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走路”能降血糖?医生:50岁后常做两件事,血糖或会慢慢降

 清爽可爱 2023-01-28 发布于福建

对于“高血糖”,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它与“高血脂”、“高血压”一并称为“三高”。当身体对糖分的吸收代谢能力下降时,血液中的糖含量会不断升高,慢慢就会形成高血糖。

不过,生活中很多人对高血糖并没有很重视,甚至连高血糖症状也不清楚。事实上,若是对其置之不管,最终会诱发严重的高血糖并发症以及糖尿病。

一直以来,“血糖控制”是很多糖友所面临的难题,为了稳定血糖,大多数糖友不仅会调整饮食,还会坚持进行锻炼。

案例分享:今年57岁的张大妈,是一名高血糖患者,她平时为了控制血糖,除了严格控制饮食之外,还会坚持锻炼。

但前段时间,张大妈却在锻炼期间突然晕倒,被送到了医院,结果检查出了低血糖,并且体内的酮体含量较多,有患上酮症酸中毒的风险。

这个结果把张大妈的家人吓了一跳,他们非常不理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医生在了解相关情况后,发现问题竟是出张大妈的“日常锻炼”上。

据了解,张大妈平时主要的锻炼方式是“走路”,这种锻炼方式强度也不大,非常适合她。可问题是,张大妈为了让血糖更加稳定,每天走路的时间、频率在不断增加,有时甚至能达到日行万步,而她的年龄比较大,承受不了这样的运动负荷,再加上日常饮食的严格控制,这才让她出现了低血糖。

“多走路”能够降血糖?医生:超过50岁的人,走路不宜太多,当心低血糖

《糖尿病学杂志》曾发布过一项研究结果,其中指出,如果血糖高的人在饭后坚持走路,或能够使体内血糖下降20%,减轻胰岛素抵抗,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对血糖有着不错的控制作用。

但医生也提醒道:通过运动来控制血糖要量力而行,尤其是50岁以上的人。因为,超过50岁后,人体的机能已经出现退化,若是进行高强度、高负荷的运动,可能会对身体的其他部位(腰部、腿部)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并且有可能引起低血糖。

50岁以上的高血糖患者,在通过走路控糖时要注意,走路时间最多为30~45分钟。

高血糖患者走路控糖时,还需要注意哪些事?

1.走路前做热身运动——如果不做热身,很容易对身体造成损伤;

2.运动后进行血糖监测——运动后进行血糖监测能够清楚了解自身状况,如果效果不好,要及时调节运动方式;

3.注意运动频率——走路时频率要稳定,切不可一会快,一会慢;

4.不要空腹运动——空腹运动极易引起低血糖。

最后提醒,高血糖患者要重视日常饮食的调节,因为饮食是导致血糖不稳的重要因素之一。平时尽量多吃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热量、高碳水的食物,这对血糖控制来说非常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