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台这些地方传统名吃,好吃忘不掉!

 xxjjsdt 2023-01-27 发布于江苏

东台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地方

这里不仅有生态旅游

更有数不尽的各种地方传统美食

这些散落在民间的东台味道

每样都让人欲罢不能,你都尝过了吗?

图片

东台鱼汤面

  东台鱼汤面之所以吸引这么多食客慕名而来,尽管在传承中,有创新和改良,但精髓从未割舍;看似寡淡的面条,因为浓汤的包裹而盈满味道。不得不说,这味的确是诱人的。

  一、历史起源

  冯师傅告诉我们,相传乾隆年间,一位宫廷御厨因一次失误没有将汤烧好,就被逐出了皇宫。无奈之下只能挑个小摊,四处流浪,聊以糊口。

图片

  东台一家面馆老板买了一碗,尝了一口,又鲜又香,比自己店里的不知要强多少倍。老板心里一动,便向摊主细细盘问。心想这竟然是一道御膳,怪不得如此美味可口。于是连忙将摊主请到店中,由他掌厨。从此,这店里的面条,全是用的那御膳厨师亲手调制的鱼汤,尝过的顾客赞不绝口。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四乡八镇,远近闻名。“鱼汤面”就此成为东台享有盛名的特产。

  二、汤火功夫

  东台鱼汤面馆西溪店厨师冯有值:我们东台鱼汤面,它利用三种原料,经过三个小时的熬制,才能熬出一碗浓浓的鱼汤,它取材的三种原料,具有我们东台里下河地区独有鲫鱼、白鲢,还有新鲜的猪大骨,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且富含活性钙和各种氨基酸的特点!

图片

  鱼汤面的制作很特殊,先要剖鱼清洗,不留残血。用猪油下锅沸至八成,陆续放鱼入锅炸爆,起酥捞起,不能烧焦。将炸过的鱼加上鳝鱼骨头或猪骨头,用河水熬出稠汤,葱酒去腥,再用细筛过滤清汤,放入虾籽少许,即可作面汤。

图片

  用这种汤做的白汤面,汤稠如乳,点滴成珠,面白细匀,鲜而不腻。

  三、一碗乡愁

  据了解,东台鱼汤面不仅味道鲜美,还具有较好的养生作用,能够润脾健胃,补虚疗肠。经常食用,可强身健体。

图片

  老东台人周荣才:我是老东台人,在外几十年,每次回老家探亲,都要品上东台鱼汤面,东台鱼汤面味道香而鲜,醒鼻,爽口!所有的朋友到东台,一定要品尝东台鱼汤面!

图片

  如今,东台鱼汤面被评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鱼汤面馆的老师傅们, 几十年如一日的付出, 就是为了让咱们餐桌上传承百年老味道!


溱东老鹅

  杨林家端出来的鹅,每一只都是自养的6-8月大小的家鹅。为了让鹅肉的口感更为紧致,杨林经常赶鹅下河运动。在喂养上,他也是全用绿色健康的青草、青菜、糠之类的。

  一、柴火烧 铁锅炖

  现杀现吃是保证食材新鲜美味的第一步,而杨林的“杀手锏”就是如今已经不多见的大铁锅、柴火灶。每天生火烧锅杨林也是不厌其烦,在他看来,没有铁锅和柴火灶,这道菜也就没有了灵魂。

图片

  溱东镇高桥村五组溱东老鹅传承人 杨林:用煤气灶烧,火不均匀,上面冷下面热,炒出来不均匀就不好吃。

图片

  铁锅里烧热菜籽油,下葱姜和鹅肉足足翻炒20分钟,待鹅肉表面油亮金黄,加入酱油、盐以及自制的辣椒酱,下白酒去除肉腥,增添底味,添水加盖,中小火焖煮。

图片

  中途再加上切了滚刀的青辣椒,听着汤汁在铁锅里咕嘟咕嘟的声响,伴随着四溢的香气,会让人觉得两个小时的等待也是值得的。

  二、声名在外

  鹅肉酥烂喷香,简单的调料带出了食材本身的美妙滋味。浇一勺浓油赤酱的汤在米饭里,这味道,简直绝妙!全国各地的吃货们为了品尝这道美食慕名而来,杨林俨然成为了高桥五组的名厨。

图片

  溱东镇高桥村五组溱东老鹅传承人 杨林:最远的特意从国外、新疆过来,他们的评价都很ok!

图片

  语言有国界,美食无国界。杨林希望这道朴实无华的菜, 能带给食客们美的享受, 让人每吃一口,都有幸福的感觉。


富安酥儿饼

图片

  酥儿饼的历史据说已经有几百年了,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品尝酥儿饼,赞不绝口,自此美名远扬,成了东台富安人的骄傲,而且还被评为东台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步骤繁琐

图片

  和面,揉面,醒面,一系列熟悉的动作,吴师傅是一气呵成!

图片

  将擀好的面团放好等待包馅儿,馅分咸、甜两种,咸口是炸过的葱和油渣搅拌而成,甜口的是豆沙馅。

图片

  包好馅之后,吴师傅开始给面团“敲章”,敲在甜馅儿酥儿饼上,将两者区分开来。

图片

  接下来就是要上灶、入锅,倒油。看到饼微微“起身”,有往上的趋势时,就改用中火,中火烧两分钟左右,最后改大火,开始给饼翻身。

图片

  看到饼的两面金黄,就立即将油撇掉,香喷喷的酥儿饼就做好啦!

  二、美名远扬

  老店的主人吴英明吴师傅和老伴已经做了几十年的酥儿饼,吴师傅说酥儿饼每年3、4月份比较繁忙,远销上海、南京、苏州、安微还有近邻海安、如东、兴化等地。

图片

  酥儿饼技艺传承人吴英明: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因为有冰箱可以储存,一年四季都可以做,也就是说酥儿饼全国各地的人都喜欢吃,还有日本人带回日本去送礼。

图片

  现如今由于酥儿饼的制作过程繁琐,会做的都是老一辈的,吴师傅说,真心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能够将这门手艺传承下来,让东台人的儿时记忆和老味道得到延续!


许河猪头肉

  不大的门脸,整间屋子弥漫着肉香, 柜台前拥挤等待的人群, 店铺老板都顾不上跟我们说话, 一直忙着手上的生意!这就是我们要找的东台许河猪头肉了!

  一、传承老店

  朱健介绍说,他的岳父经营这家店已经四十多年了,朱健跟着岳父做猪头肉也已经十多年的时间。

图片

  他说,在自己店里买猪头肉顾客的回头率没有100%,也有95%,由于每天烧出来的猪头肉供不应求,从过去的一天几个,增加到现在一天几十个,上午出一锅,中午出一锅,即使是这样,还有很多顾客因为买不到而抱怨几句。

  二、广受好评

  每个猪头都要清洗五遍以上。去腥、去杂质、去异味,洗干净的猪头直接放进30年的老卤汤里煮100分钟,加一点盐和八角等调料,其他什么都不放。

图片

  食客们吃到的猪头肉是直接卤汤煮出来的,保证了肉的原汁原味,老客们对我们说,他家的猪头肉一直吃不腻,味道清香,不似寻常卤菜那么重口,却比白切肉有味,咸淡适宜,猪头上脸的肉偏瘦下脸带几层肥肉,弹性十足,松软酥烂。

图片

  许河猪头肉制作技艺传承人朱健:也许是时间很久了,客户对我们有很大的信任,反正不好的猪头(我们)从来不卖,要保证口味,质量第一,还有卖的时候不能少斤两。

图片

  诚信经营,童叟无欺。不仅如此,多年以来,一直坚持用最好最干净的食材做最简单的菜肴,这才留住了老顾客,留住了老顾客的心,也许柜台上的那块荣誉奖牌一直也在老板的心中,提醒自己不忘初心。


蹲门大饼

图片

  提到蹲门大饼, 可能只有现在的老东台人 才熟悉这个传统点心。东台市弶港镇北部黄海边 有个小渔村叫“蹲门渔村”, 据说这个村已经有200多年, 凡是到过蹲门的人, 没有不特意点一份蹲门大饼过过嘴瘾的!

  一、工序繁琐  图片

  蹲门大饼老手艺人 陆长军:早上每天四点钟就起来掺糕四个小时,发糕、拌白面、老糕头、石碱。

图片

  陆师傅介绍说最难的当属做饼时间的拿捏把握。老陆做大饼10斤油、一缸面,一缸面发酵2个半小时,6个锅一循环每个锅都得闷40分钟,一锅油只出20个大饼,每个大饼只能在油锅中待7分钟,真是分秒必争,耗时长,数量少。

  二、中秋祭月

图片

  蹲门大饼,大若蒲扇,面色金黄,犹如正午的骄阳,相比月饼实为庞然大物,您可不要被它粗拙的样子吓坏了,尝上一口才识其中真滋味:表皮脆嫩不似脆饼干硬,入口香沉、松软更胜馅料尊贵。而且入口极有韧性,越嚼越有滋味。若是蘸着肉汁鲜汤和着吃,更添一份蹲门渔村独特的乡情乡味。

图片

  由于蹲门村是一个渔港小村,蹲门大饼由于口味绝佳、携带方便,自然成了当地渔民出海打渔时口粮和一份精神寄托。每到中秋,当地渔民总习惯拿出蹲门大饼和月饼一起祭月。


安丰草炉烧饼

图片

  走在安丰古镇的古街里, 闻着烧饼的香味, 我们立刻就找到了 挂着金字招牌的“贲大姐”烧饼店!

  一、坚持不懈

  贲大姐熟练的擀面、包馅儿,贴饼,她告诉我们,每天凌晨四点多就要开始准备工作,别看小小的烧饼看起来简单,其实要想做到口感酥脆,喷香诱人,中间的工序可不少。

图片

  贲大姐说,首先是烫餻,当然凭着多年的经验,水和面粉的比例,水温高低,贲大姐心中早已熟练,烫餻好坏直接影响烧饼的品质。

图片
图片

  接下来就是烧饼馅儿,烧饼馅儿是四季口味独特:春天,新菜油上市,香喷喷的花焦烧饼出炉,尔后有葱油烧饼;中秋过后,萝卜丝烧饼也非常受欢迎。另外还会有韭菜烧饼,红糖烧饼,甜咸混合的龙虎斗,根据各自的口味来选择。

图片

  最后要将擀好的饼坯贴进炉里,其实也是最考验功夫的时候,刚开始做饼的那段时间,贲大姐说,自己的手被烫过很多次,熟练掌握了技巧才能将饼贴得又准又快。烧饼贴在炉子壁上,并不万事大吉,烤到一定时候,还需铲开翻烤,不生不焦,面黄边白才可出炉。

图片

  二、浓浓思乡情

图片

  “金顶铜底玉镶边,松脆绵软味甘甜”,刚出炉的烧饼要上一口,那滋味恐怕大家亲自去尝尝才能体会。小小的草炉烧饼,浓缩着地方饮食习惯,带着东台人儿时的记忆,也是凝聚了几代人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后港羊肉

图片

  中国自古就有“三九吃羊”的俗语,随着气温的下降,又到了吃羊肉的时节。美食达人毛先生向我们推荐的,就是在全东台都享有美誉的时堰镇后港社区许六羊肉馆

图片

  这是一家在后港已经经营了20多年的老店。主厨许江海今年61岁,他也是这家羊肉馆的创始人以及商标的注册人。许大爷很小的时候就在爷爷开的羊肉馆子里帮忙,从小的耳濡目染以及祖传的手艺配方,让他成了这一代最擅长烹制羊肉的厨师。

  一、选材考究

  食物好不好吃,食材是第一位。在羊肉的选用上,许师傅是一点都不含糊

图片

  许六羊肉馆主厨 许江海:我们早上四点钟就要起床了,要把家里活干好。比方说,我们早上把配料都要搞好,女儿和媳妇在家里干活, 我和儿子出去采购活羊,下午回来杀羊。我们都选七八个月的小奶羊,羊小会比较嫩一点,现在吃肥羊的人不多。

图片

  好物配好器,适宜的厨具则会让菜肴的口味锦上添花。在厨房里,我们看到了一口年代久远的锅。许师傅的女儿许春萍说,这可是她们店的“镇店之宝”。

图片

  许春萍:当初我爷爷做羊肉的时候,就用这个木甑子锅,现在用的人少了,现在别的人家都是用不锈钢桶,但我们一直在保持用这个。

图片

  经过木甑子锅熬出来的羊肉,羊皮软糯,羊肉紧实细嫩,羊汤更是洁白如雪,异常地鲜美。再将熬过一遍的汤头与大量羊骨二次熬煮,更使得味道愈发浓醇,让人欲罢不能。

  二、大获好评

  早上八点,店里就迎来了第一位外带的客人。为了吃到最正宗的美味,他也是特意从临镇开车过来的。

图片

  食客:我在这儿吃了有十几年了,许师傅对做羊肉很擅长,所以我们那儿的人都喜欢到这里来吃!

图片

  如今网络的发达,让好味道口口相传,饭店的名声也越传越远。全国各地的客人都有,大家评价都比较好。

图片

  每天到了上客的时段,厨房里就异常热闹。许师傅负责掌勺烹饪羊肉,老伴儿在一旁炒菜,儿子专门为客人烧烤羊排和全羊,女儿媳妇儿负责迎宾点菜。一家人各司其职,其乐融融。店里的菜品多达几十种,只要是羊身上的部位,许师傅总能恰当地运用红烧、清炖、爆炒、凉拌等不同方法,将一道道美味而又具有想象力的美食端到食客的餐桌上。

图片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许师傅也收到了来自各方开设分店的邀请。但出于对食物品质的严格把控,许大爷都拒绝了。他只想守着自己的这家店,把每道菜做精、做好,把“许六羊肉馆”的金字招牌牢牢立住,让它为食客带来幸福,为后港增添荣耀!


刘大臭干

图片

  臭干是东台很出名的小吃了,而这家刘大臭干就是东台人心中最地道的!

图片

  东台刘大臭干店老板 刘师傅:我做这臭干已经有35年了,我们都用诚信待客,只要真心去做,每件事情都能做好。

图片

“臭干的臭味来自于臭卤。”刘师傅说,每天做好的豆腐干都要在臭卤里浸泡一个小时。而这臭卤的炮制是有独家秘方的,据说各种中药材炮制而成。

图片

  一块块方正的豆干在油锅里很快就膨胀鼓起,呈金黄色,炸之前的臭味也消散了许多。

图片

  刘师傅还介绍了自家秘制的调料,这调料也是用麻虾晾晒然后熬的虾油,如果遇到嗜辣的食客,再加一点自家磨的红辣椒,放点葱、蒜,光看酱已然觉得十分诱人。

图片

  夹起一块臭干,放入口中。臭干酥脆有味,随之而来更多的是豆制品的香味,配上虾油,更觉味美可口,于是我们的编导一块一块地送入嘴中,根本停不下来……


冷冻厂肉串

图片

  冷冻厂肉串是台城又一小吃。

图片

  冷冻厂肉串老板娘葛敏:我们家特色就是我妈妈每天都去菜市场,买新鲜的鸡胸肉回来,自己现切现做,我们家不用速冻的那种鸡胸肉回来做,那种口感是不好的! 

图片
图片

  老板娘告诉我们,每天早上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熬制自家的特制酱料,这样才能保证酱料最新鲜,接着将鱼丸、虾丸、骨肉相连、牛油、掌中宝、鸡翅、鸡柳、包菜、花菜、香菜、兰花干等等,你想到或者想不到的美味食材清洗好放入冷藏柜。

图片

  等到一下油锅,顿时香气四溢,刷上秘制酱料鲜香麻辣,孜然浓郁,油炸的酥脆口感,尤其受年轻人的喜爱。 

图片

  从去年开始,老板娘说他们家开始了外卖的业务,从营业时间从晚上九点一直延长到凌晨四点,就是为了让路途远,又想吃他家油炸小吃的食客提供了方便,如此为食客着想,生意想不火都难。

下灶蚕豆

图片

  说起这个下灶大蚕豆,还要从安丰这个盐场说起,到了明代这个时期,安丰的盐业发展的比较快,来了一个客商,这个客商船上没有米了,他只有一袋子蚕豆,他就用这袋蚕豆到这个地方换一点米,来解决吃饭的问题。

图片

  一、朝廷贡品

  “下灶蚕豆”,一道从明朝就闻名天下的名菜,因为形状奇、产量少,味道美,而且传说被当做贡品送给皇帝吃过,从而吸引了无数食客前来品尝。

图片

  顾礼学:跟皇上交流的时候,谈谈各地方的风味土特产,李春芳说,我曾经在安丰镇下灶王艮那里吃过一种蚕豆,这个蚕豆很好,于是他就把这个下灶蚕豆推荐给皇上,这样把一个苏北盐城的蚕豆供奉到皇帝那去了,这样就使一个地方的下灶蚕豆成为了一个贡品。

  二、探索奥秘

  为了破解下灶蚕豆为何能够丰收,还特别邀请了南京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本地土壤成分进行了化验。

图片

  顾礼学:由于对这个土地过去的神秘性,它为什么长得特别好,换个地方长不起来?(研究人员)对这个土壤成分的分析,知道它多了一种硼的成分。同时(对这个品种)提出提纯复壮以后,再加上土地的改良,也可以进行较大面积的扩种和试种。

  三、烹饪菜品

图片

  由于现在已经不是蚕豆的成熟季节,我们找到了烹制名菜“下灶蚕豆”的大厨,因为慕名而来品尝这道菜的人很多,这家店就会将当季的蚕豆冷冻在冰柜,尽量保存蚕豆的口感。

图片

  大厨先将蚕豆洗净,放入砂锅中,加配料洋葱、尖椒等,加热油和盐等调味料,过程中不用加水,大火煮十五分钟,开锅收汁,看到蚕豆已经一颗颗饱满油亮,在油锅里跳动,就可以上桌了。

图片

  其实“油煎蚕豆”在很多地方都可以吃到,但是“下灶蚕豆”由于用料稀少,再加上本地特有的蚕豆品种,满满的地道风味,那滋味肯定带着浓浓家乡情。

梁垛生炒蝴蝶丝

图片

张师傅一早已准备好了今天生炒蝴蝶丝的主要材料——黄鳝,这道菜的选材特别讲究,要选和中指差不多粗细的长鱼,小指粗的长鱼无肉,大拇指粗的长鱼肉质过老,所以黄鳝重量在1两5至2两之间最好。

  一、处理材料

图片

  掌勺的黄师傅做蝴蝶丝也已经几十年了,只见他非常熟练的在特制案板上,开始处理黄鳝。

图片

  张所长介绍说必须要从长鱼的肚子剖开,才能保证这道菜能够最终成为蝴蝶形状,杀好的长鱼需要清洗,这里又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正常烧红烧长鱼都是用开水烫,把鱼皮表面的粘液去掉,在这里却只能用冷水清洗,要保留鱼皮上面的粘液,这样炒出来的口感才更好。 

图片

  原梁垛镇镇政府招待所所长张国平:过去生炒长鱼丝的时候,这个血不把它划掉,因为那个时候河里水很干净,现在河里的水不干净了,所以都把血洗掉。

  二、独特切法

图片

  清洗完长鱼之后,黄师傅把长鱼放在砧板上,是这道菜的关键步骤——切,必须迅速垂直切成丝,不像平时炒的长鱼丝是竖着划的,而是横着切的,要保证垂直向下切,这样才能在爆炒时保证鳝鱼丝成形。 

图片

  原梁垛镇镇政府招待所所长张国平:切的时候要平放在案板上,大小要一样大,最好是在0.3公分到0.5公分之间,这个长鱼炒出来最吸引人,最好看。

  三、爆炒收尾

  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爆炒,先放一点油热锅,然后将葱白丝、姜、青红椒等配料放入锅中爆香!几秒钟之后,直接将切好的长鱼丝倒下,随之迅速加入盐、味精、老抽等调味品,大火炒,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出锅了,长鱼丝伴随着冒着白烟的香味弥漫整个厨房,最后在菜上洒上胡椒粉和蒜泥,这道生炒蝴蝶丝就算完成了! 

图片

  一块块短小的长鱼丝两端,都因受热而自然地向上卷起,中间是长鱼的骨头,两头连接着长鱼肉,像蝴蝶的翅膀一样,十分奇妙。

图片

  因为有着流传已久的传说, 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 还带着浓浓的乡情, 成为很多东台人心中的美味!

后港茶干

图片

  香茗就香干,赛过活神仙。大豆因为含有丰富的植物性蛋白质、 脂肪以及人体必须的胺基酸, 素来被称作“地里长出来的肉”。

图片

  他叫王迎春,是后港王氏茶干的传承人,也是这一带出了名的“茶干大王”。作为父亲手艺的传承人,王迎春的童年,几乎就是在茶干作坊里度过的。两代人的辛苦经营,使得原本只有7、8个工人的小作坊,摇身一变成为了如今拥有40多本地劳动力,每天产量1000多斤、产值6000多元的茶干加工厂。

  一、薪火传承

图片

  父亲的手艺来源于泰州最大的酱园厂。对于王迎春来说,他是父亲,也是师父。

图片

  后港王氏茶干传承人 王迎春:主要我也是受父亲的熏陶,在父亲的鼓励下,我就和父亲一起做茶干,茶干香料的配料、原抽酱油的生产方法都是我父亲传给我的!那时候不觉得辛苦,只想把茶干做好!

  二、工序繁琐

图片

  小小的一片茶干,从黄豆到成为可以端上餐桌的美食,需要经历十多道工序,花费近12个小时。

图片

  清洗好的精选黄豆,浸泡六个小时左右,磨成豆浆。将豆浆倒入铁锅中,用柴火灶加热烧开,这样煮出来的豆浆散发出独特的浓郁香气,做成的茶干也更有韧性。

图片

  接下来用有丝绸密度的滤布过滤,去掉多余豆渣之后,进行点卤。这道工序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最为重要,有经验的师父只要根据豆浆状态的变化进行判断。大约十五分钟左右,浆汁开始收浆,形成我们平时常见的豆腐脑。

图片

  接下来去掉多余水分,放入模具压成豆腐块送给工人。流水线上的十几位工人一块布包一块茶干地进行包裹,之后码好压榨,使得茶干成型。

图片

  将成型的茶干放入加了食盐和少部分配料的开水中煮,这样做可以去除豆腥味,让茶干更为可口。之后放入王迎春特制的原抽酱油卤中,配以父亲给的香料配方,卤一小时以上。最后加小磨麻油增添风味,使外形更油亮,就可以打包出售了!

图片

  从泡豆到成品,王迎春一直坚持手工制作,盐卤点卤。匠人之手使得茶干外表油亮,入口韧,回味香。王氏茶干也获得了盐城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


东台陈皮酒

图片

  长辈拎着猪头肉,就着一口陈皮酒,忍不住馋的孩子也要偷偷眯上一口,在很多东台人的心里,陈皮酒也代表着东台的酒文化。

图片

  江苏天成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方春:到现在我们农村的老百姓还保持喝陈皮酒的习惯。当然如今我们陈皮酒,更多作为一种礼品,作为东台人一种情节带出去,我们春节期间走亲访友,作为一个随手礼一样的东西!

  一、追溯历史

图片

  据史料记载,宋朝天圣元年(1023年 ),名臣范仲淹在东台西溪任盐仓监官时自己的母亲体弱多病,到处求医问药,当地一名老者给范公一良方:用糯米配以中药,制成药酒饮用,可治老太太的病,范母饮用之后,果见奇效,而这一配方据传就是最早的陈皮酒。

  二、品牌长盛

  “曲米酿得春风生,糯液琼浆泛芳樽。”陈皮酒的故事有很多,而到如今陈皮酒经历了千年发酵与千年文化积淀的过程中,不仅经受住了时代风雨的考验,而且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图片

  2009年,东台陈皮酒酿造技术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3年陈皮酒荣获“中华历史文化名酒”;

  2014年“东台陈皮酒”申请注册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5年获得“江苏老字号”。

图片

  据了解,很多东台的老人和妇女平时都会喝一点陈皮酒。据说,常饮陈皮酒可以补气血、益肝强肾、舒经活络、开胃理气。

  三、享誉盛名

图片

  江苏天成酒业有限公司销售部徐主任:陈皮酒其实对东台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酒,而是一种儿时的记忆,东台人对酒的深深地意念,其实是对他儿时的一种回忆,很多外界的人,特别是上海、苏州这一块的人,对东台的酒是慕名而来。现在我们陈皮酒已经做成东台的一张名片,经常寄往云南、新疆等地。 

图片

  顾客:经常来买,因为东台陈皮酒对于外地人来说是很火,人家特喜欢,都是我们南通、上海的朋友过来经常让我带!

图片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消费品位和消费习惯也在快速的变化。在物质极大丰裕的今天,杨经理说作为新一代的东台陈皮酒的传承人,他们有责任有义务不仅要将前辈的技艺和精神继承和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将东台陈皮酒推荐给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朋友们,让这个这个古老的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活力。

图片

◆来源:东台时空综合自东台西溪旅游文化景区、盐广户外、东台时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