生,七情自化先天之炁,不求固,而常蕴于吾之中黄也矣。

图片

吕纯阳祖师传授性功秘旨第二段

先天后天各分明,炁气元来亦不同。

有为无为须斟酌,二者互恃互相成。

先天之炁与生俱来,无气则不存;后天之气,随生而生,无炁则不化。炁固持气,而气实恃气也。但成形之后,气劳则炁散气靜则炁聚。是可知“伏炁须服气”,伏炁不服气,炁无以聚,而气亦渐散矣。后天有为,而先天无着,不着先天之炁,须静养后天之气

养之深则气静,气静则炁全,又可知炁为主帅,而气为宰辅也。且气听命乎神,神听命乎心,心有专主,则神不出入,则气静不肆,而炁充拓,周游乾坤,满乎四体,神安心逸,而炁无难复先天。

总而言之,炁气神心,相互牵连,如孥之有机,一发而直往也。操其机在心,运乎机者神,随乎机者气,中乎机者炁也。修道者第一辨别是非,则理路不差。理路不差,则心有主宰,而神有所寄,气有所归,先天之炁,日复一日,渐渐还复本来,则性見;性见则六欲不淆,七情俱混,纯是太和景像。以之成已,则光明遍满三界;以之釆丹,则灵性不染分毫;以之炼丹,则永就而点化效灵;以之立功则徳及万世,而若吾分内之当然,更可知道中一切事儿,皆自炼性始。而以伏炁、静气为起脚也昭昭矣。

图片

吕纯阳祖师传授性功秘旨第三段

理解先天与后天,或分或事本自然。

操持全在中虚窍,先后分合总是偏。

炁气之分,大概固然矣,其中仍有细晰之处,不可不详之也。何以言之?炁为先天,气为后天,二者何以合?何以分?其合者,既有先天,即有后天,先后固分,而同一天然之所赋。炁微渺渺,蕴藏于黄中呼吸之间,固蒂深根,虽有出入,而并无存亡。绵绵不绝,至静至饶,如树之根深,埋于地内,而斧斤所不能加耳。

气为一身之运动,由饮食精液,随炁而变化之,充满一身,随呼吸而运行,可大可小,可出可入,可有可无,可动可静。譬之行兵,主帅有令,则兵卒从命,无令,则束手待命。是可知炁为王宰,而气为卒徒也,章矣。然主帅无将卒,则不能成其尊;将卒无主帅,则不能聚其陣,更可知炁与气合之故也已。

何以分炁居人身之内?有得天之厚者,有得天之薄者,有得天之过厚者,有得天之过薄者。其间由父母交媾之时巳寓之矣,是以厚薄,过厚过薄,种和不同,而后来强健柔弱,又不等耳。

至气为后天,有境遇安逸,有境遇劳苦,有境遇生气,有境遇耗气。

其安逸生气者,由衣服饮食丰美,心安志得,知所节养,则气日充日满,其劳苦耗气,由志不如愿,食不充口,劳其筋骨,瘁苦其身,饥饱不节,荡佚元精,其气耗散,日渐日深,气散形枯,血竭体羸,是炁与气之分也。虽争而实合,合合与分而参之,而气与炁之详晰焉,了然矣。

图片

吕纯阳祖师传授性功秘旨第四段

有为无为总是虚,一真炯炯与天齐。

端然兀坐全真妙,造到清宁性自如。

气为后天,是有为之气;炁为先天,是无为之炁。然无为之炁,始也借有为之气,培植抚养,迨固结凝聚,黄中盈滿,而无为之炁,更有益于有为之气也。

何以言之?人之一身以气为主,炁足则精全,精全则神暘,炁精神三者既裕,则有为之气,不期其充,而自然充足。是知有为之气,又由于无为之炁也矣。但有为之气,可以用人力;而无为之炁,不必用功夫。其不用功夫者,正以有为之气用人力也。

修真者,固以无为为主,其始焉得无为?是以予有“静气凝神以伏炁”之说也。静之久,凝之固,而炁服于中黄,是有为而臻于无为也。一臻无为,炁酣足于中,天地清明,万物舒暘,七情六欲,屏绝无形,一真炯炯,光明遍滿,始云“真性自如,灵妙在胸”,性地超脱,成一真人,皆由有为而无为,无为而有为來者矣。见性功夫,不出此中。细细参之,刻刻行之,何难到見地位乎?

图片

吕纯阳祖师传授性功秘旨第五段

千言万语有归根,只在先天一炁中。

始则无着继有用,成功二炁不走风。

性功下手,虽以静气为主,而静何以静?是有其始也。始则以明理为主,如一事之来也,平心考是非,察其是中之是(或当以“是中之非”),别其非中之是。是中之非有合于中正至当不易者,遵而行之,不论利害得失,生死穷通,富贵贫贱,毅然独行奋焉前往,自始至终絲毫不变,以成此一事,岂不是心有主幸,神有所寄,气有所归乎?气有所归,神有所寄,心有主宰,又何不静之虑乎?此中要有明睿之姿,刚健之力,以成此大公无我之道。苟能如此,日复一日,真性自如,炁有不伏于中黄者,未之见耳。

堪叹世人,不明是非,不识理路。恃血气之性,矜言斗能,一往不返。而静之一说,犹如盲人,草辨东西,所以修真者,务须辨别,理欲分明,去人存天,返邪归正,静气一说,庶可能耳。

图片

吕纯阳祖师传授性功秘旨第六段

炁服中黄亦有功,上天下地两相通。

四方八面周游久,只在一神住中功。

静气之义已明,再谈伏炁之功。炁本先天,原伏于吾之中黄,厚薄虽不同,而绵绵不绝,其根蒂也。倘由母身而后,保守元阳,不为六欲七情所损,则真炁固结,何必言伏?

可惜人自成形以來,有耳目口鼻四肢之欲,即有耳目口鼻四肢之累;有耳目口鼻四肢之累,心不能镇定去其所累,而炁因之耗散。

由一六岁的耗动元阳,逐年剥丧,莫知其保守,日耗日消,大耗大散,小耗小散,是以天亡早丧者居多,非天之未与我以真炁也,非我之不稟受于父母地,皆由我之自失其炁耳

是以修真者,即修此一点元阳,而聚而勿散也。其聚而勿散之功,即伏之之谓。笫伏之功甚多,要之内以心为主,以神为用,以气为辅,殚日积月累之劳,行日月周天之数,学清静无为之体,法至诚无息之道,以一铢以至一六铢,渐漸积之三百六一铢,复其一阳真炁;再依法为之,以卦为归,而变为纯阳,则先天之炁,以云伏之,则诚伏矣。然入门炼心,安能遽至于此?不可不依此法为之。虽曰为之,其实无为虽曰无为,其实有为。而有为者,皆操乎后天之气,是以予有“服气以伏炁”之说也。

图片

吕纯阳祖师传授性功秘旨第七段

大哉神乎?修真妙诀。炼之勤久,自升天阙。

凝之凝之,不外心摄。摄心静气,神自归之。

凝神之义,本乎气静。气静矣,神何以凝?神在气之将帅,实心之卒徒也。虽为气之将帅,心之卒徒,而实炁之元精所结。

人之一身,固曰精炁神,而神由于精,精出于炁,炁足則精滿,精滿则神凝。而神之不凝有二,一则由于炁,一则由于气。其由于炁者,内而以体段论,炁或不足,则内运不能如意,如饥人之馁,不能舒旸四体,此皆炁之不足也。

其由于气者,以应用论,逞血气之私,不知节制,如匹夫之勇,不能自持其身驱,此皆气之有余也。一则歉于炁,一则害于气,神之不凝,职此故而。但歉于炁之故,其功无为,养精则不歉,而害于气之故,则有为,其有为者,即静气之功。

是以炼性者,以神为第一法门,气静之后,用水火交媾之功,纳神于二十(注)之庭,一日纳之,则神凝于一日,日日纳之,则神凝于中黄。凝之久,则神闲心恬,而真炁自归根,真性自如意。那时节,不静气而自静,不凝神而神之凝。静气以凝神,凝神以伏炁,此之谓欤?

注:二土:简言之,此将心神置于下丹田,使心气肾气相交、缠合、气化

图片

吕纯阳祖师传授性功秘旨第八段

水北火南二炁先,一身运用满中天。

结个真人朝上帝,四象融和致翩翩。

水火交媾之功,大义不外血气血气不出阴阳血阴气阳,火上水下。乾南坤北,原有自然交媾之时,何须用人力为之?若必用人力,非天道之自然也。不用人力,而修真者必用人力,有说存焉。其说无他,自然交媾者,顺行也;不自然而必欲其交媾者,逆行也。顺者人,逆者仙,但逆者有二,内而小交,外而大交。

小交者,坎中之阳,上升于离宫;离宫之阴。下交于坎位,其升降归于中黄真炁之处,以助先天一炁,是坎离之小交。而实后天之作用。作用之功,以心为主,以神为用,以气为辅。虽曰静气以凝神,而神以心无著为有著,以心有著为无著。有著无著之间,而神之所之,即水火坎离之所合也,合则使己土并戊土,而一真炯炯,照耀黄庭,久之,一真自如,直性(或当为“真性”)自见,此小交之功,非大交之谓。

其大交者,乾上坤下,令之会聚天根,冲五脏,过三关,辘辘乎由前而后,由后而前,循环若日月之往来,四时之代嬗,去阴魔之荡翳复阳健之永真。贯三华,游五岳,下重楼,归土釜,一转千转,四周八方,气洋溢而心舒畅神浩落而性恬熙,翩翩乎,如登青云而瞻六合。

斯时也,不知有天地,何知有吾身?惟觉一灵灼灼,俯仰优游,气不知归于何所,身不知住于何方,心不知著于何地,上而佛仙,下而万物,皆不入吾之神中,此大交之妙,非小交之可比也。然大交由小交始小交久,则大交自至矣。

其一日之内,气静矣,神凝矣,兀然危坐,收鼻息之往来,含耳韶之四布,泯泯寂寂,上部不出,提谷道之走窜,吸精路之奔驰,兢兢翕翕;下部不散,神以驭气,气以助炁,握于黄房,补我先天,而后天之水火,日近日合,日合日交,由勉而安,由生而熟。

始而如斯,中焉勿断,绵绵不绝,无有休息,是之谓水火交媾。内之既交,照前行之不辍,则气炁充足,后前前后,下上上下,不期然而然矣。真人朝上帝,非无为而有为中来者欤?水火交媾之功,大段如此。

图片

吕纯阳祖师传授性功秘旨第九段

五行最是火用功,炎炎火势要人宫。

今言火伏归海底,龙在深溪作主翁。

性功不外水上火下,今先谈火下。夫火炎上,其性也,何以反下?得毋非其自然之性乎?不知性炎上者,阳也,炎上而冲乎上之极者,阳中之阳也。火有二阳,其体太阳、少阳。太阳老,少阳幼,老上生阴,幼内生阴,又有不等。是其中有阴伏焉,而火当午令之末,阴遂萌焉。阴一萌,而真性随之而下降,其势虽下降,而性之阳,与之俱降,俱降而遂复上升矣。阳为阴驱,阴暂促阳,盖以其体纯阳而藏乎阴,纯阴于内而包乎阳也。

论天道之自然,行五行之正令。午后一降,子后复升,顺其自然,听其升降,此万物之所以有生有死也。听其自然,不随其升降,使之下沉潭底,经年累月,伏而不动,依时往来,旋绕乾坤,运行日月,扫荡阴魔,廓清六腑,变红成白,流行不息,助我先天,养个真孩者,仙道也。

仙道生而不死,上与天地同其覆载,下与万物共其生成,世世绵绵,皆此伏火之功也。但火伏于海底,意为之先锋,神为之将帅,心为主君,以心役神,以神役意。而应君主之权,操先锋之柄者,将帅也。神之权柄,不亦重且大平?而神有其权柄,究之神何以有其权柄?此其由来,即前“凝之”之谓。凝之久,则火自伏而水自就,成了一团真性,其必然矣。此伏火之一段也。

图片

吕纯阳祖师传授性功秘旨第十段

水升亦不外神交,神交水火二气饶。

两性制伏成真象,气液滔滔气自豪。

水藏于坤方,盛于兑泽,衰于离火,润于震木,归于中土,其势然也。言其顺行,左旋西南,流乎东北,日复一周,安乎坎位,气升则升,气降则降,分合大小,与气周流,是先天之水,不论后天之水,此顺行也。

顺行则有时升降,而逆行则不然。隐于下,使之上;伏于左,令之右;提之上,归中宫;会离宫之阴,而使之成一坤体。日聚精液以供升提,按六部外转,循五路奔驰,由厉兑而旁行,循中腕而后转,由三关而蹈前,聚积黄庭之左,为一大会归之地,循环不息,绕乎上下,此逆行也。

逆行者后天之水,非先天之水。始焉先天之水盛,则后天之水旺;继焉后天之水旺,则先天之水溢;溢则精不枯,精不枯则炁足,炁足则神满而君火、相火、民火,皆不能燔炙于中,水火既济,自然结个真人。究其入手功夫,不外乎神,神归中宫,则气自流通,气流则血从,而精水自汩汩乎,犹源之有泉也。水上升而火下降,二者虽分,其实实合。修玄者,合参水火二段、可知所从事矣。此水升之大概也。

图片

吕纯阳祖师传授性功秘旨第十一段

千圣万仙秘此关,只为人心不肯丹。

若能修丹无转念,点破机关自识山。

性功道理,不外“凝神服气以伏炁”,但其中有一身之根本,修真之的窍,舍此窍,何以下手哉?守一窍,固真源,后来虽有千言万语,不过阐明此中蕴藏之义,以发挥其理之征验耳。“孥住一窍往里讨,性功气学自然了”。试以中黄之要旨言之。中黄不上不下,不左不右,不前不后,端端安乎其中也。上至乾,其分寸,与下坤不异;下至坤,其分寸,与上乾不殊。左至右,与右至右不异;右至右,与左至左不殊。

前顶脐,后主肾,中间一个大隙空。纳气滴滴不走风,吸精凝凝不一剩。神住其内象君王,将帅卒徒从大命。朝拜一百三十人,六府五宫总听令。其色黄,上土下土两阴阳。

中圈分列高低称,人吸出呼不离此。一炁绵绵乃真命,既有肾,即有命,长六寸,如莲径。两头孔窍通上下,一出一入循环应。

此真一座金城,秉先天,藏后天,无人不有此窍中窍。识此窍者,凝神于其中,聚精于其内,而炁足焉。由内而外布,盈溢平五脏六腑,充满。乎四肢上下,究而言之,其位则紫薇宫,金銮殿,一大暧阁宝座也。权不尊,地重要,超死留生,全凭此一个窍。出阴神,显阳神,从泥丸而上至天表。谒玉帝而朝真人,又宁外窍中窍?修玄者,不知此的窍,千世万世。若泛洋波而无岸,岂不是紧要之要旨乎哉!

图片

吕纯阳祖师传授性功秘旨第十二段

降龙捉虎两相宜,二土刀圭莫可移,

因应无主何能了?一点神光要我持。

今谈龙虎锁伏二土一段。人之一身,有阴阳,即是龙虎有气血,即是钻伏锁伏之由。阴阳何以为龙虎?气血何以为锁伏之由?试详言之。

阴者血也,血生于肝,肝在东方,以八卦论之,生于坎而成于巽,则又主于震,阴体而阳用。阳者气也,气生于肺,肺在西方,以八卦论之,生乎离而成乎艮,则又主乎兑,阳体而阴用。

龙东方震,虎西方兑,龙阳而虎阴,气龙而血虎,龙势难锁,虎势难伏,而锁伏之者,不过使龙阳下而不上。虎阴上而不下,两相吞噬,不得各逞其威风,此阴阳和合,气血归根之谓也。

修玄者,不知青龙之驯伏,白虎之归纳,是以阴阳不合,气血不通,难以使婴儿姹女至精,而结为戊土己土之妙用,何以反复(复,指复卦)而为乾,变坤而为纯阳也哉!惟能使龙归海底,虎伏西山,则炉中日月,放出丈二毫光,现出真人本像,出阴神阳神,而为不变不化之神人也矣。

图片

吕纯阳祖师传授性功秘旨第十三段

性功不外龙虎圈,锁伏因由论已宣。

再谈心内真种子,发明观心有的传。

人之生也,心为主宰,其权甚重,其位甚尊,其势甚大,其力甚刚。有人君之象,操众职之柄,而理欲交错于前,公私纷扰其内,动静互乘其机,纯杂胥迫其侧,始终兼由其操,甚矣。

心之责非轻也,心得其职,则六欲屏绝七情减消,耳不邪,目不淫,鼻不乱,口不肆,舌不贪,意不偏,此六欲屏绝也。

喜而不过,怒而不伤,哀而适当,惧而得中,爱之不溺,恶之不僻,欲之不炽,此七情减消也。

六欲七情,既不乱其心,则心神内敛,炁自充足,精自盈溢,三宝聚于中宫,何患水火之不交通、金木之不合并乎?四象攒簇,则二土有成也,必矣。

总而言之,心为主,神为用。心既不分,神自镇静神镇静兮归中黄,炁自凝兮旺中央。精自足兮流四体,变成红白拜君王。

心之为心,可不兢兢业业,守之勿放,贞四时而如一,历终身而不一乎哉!此“观心息念以凝神”之大段也。

图片

吕纯阳祖师传授性功秘旨第十四段

先天一炁水为源,天一生兮地六全。

结胎成圣多由此,固精保炁在下田。

肾之为肾也,分左分右。左者藏精,右者存炁,藏精而炁未尝不通。存炁而精未尝不贯,是左右虽分而实合也。然精由于炁,炁生于精,精炁虽微有先后,而实以精为主,是以肾部属水,而论水者,浑其名曰精。然不必浑之,第言其水可耳。

肾属水,其地步属阴,而其性属阳,以配坎方,是两阴而包一阳。一阳之生也,必于阴极而动,是以午四刻之末、未四刻之初,阴里阳,阳外阴,而水性之发萌也,有由来矣。

水发萌于午四刻之末,未四刻之初,而渐盛于未申,极盛于酉候,渐衰于戌,终竭于亥之末、子之初也,历历不爽。但水为精者,阴中之阳;水为血者,阳中之阴。后天为血,先天为精,总而名之曰水也。

修真者,欲使其上升,不过升其坎中之阳,以就离外之阳,而交媾于中央;使坎外之阴,交媾于离中之阴,以成象于中土。所以予言“水升则火降,火降则水升”,升降之间,自有金木合并、四象攒簇之效也。

图片

吕纯阳祖师传授性功秘旨第十五段

谈性不言西方金,安知四象攒簇真?

气生肺部兑方配,生成乾坤蓄液精。

四方各有所主,金则主于西方,西方亦有所属,而肺之浮于上部,则同金性轻浮。金之为性,阳而体阴。惟其体阴,所以重浊;惟其性阳,所以轻浮。重浊沉下,轻浮浮上,必然之理。而金居轻重之间,肺气介浮沉之际,去其浊,则不沉;去其浮,则不浮。不浮无阳,不沉无阴,无阳不贵,无阴不重。贵则阳,所以取其浮;重其阴,所以取其浊。是浮浊皆有用,而阴阳皆有济也。但浊者,右旋而下;浮者,左升而上,此顺行之道也。浮者左行而下,浊者右行而上,此逆行之道也。顺行,听天道之自然;逆行,是人道之勉为。勉为则金阳常常聚于中宫,阴体注于二土。

修真者,去阴而取阳,其旨只是火降水升。而金性轻浮者,自归于中宫;阴体重浊者,自流于坤位。要之,不外纳神于黄宫,凝气于金城,养精于宝座也矣。如是则谓之金并。

图片

吕纯阳祖师传授性功秘旨第十六段

水上火下二炁联,金并木交四象全。

二土迭用成戊己,阴去阳留得先天。

木交一段,试详言之。五行有木,四时有春,皆应于东方;五色有青,五脏有肝,皆配乎震卦;五味有酸,五德有仁,皆列于左位。究而言之,总相配合,只论其木,可以见修玄之要旨。木性直,则体刚,直则不曲,而曲直兼有之,则又体刚而用柔。木体刚,刚则不柔,而刚柔互见焉,则又阳体而阴用。阳体者,直也;阴用者,柔也。刚柔叠出,阴阳互呈,是以其性,随阳而左旋;其体,跟阴而左运。阳与阳合,不合三象之阴;阴以阴用,不合三象之阳。


其合者,金下之阳;其不合者,金上之阴。然合者既合,而不合者亦合其不合矣。以东方木而并西方金,总由南方火之下降,北方水之上升,实聚一炁于中黄,而阳性从之。详其所从,由于金。而实始于南火北水也。一至俱至,一合总合,其权皆由心神操之。修真者,能便火降水升,则金并木交,端端正正,炼成一个真人,坐于紫薇殿内、暧阁宝座上也,必然矣。

图片

吕纯阳祖师传授性功秘旨第十七段

中黄四象已发明,戊己阴阳尚未清。

再阐二土刀圭法,了却黄庭一卷经。

土旺四行之中,何以有戊己阴阳之别?只缘土运行乎少阳、太阳、少阴、太阴之令,所以二土分为阴阳,而戊己合其气数,何以言之?天有春夏秋冬,地有东南西北,春东,夏南,秋西,冬北,二气往来于覆载之中。而五行随之而转,是四行之中,不能少此一行,而天干地支,又各有所配合于其间。配于春夏者,少阳、太阳;配于秋冬者,少阴、太阴。阴阳分配四时,而戊己流行四季。流行于春夏,则为阳土;流行于秋冬,则为阴土,阳土主生发,阴土主成藏,然成藏不及生发,是以阳十为上,而阴十次之。究之,无阳土则不生发,无阴土则不成藏。此二十迭用之妙,不可少一者也。

修真者,使四象归于中黄,是使木火金水,旺于十乡。十旺处四象俱旺,始旺于二土,终旺于一土,非旺于一土,盖旺于己土,而转为戊土。二土合为纯阳,是使坤变为重乾,重乾则阳神从上而升天,推其所入手,心为二土之主宰,神为二土之作用,四象为二土之役使,精为二十之润泽,炁为二土之流通。二土之有关于一身也,昭昭旺矣。

图片

图片

吕纯阳祖师传授性功秘旨第十八段

性功内有气与神,神气往来路不匀。

左旋右旋不同道,左为阳驱右为阴。

人之一身,神行气走,何尝一刻一候不然?三千二百五十八息,息中有气,气内有神,神以宰气,气以运神。然自知之神气有不自知之神。其自知之神气,乃后天之心使然;其不自知之神气,乃先天之炁使然。


先天之炁使然者,不觉其运行于百刻之中,依刻周流于四体上下,其百刻之内,自子至已属阳,自午至亥属阴。属阳者,左旋而上;属阴者,右旋而上,上下周流,遍乎一身炁旺则神气流通炁馁则神气雍滞流通则百疾俱消壅滞则百体生病,甚矣。

先天之炁,为神气之主,为运行之路,所赖以通塞者也。但人生自十六岁以后,丧失先天,炁随耗动,而神气所行之路,不能皆通而无塞通者原不塞塞者自不通,倘微有不通,始焉一厘,继焉半分,久则渐成疾病,而身亡矣,其不死而生者,有几人哉!

是以修真者,以后天之神气,打通往来之道路,由此及彼,使之通而不塞,则一通百通,由上而下,由后而前,由内而外,转运若日月之往来,循环若四时之代嬗,全一阳,去一阴。全一阳,从剥返复,从复返乾,从乾复变坤为乾,炼就纯阳,以成一个生而不死之人。

要之,先天之炁,左旋右旋,原有其路,但不能悉,如其未丧之时,流通无滞,若以心使神御气,则神气之往来,真有不知其然者矣。所以子步之功,阴后阳生,用左旋以足先天;午步之功,阳后阴生,用右旋以足先天。其用功左右者,只纳一神于中宫,而左者自右,右者自左,其时自不爽耳。至卯酉抽添,亦不外其法之所存也。合参前后,自了然悟矣。

图片

吕纯阳祖师传授性功秘旨第十九段

抽天功夫渐次生,卯酉二刻气将盈。

阴阳盛极勤拴锁,纳伏黄宫是大经。

抽添不外一气,一气不外运旋之功。运者,神纳于中宫,而气流行于四体上下流行之间,自然于绕而不缀,而抽添之法,从此起焉。

何以言之?子为旋阳之首,午为众阴之首,既有其功矣,而卯当正阳之中,酉当正阴之中。若无其功,则子步午步之功,俱属无用,是以不可无抽之添之之法。

其抽若何?纳一炁于中黄,而炁足气流,自西而东绕,绵绵焉,觉有三十六,以应周天之数,此为一抽。一抽之后,由脐而下至尾闾,而上至昆仑,由昆仑而入明堂,下重楼,归土釜。自东而西,旋绕三十六,以为二抽。又自脐动转,而下上上下,如序行之,共为七抽,则抽之数毕。而水火交,金木并矣。

其添之若何?添以呼吸为添,始焉呼之一,吸之再;继焉,呼之再吸,吸之三。先则呼之数少,后则呼之数多,终则有吸而无呼,吸在内而呼亦不在外。呼吸俱泯,而神静于中宫。仿抽之数,行一抽之法毕,则行二抽三抽之法,再则脐而下至海底,人阴蹻,过五里,到厉兑,转涌泉,过腘中,上三关,冲九府,下六官,过明堂,人玄膺,落重楼,游中腕,人中黄,旋绕左右七转,再至脐下,照数旋转,下上前后共为五次而终。其添之功,添则阴衰而阳旺,水金木火,四象攒簇于中土矣。所以抽有其添,添有其抽,两者各虽异,而实不相远也。

修真者,依次行之,于步之后而行,于步之后而行,则子午二步之功,更有济矣。子午卯酉各有功,子为阳初,午阴宗,二步为主,卯酉为辅,抽添法加二炁贞,或者不容。疑静功为无为,殊不知始如无为,继则有意,终则无为。故行抽添之后,静坐绵绵,聚炁于中宫,而神自凝;凝神于黄庭。而炁自裕。但此四时之功,相为表里,有子不可无卯,有午不可无。欲做静功者,子午卯酉,缺一不可耳。

图片

吕纯阳祖师传授性功秘旨第二十段

子午卯酉有全功,辰戌丑亥八时空。

更有一段凝神法,细细推详一炁通。

天地之道,无非阴阳,昼阳而夜阴。阳何以阳?以日之故阴何以阴?以月之故。日者阳之精,月者阴之精,三曜流行而昼夜分,而十二时,亦与之分阴阳焉。请详其说。日出东方,由地中而上行天表,适表当子刻之四,而阳生焉矣。

一阳既生,至十则二阳生,至寅则三阳生,至卯则四阳生,至辰则五阳生,至巳则六阳生;至午之四刻,则阳衰而阴生,日午之四刻则一阴生,未则二阴生,申则三阴生,西则四阴生,戌则五阴生,亥则六阴生;子之四刻阴又转而为阳,阴阳迭运,无非日之行于天,潜于地、而分为阴阳。虽分为阴阳,亦以日之阳焉,而有盛衰,分为阴阳也。


然分为阴阳而
阴阳实未分焉,月为阴,赖日之阳;日为阳,赖月之阴。阴阳与为其根,两相参而不相离,是以天地之生人,有阴有阳,即有血有气,气不离血,即阳不离阴;血不离气,即防不离阳。二者固不相离,而不无感旺衰微之异。

人秉阴阳之气,其气血之周流,盛旺衰微,亦同天地之阴阳。日月之流嬗。所以子交而一阳生左旋而上;午交而一阴生右旋而上。其左旋右旋,一气之周流。无异于天地日月者矣。

修真者,于子午阳阳萌动之初,行水火交济之法,于卯酉阴阳旺盛之时,行金木交并之功。是以因阴阳之始,因阴阳之旺,而为之也。其余八时,何可听其放荡而不为之所乎?为之所者无他法,亦不外静神养气而已。

一曰临事而明理,一曰静正不著,三曰收摄鼻息,四曰沉默寡言。五曰举止端详,六日意不躁妄,七曰屏绝外诱,八曰少卧少食,如是八法遵行于八时之中,则子午一步,水火更充足而满畅;卯酉二步,则金木频交,而神炁流行,更如意矣。此检身入道之良法,作圣成仙之秘旨耳。

大哉性旨。

道祖尽宣,(持)等幸沐良缘,特与斯任。其中精微奥妙,不能悉透于讽味参究之下,求了悟尽微之功,复整坛仪,子夜楚请祖师仙众,详示玄妙理,复蒙海蟾刘祖鸾下示。

刘祖曰:

玄缘深奥要参求,外里成功视内收

道高自有天巧凑,优优缓步玉鸡头。

内丹不外一炁,而一炁之原,不外呼吸;呼吸之法,不外养息;养息之法,不外守中;守中之法,不外凝神;凝神之法,不外守理;守理之法,不外讲解。予以度人为心,故来讲解玄机

玄者阳也,机者基也。成真者,要立一个阳基,而阳基之立,先要辨别真假。守一理以前进,则神自静,而气自宁,而鼻息自养,一出一入,自然有常,凡气消而真炁现,则用伏气之法,呼一呼,吸两吸,呼二呼,吸三吸。如此七次,气绕中宫,而抽之名起焉。绕遍五次,一抽之后,归气海而过尾闾,上三关,入泥丸,由明堂,下雀桥,入重楼,归土釜;又绕五次,二抽之名起焉。如是五次,共为七抽,以全六阳。


斯时也,神住黄房,静极无为,不知吾身住于何方,又奚天地之大、日月之久、万物之多?渺渺乎无著,浩浩乎无涯,欣欣乎无意,洋洋乎无情矣。而添之说,又岂外乎呼吸哉!不外呼吸,而何以曰添?添者,酉为正阴之中,阳恐不足于身内,用后天之气,以辅助先天。

其始也,本无为之功,静息凝神,神流气畅,而添自此用功,左旋脐外一七,右旋脐外一五;又左旋一七,又右旋一五;更左旋一七,更右旋一五;呼一呼,吸二吸;呼二呼,吸四吸;呼三呼,吸五吸;呼一呼,吸一吸。左旋脐一七,下人会阴,分行两膊,由五里,自阴交,到厉兑,转涌泉。上腘中,入尾闾,过夹脊,冲九府六宫,从明堂而至玄膺,游期门而入黄庭。右旋一七,如是三次,而添之法备焉。添则有意,终则无为,炁住于内房,神安于土位,静极而又不知天地人物我身,飘飘乎如云游霄,如乘风辇,轻快畅达,百体安宁岂非卯酉之大诀者哉!

而子午则不然,子为阳生,午为阴生,其炁尚微,著不得意思,静气以待,守我先天,养神而勿乱神,守炁而勿耗炁,有此无为之妙端,是以至卯酉,有有为之作用。无子午,则卯酉不能扩其炁;无卯酉,则子午不能贞其炁,“四时共行而不相悖,日月代明而不相乱”之理也。

修真者,照此以立阳基,则阳炁日充阴气日化自剥返乾,由乾变坤,而为纯乾,则真性自如,我命可立,出阴神,而为灵觉真人,由此取彼先天,以成我半斤之体,为一斤之数,又何难焉?(持)等不敏,内有疑处,更求指示,又蒙祖师教下史真人乩示。

史真人曰:

谈呼谈吸又一方,不是其时语不扬。

莫疑呼吸有二道,一气伸缩得真良。

人自生身以后,瞥然落地,而呼吸见矣。殊不知受形母腹中,已有之。其在母腹时,呼随母呼,吸随母吸,虽与母同,而实与天地之气相通,不有七情、不有六欲,安乱其呼吸?斯时也,一炁绵绵,天真自固,是所谓胎息者非欤?

胎息者,吾身一点元阳,受之父母,禀之天地,有之则生,失之则亡,迨身出于母腹,始而目能视,耳能听,继而口能言,心能思,渐至六欲之情,纷纷扰扰,则呼吸乱其序矣。

何也?一为外物摇夺,则气不能平,心不能定,神不能守,以致鼻息之往来无准,而吸少呼多矣。吸少,则天地之气不入于内;呼多,则吾身之元炁常泄于外。人之少,泄之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炁散则形消,形消则身亡,必然之理也。是以我玄门中,知其炁之不可泄,而为聚之之法。

聚者,收其气以补其气,收其气若何?静其气,使鼻息之伸缩有准,一呼一吸之调之适得其宜,迨调定其息,用纳息之功,呼之一,吸之二;呼之二,吸之三。及吸之三而吸多呼少矣。吸多呼少,始则吸在内,久之呼亦不在外,旋绕于中宫,运行于脐腹,自后而前,自下而上,升泥丸,下重楼,归土釜,周流迅速,快若车轮,辘辘乎真有不自主者。

内呼吸既久,则气伏于中,黄炁冲于追体,化阴而为阳,变红而成白,蒸骨肉之阴,去脏腑之秽,出阴神,显阳神,而为不坏金刚者,端肇于此矣。要之呼吸者,气也,内呼吸者,炁也,其用在神,其权在心心能役神,神能操呼吸之柄,甚矣。神之权大矣哉!服气凝神以伏炁,其中有呼吸之功焉。

修真者,统而参之,则大道得矣,大命可求矣。无忽而序焉,则庶几矣。持等沉心静玩,时皓月当空,仙风拂面,蒙刘、奚二圣真,降鸾示。

刘海蟾祖师曰:予窥汝等,求道念切,故特临而示之以诀。诀不知纳一还三,犹未得其要。汝等静听。

夫一者,一元也;三者,精气神也。一元似属一炁,然元与炁,略有微分。元即无始之始,炁即无始之终。有元然后有炁,有炁然后有精,有精然后有神。神本乎精,精本乎炁,炁则本乎元也。元即伏于黄宫金銮殿宝阁中一座位,能纳此元于其地位,则炁自充盈,精自洋溢,神自周流。此“纳一还三”之大概也。其功何以为纳?

只是一心不出不走,照在此地位,则元自伏,如同无天、无地之始,而元伏无始之始,即无极之象也。安有耗炁而不还炁、失精而不还精、伤神而不还神者乎?子午卯酉四大时,阳里阴机,阴里阳机,阴阳合盛勤勤炼,炼个光明处处宜。

奚百朋真人曰:性功有十二层阶级,汝等既心乎性功,予以示以妙道。

其一,临事察理;其二、四时勿丢;其三,调和鼻息;其四,兀坐收元;其五,五光不射;其六,气吸中宫;其七,呼不外出;其八、绕遍中黄;其九,由后而前;其十,由上而下;其十一,恍恍惚惚;其十二,炯炯真人。

汝等一日行之,得一日之效;一月行之,得一月之益;一年行之,又不同矣;二年行之,更有异矣;三年行之,内丹有基;四年行之,凡念尽绝;五年行之,天真照耀;六年行之,放大光明;七年行之,丹元成事;八年行之,八体俱全;九年行之,阴神外走,此为灵觉真人矣。再行探命之方,取彼先天一粒,以接我阳中之少阴,化我阴中之少阳,半斤八两,何愁不配合成一斤之数乎哉!

持(持是吕祖弟子)受业孔孟,儒礼求明,其于先儒言性诸书,粗览大概,虽知修为,乃未得成身之诀,亦知尽性,而未获了性之方。兼因抱恙十年,不能脱体,庚午秋初,恭诣祖坛求方,幸沐祖慈,赐方以愈痼疾,遂尔皈投玄下。当蒙祖德,收录门墙,已经十有四载,矢心研究,玄理精微,承教千千,未得一贯。

癸未冬,沐天恩之浩荡,幸玄缘之维新,奉诏扶鸾,陆续宣示,因与成子得真,及潘子省直、相真,朝夕勒求,时刻警惕,得以承此书。既受之后,惟觉抱歉愈深,即寸晷不懈,犹恐获罪于三天,有负于慈祖,而况心猿未能尽锁,意马未能尽羁者乎?是所望于同人,惕励弥勤,遵行益笃,以不负斯书也,则幸甚矣。

且是书也,天律甚严,一不忠孝者不轻授,二不仁慈者不轻授,三不了悟者不轻授,四不遵体者不轻授,五不秘藏者不轻授,六在玄外者不轻授,七不禀命祖师者不轻授,若轻授匪人,即犯背君违师之律,获咎非细,幸我同道者,遵之,秘之。谨识

图片

尹真人性命法诀

赤子纯静,混沌无知,属阴坤(䷁)卦,自一岁至三岁,长元炁六十四铢,一阳生乎复卦(䷗);至五岁,又长元炁六十四铢,二阳生乎临卦(䷒);至八岁,又长元炁六十四铢,三阳生乎泰卦(䷪);至十岁,又长元炁六十四铢,四阳生乎大壮(䷪);至十三岁,又长元炁六十四铢,五阳生乎夬卦(䷪);至十六岁,又长元炁六十四铢,六阳是为乾卦(䷀)。盗天地三百六十铢之正炁,原父母二十四铢之祖炁,共得三百八十四铢,以全周天之造化,而为一斤之数也。此时纯阳既备,微阴未萌,精炁充实。

如得师指,修炼性命,立可成功矣。自此以后,欲情一动,元炁既泄,不知禁忌,贪恋无已,故由十六岁至二十四岁,耗去元炁六十四铢,应乎姤卦(䷫),一阴初生,品物咸章,淳浇朴散,去本虽未远,腰霜之戒,已现于初爻。

若勤修炼,可谓“不远复”者矣;至三十二岁,耗元炁六十四铢,应乎遁卦(䷠),二阴浸长,阳德渐消,欲虑蜂起,真源流荡。然而血气方刚,志力果敢,若勤修炼,则建立丹基,亦易为力;至四十岁,又耗元炁六十四铢,应乎否卦(䷋),天地不交,二气各复其所,阴用事于内,阳失位于外,若勤修炼,则危者可安,亡者可保;至四十八岁,又耗元炁六十四铢,应乎观卦(䷓),二阳在外而阳德微,重阴上行而阴气盛,若勤修炼,则可抑方盛之阴柔,扶向阳之阳德;至五十六岁,又耗元炁六十四铢。应乎剥卦(䷖),五阴并升乎上,一阳将反乎下,阴气横溃,阳力僅存,若勤修炼,如续火于将穷之木,布雨于垂槁之苗;至六十四岁,卦气已周,所得天地父母之炁,三百八十四铢,而为一斤之数者,耗散已尽,复返于坤(䷁),纯阴用事,阳气未萌。若勤修炼,时时采药,时时栽培,则阴极而能生阳,穷上而能返下,革柔为刚,还老为强矣。

于此时不遇至人,渐渐修炼,虽保余年,皆借谷精以培后天之精气,无复有先天之元炁矣,安能长生不死哉!此所以虚化神,神化气,气化血,血化形,形化婴,婴化童,童化少,少化壮,壮化老,老化死,死复化虚,虚复化神,神化气

气复化为物。化化不间,如环之无穷。夫万物,非欲生,不得不生;万物非欲死,不得不死。任他尘生尘灭,万死万生,不能脱离苦海,劫劫生生。轮回不已,无终无始,如汲井轮。

三界凡夫,无一不遭此沉溺,故世人莫知“生从何来”,盖参“父母未生前,生从何来'?知来然后知生处。

世人莫问死从何去,盍参魂游魄降后,死从何去?知去然后知死处。死之机,由于生;生之机,原于死;无死机不死,无生机不生。生死之机两相挪。

世人所以有生死,生死之机不相关,至人所以超生死。有生死者身也,无生死者心也。敦复则心生,迷复则心死,故仙佛悯之,说一切众生,俱有本来一灵真觉,但昏惑不见,使天命之性,浪化迁流,转转不悟,而世世随落,失身于异类,透灵于别壳,至真性根,不复于人。我当以圣道,令众生永离妄想,能致自身,如仙家之长生、佛氏之不死云耳。

图片

玄宗正脉传心直指三要

一曰:明理定心,事理浑融而神清,名曰智人;

二曰:神入气室,心气和平而神凝,名曰真人;

三曰:气入神室,物我两忘,圣智俱绝而神通,名曰至人。经曰:慧超十方,虚变无为。又偈云:

心是一身灵,神为三元主

道人如会得,卷尽万家书。

心神之内识心神,窍妙尽归虚。

附王龙溪先生调息法

息有四种相,一风二喘,三气四息。前三为不调相,后一为调相。坐时鼻息出入觉有声,是风相也;息虽无声,而出入结滞不通,是喘相也;息虽无声,亦无结滞,而出入不细,是气相也;坐时无声,不结不粗,出入绵绵,若存若亡,神资冲融,情抱悦豫,是息相也。守风则散,守喘则戾,守气则劳,守息则密。前为假息,后为真息。欲习静坐,以调息为入门,使心有所寄,神气相守,亦权法也。

调息与数息不同,数为有意,调为无意。委心虚无,不沉不乱,息调则心定,心定则息愈调。真息往来,而呼吸之机,自能夺天地之造化。含晌停育,心息相依,是谓息息归根,命之蒂也。一念微明,当惺常寂,范围三教之宗,吾儒谓之气息,佛氏谓之反息,老氏谓之踵息,造化阖辟之玄枢也。以此征学,亦以此卫生。了此,便是彻上彻下之道。


公众号-金丹修仙



图片

吕祖曰:

天生万物,惟人最灵。

非人能灵,实心是灵。

心为主宰,一身之君。

役使百骸,区处群情。

物无其物,形无其形。

禀受于天,良知良能。

气拘欲蔽,日失其真。

此心即失,此身亦倾。

欲善其身,先治其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