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1 从《资治通鉴》看企业经营--【领导篇】一把手提拔人,代表了组织的用人方向

 mynotebook 2023-01-28 发布于湖南
文 章 简 介

《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三百多万字,记录了公元前403年至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这套当年由司马光主编、耗时19年专为宋代皇室所编纂的帝王书,今天对治理社会、管理企业、教育家庭、修养个人同样具有现实价值,是一部经世之书。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我们如今在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困惑,无论是战略、是管理、是组织、是人事、是品牌、是营销,是修身、是齐家,是治理国家、是管理企业,在历史的长河中曾有无数人、无数次遇到过,而《资治通鉴》的意义正在于“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让我们跟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一起学习如何更好的【定战略、做营销、抓管理、当领导】!

1


【核心观点】

图片

《资治通鉴》作为一部编年体史书,需要按照时间维度把当时整个中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都记录下来;因为这些重要事件并不是发生在一个人身上,所以读起来可能有时候感觉有些跳跃。

其实书的作者司马光并非简单的将事件进行罗列,而是有其背后的组合逻辑,其中有一条重要的暗线是君王所发起的动作要符合君王的执政理念,即“有什么因、导致什么果;或发生了什么果,其之前一定有什么因”,这也契合了《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创作定位。

古代的君主们,不仅仅是个自然人,同时也是个组织的岗位;我们发现,有作为的君主,他们在提拔官员时,通常不会因为君主的个人喜好,基本都是组织的需要,甚至在关键时刻的选人用人,往往都代表了这个国家的用人导向。



2

【刘秀登基后超规格提拔基层文官】


资治通鉴原文(第四十卷,汉记三十二):初,宛人卓茂,宽仁恭爱,恬荡乐道,雅实不为华貌,行己在于清浊之间,自束发至白首,与人未尝有争竞,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哀、平间为密令,视民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民亲爱,不忍欺之。民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民曰:'往遗之耳。'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民曰:'窃闻贤明之君,使民不畏吏,吏不取民。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茂曰:'汝为敝民矣!凡人所以群居不乱,异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礼义,知相敬事也。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民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且归念之。'

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民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为嫌,治事自若。数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遗;迁京部丞,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及王莽居摄,以病免归。上即位,先访求茂,茂时年七十馀。甲申,诏曰:'夫名冠天下,当受天下重赏。今以茂为太傅,封褒德侯。'

译文:起初,宛城人卓茂,很宽厚、仁义、谦恭、爱人,性格恬淡而乐于坚守圣贤之道,朴实无华也不很华丽的修饰自己,言行不偏激,从少年到头发花白,从来没有和别人争执过。家乡的亲朋好友,虽然行为习惯和能力可能和卓茂不同,但大家都很尊重和仰慕他。卓茂在西汉的汉哀帝、汉平帝年间,当密县的县令,看待老百姓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推行仁政教化百姓,口无恶言,官民都很热爱他,不忍心欺骗他。

曾经有一个人上告卓茂,说卓茂下面有一个亭长(相当于镇长)接受了他的米和肉,卓茂问:“是亭长管你要的吗?还是你有事要找亭长办?还是他平时对你有恩情你想送给他?”这个人说:“是我自己送给他的。”卓茂说:“是你送给人家人家收了,那你还来告什么状呢?”这个人说:“我听说贤明的官员,会让老百姓不害怕,也不找老百姓要东西;我害怕他,所以送东西给他;亭长收了我的东西,所以我来报告。”卓茂说:“你是个坏百姓!人类之所以能够聚集居住在一起而不混乱、和动物不一样,是因为人们懂得仁爱礼仪的道理,知道相互尊重。而你偏偏想不在乎这些,难道你能远走高飞,不在人间居住吗?做基层小官的固然不应该凭借权力索求礼物,亭长这个人一直以来都是个好人,在每年送一些东西给他,这也是符合礼仪的。”这个人说:“如果这样,法律为什么要禁止呢?”卓茂笑着说:“法律设定行为的规范,礼仪则顺应人情。今天我用礼法来教育你,你一定不会抱怨;如果用法律来惩罚你,你会有什么举措呢!在同一个门内,罪过小的可以论罪,罪过大的可以杀头。你先回去想想吧。”

当初,卓茂刚到密县上任,又新增的制度、也有废除的制度,当地官民都嘲笑啊,其它城镇的人都觉得他没什么能力。河南郡的上级为他设置了一位监理县令,他并没有感到埋怨不满,仍然像以前一样工作。过了几年,社会风气变得很好,路不拾遗;卓茂升官去做京部丞的官(相当于正处或副厅级干部),密县的老百姓都哭着为他送别。等到王莽当权,因为生病辞官回家。等到光武帝刘秀即位以后,首先就去寻访卓茂的下落,当时卓茂已经七十多岁了。九月十九日,皇帝下诏说:“如果明誉满天下,就应该收到天下最重的赏赐。现任命卓茂当太傅的官职(相当于正国级干部),封为褒德侯。”

资治通鉴原文:臣光曰:孔子称'举善而教,不能则劝',是以舜举皋陶,汤举伊尹,而不仁者远,有德故也。光武即位之初,群雄竞逐,四海鼎沸,彼摧坚陷敌之人,权略诡辩之士,方见重于世,而独能取忠厚之臣,旌循良之吏,拔于草莱之中,实诸群公之首,宜其光复旧物,享祚久长,盖由知所先务而得其本原故也。

译文:臣司马光说:孔子说“推举善行,教育能力差的人,人们就相互劝勉”,所以虞舜推荐了皋陶,商汤推荐了伊尹,邪恶不仁的人远去,这是因为他们有道德的缘故。光武帝刚即位,天下还没有完全稳定,英雄们相互竞争,四海就像刚烧开的水鼎沸,那些冲锋陷阵、有谋善辩的人正为世人所敬仰;而在天下的各路英雄中唯独光武帝能够启用忠厚之臣,表彰奉公守法的官吏,从社会的最基层选拔官吏,安排在大臣们的首位。所以他能够恢复汉室、最终长治久安,这是因为他知道首先必须要做什么、才能达到根本目的的缘故啊。

图片


3

【一把手提拔人,代表了组织的用人方向

图片

一把手亲自提拔和表彰人,通常带有政治意味,代表了组织的用人方向。

卓茂是一个典型的地方基层官员,按照史书记载,其职业生涯最主要的履历是当县长;但是当光武帝刘秀登基后,在卓茂已经七十多岁高龄时瞬间把他从处级干部提拔成了正国级干部,三年后卓茂去世,刘秀更是身穿孝衣、亲自为他送葬。卓茂作为一个文官,在东汉建立的过程中既无赫赫的战功、也无惊世的谋略,没有参与刘秀的创业;甚至在刘秀建国后卓茂也没有具体的贡献,因为他被封官时已经七十多岁高龄,三年后即去世;即使这样,卓茂仍被奉入了代表中兴名臣最高荣誉的“云台三十二将”之列。为何?

因为卓茂代表了一个用人时代的来临:宣告东汉从平定天下之前的重武统的时代,过渡到了天下平定以后注重文治的时代。这具有巨大的政治意义,而卓茂的被提拔无疑让无数其他人看到了这个信号。

所以说,一把手亲自提拔人,要慎重、要有针对性,考虑要周全:提拔什么类型的人、什么履历的人、什么背景的人等,这通常被组织视作是带有政治意味,代表了组织的用人方向。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