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活跃在熨斗一带的皮影戏班

 zsw77792 2023-01-27 发布于陕西

        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战国时期,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就传遍西亚和欧洲。在过去还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它曾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

        皮影戏,又叫灯影戏,他一般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者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透光纱幕上表演故事的戏剧形式。表演时,由艺人一边操纵皮影,一边道白演唱,后面配有锣鼓和乐器伴奏。

图片

         石泉县的皮影戏始于民国八年,1919年由池河镇的章拔林引进,曾在池河、石泉、迎风、汉阴一带演出。此后,熨斗民间艺人甘朝爵也在熨斗建立了自己的皮影戏班,常在熨斗、西乡、汉阴、镇巴一带演出。   

        建国初期,民间艺人董文焕又在熨斗建立了皮影戏班,经常在与熨斗交界的西乡、中坝、汉阴一带的山区演出,文化大革命时期停止了演出,改革开放以后的1980年,又在这一带开始演出了一段时间,但都只是断断续续地活动在熨斗附近的一些村落里。    

        在熨斗上演的皮影剧目,基本上是汉剧居多,通常上演的剧目就有100多种,比如以神话戏为主的《封神榜》、《西游记》等。其次是演义故事剧《薛家将》、《杨家将》、《罗家将》等剧目,还上演过一些传奇故事、清官故事或者爱情故事等剧种。  

        想当年,皮影戏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民们度过了多少欢乐的时光。如今,皮影戏这一民间艺术形式却在我们熨斗一带很少再度见到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十分惋惜的事。随着当前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随之而来的文化生活需求更加期待着皮影戏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形式能够重新回到熨斗百姓的文化生活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