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剂局方》一个止汗的千古名方,自汗、盗汗都可以用

 夜半钟声潇潇雨 2023-01-27 发布于海南
出汗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每个人都会出汗,比如说,你去跑步,跑完以后出一身臭汗;再比如说,眼下天气越来越热了,哪怕是坐着不动,也会大把大把的往外冒汗,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代谢。
出汗可以散热,可以散寒,还可以把身体里的湿气浊气给带出来,一个人能常出点小汗,往往说明身体还不算差,还有能力自动排毒邪。
既然出汗有这么多好处,那是不是说要多出汗呢?当然不是。
老话说得好,物无美恶,过则为灾。就是说凡事都要有个度。
Image
汗液是很宝贵的,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
又说,汗血同源。汗液作为津液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怎么来的呢?其实是由你的心血心阴转化而来,汗和心都扯上关系了,那自然是非常宝贵的了,同时也说明出汗太多对身体不好。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出汗出多了会觉得一点力气都没有,觉得很虚,这就是不正常的出汗伤气伤阴了。所以你去跑步也好,泡脚也好,到津津汗出就可以了,所谓津津汗出就是说出完以后感觉很舒服,到了这个程度就可以了。
下面具体来讲讲出汗过多要怎么调理。
在中医看来,出汗多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自汗,一种是盗汗。
自汗,没有剧烈运动,天气也不怎么炎热,有时候甚至只是喝完粥,上个楼,汗液就已经满脸满后背流淌了,这叫自汗。
自汗是因为气虚,气有固摄的作用,可以把身体里的津液牢牢的固摄住,让它不会随随便便流出去,反过来,气虚了,人就容易多汗。
盗汗,这个盗字用的很巧妙,盗汗就是说你这个人白天的时候好端端的,到了晚上,一入睡,汗液啊就一茬一茬的往外冒,衣服啊被子啊都湿透了,等到你一睁眼它又不出了,可不就像个盗贼一样么?
盗汗是因为阴虚,阴虚内热,阴津被扰不能内守而外泄。阴和阳本来是势均力敌的关系,现在阴变少了,阳就显得多了出来,这些阳热聚集起来就把阴赶到皮肤外面去了。
医理明白了,治疗起来也就不难了。
有一张专门止汗的方子叫牡蛎散,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这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可了不得,它是历史上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编撰的医典,而它里面记载的方子就更了不得了,比方说,藿香正气散,逍遥散,都是家喻户晓的名方。
相比之下,牡蛎散虽然“低调”了许多,却也有过人之处,在众多止汗的方子里,牡蛎散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是最经典的,如果说其他的方子止汗只是捎带手的事儿,那么,牡蛎散就是直接奔着止汗去的,它的目标非常的明确。
牡蛎散:黄芪、麻黄根、煅牡蛎各15克,煎煮的时候再加30克浮小麦
麻黄根就是麻黄的根部,麻黄草入药有解表的作用,吃了能让人发汗,而它的根却能够止汗,这就比较有意思了。
牡蛎在海里的时候,它的壳是上下合在一起的,合代表的就是一种收敛、收摄之象,所以牡蛎可以帮你把汗收住,让你的汗出的不那么猛。牡蛎还有滋阴的作用,《医林纂要》里就说它“清肺补心,滋阴补血。”
牡蛎解决的是阴虚的问题,黄芪解决的是气虚的问题。中医对黄芪的认识一直都是“气虚莫少”,就是说治疗气虚,黄芪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再来看浮小麦。浮小麦是麦子收获以后,用簸箕簸出去的瘪籽,因为不够成熟和饱满,放到水里的时候自己会浮起来,所以叫浮小麦,民间也叫瞎麦。
浮小麦既能止自汗,又能止盗汗。
《本草纲目》里说浮小麦“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骨蒸虚热,妇人劳热。”
《本草蒙筌》里说浮小麦“先枯未实,敛虚汗获效如神。”
《本经逢源》里也曾提到“浮麦,能敛盗汗,取其散皮腠之热也。”
浮小麦还能入心,可以养心阴。虽然是谷物,但是在医圣张仲景眼中这浮小麦可是不错的养心除烦药,又为什么说它能除烦呢?你看汗为心之液,心阴不足,心火是不是就容易烧起来,人就会觉得烦躁。浮小麦先走到心,再把心火往下引到肾中去,让肾水去灭这个心火。张仲景有一个甘麦大枣汤,其实就是甘草、小麦跟大枣熬成一锅汤,专门治疗更年期女性盗汗,心烦气燥,这边一碗汤下肚,那边汗液就悄悄止住了,烦躁感也没有了,而且味道也不错。
如果是气虚自汗,可以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加白术、防风各10克。
如果是阴虚盗汗,可以加生地、麦冬各10克。
如果其他季节都不怎么出汗,一到夏天汗就特别多,同时又伴随心慌气短、神疲乏力的感觉,古方生脉饮最好用,最容易切入,喝上一段时间,身体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