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自然活法》四十三讲(10):把自己放在中道上,如实体验和交给

 启明灯 2023-01-28 发布于山西

亲爱的灯芯,

吉祥如意。

当下,

您的感觉如何?


《传习录》第128条

【原文】

黄诚甫问:“先儒于孔子告颜渊为邦之问,是立万世常行之道,如何?”

先生曰:“颜子具体圣人,其于为邦的大本大原都已完备。夫子平日知之已深,到此都不必言,只就制度文为上说。此等处亦不可忽略,须要是如此方尽善。又不可因自己本领是当了,便于防范上疏阔,须是'放郑声,远佞人’。盖颜子是个克己向里德上用心的人,孔子恐其外面末节或有疏略,故就他不足处帮补说。若在他人,须告以'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达道’,'九经’及'诚身’许多工夫,方始做得,这个方是万世常行之道。不然只去行了夏时,乘了殷辂,服了周冕,作了韶舞,天下便治得?后人但见颜子是孔门第一人,又问个为邦,便把做天大事看了。”

01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不诚,不顺乎亲矣。诚⾝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矣。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之道也。诚者,不勉⽽中,不思⽽得,从容中道,圣⼈也。诚之者,择善⽽固执之者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之弗笃弗措也。⼈⼀能之,⼰百之,⼈⼗能之,⼰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出自《中庸》

接下来讲,说“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凡事你要注重感觉,良知啊。感觉好,感觉是定着的,这个事儿成了;感觉不好,这事儿废了。

“言前定,则不跲。”如果你要是说话的时候,你是定的。就是你感觉很好,那你这话说出来是流畅的。

“事前定,则不困。”如果这个事儿,你要准备做决定的时候,准备要执行的时候,你的感觉是舒服的,这事儿你肯定不会出问题,不会遇到困境。

我举个例子,其实好多人,比方说谈生意呢,准备要签这个合同呢。“哎呀,就是难受得不行,一说签合同就心神不定的。”可是呢,觉得我不签吧,又觉得,你说哎呀,朋友”,或者跟他说好了,你说“不签成啥人了,以后咋和他处呀”。好多时候会做这种决定。

或者也不是合同,就是生活里面其他那种事情,你就膈应那个东西。但是这个事你一做,后面接二连三就出不来。我想诸位都很有这种经验的。这叫什么?这就是“事前不定”。“事前不定”,它就会困扰你。

所以我们一直要对自己良知的观照。哎,你看,感觉不好。感觉不好,好,那就那个事先放一放。至少你要先开始格物啊,最起码的,你不能硬着头皮上。硬着头皮上,必死无疑。

“行前定,则不疚。”行动之前,你要是内心是安定的,你内心不难受。

“道前定,则不穷。”学道的时候,你不会穷,叫“穷途末路”,你不会活不出来的,你一定会活出来。

02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同样说的还是上面那一段。就是在下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全方位的支持,你的工作才好做。

“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你能得到上一级的支持,但是,你周围的朋友没人说你好,你在朋友当中取不得信用,人家对你不信任,上级也不会把你当回事。

“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你跟父母关系都那么别扭,朋友也不会正儿八经跟你相处的。他不会拿你当真朋友的。

“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这个时候,你想跟你的亲人把关系维护好,那么你要干嘛?你要“反诸”,调回头来检查你自己,是不是真的有那种体验。

其实我们很多时候,比方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很普遍的一个问题。虽然人人都知道孝道,但是很多人,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他对父母是有抱怨的。虽然他也很爱父母,但是并不妨碍他抱怨父母。

为什么?就是因为他经常在父母那个地方,他把自己的感受给压住了。他有个情绪,他觉得:我不应该有情绪。于是他的情绪就被摁进去了。这个时候干嘛?“反诸身不诚”,你检查,我是不是如实体验。

你如果自己的那种体验,你老是自己骗自己,那你不可能“顺乎亲”的。因为你的那种体验,就是我们讲,感受的那个东西,并没有得到疏泄,并没有得到处理。“反者身不诚,不顺乎亲矣。”

03

“诚身有道。”你想“诚身”,就是自己如实地看到自己的感觉,这个里面也有道。

这个道是什么?“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你要知道你的感觉,你的要求是什么?善的那个地方,它不是信念。不是这个地方就对,那个地方就好。不是这个意思。

“善”,就是你的感觉好,就是你希望是什么,你的诉求是什么,这就叫“善”。就是你知道我的诉求。

“不诚乎身矣。”你不明白你的诉求。很多人不知道,很多人一辈子都不知道在干嘛。

我举个例子,你比如说,有朋友、有一些人过来了。你说:“来来来,喝杯茶。”“哎!不不不不不。”他本来是要来坐这儿聊聊天儿,完全可以坐下来聊一聊。但是,他从来没有观注过自己的感觉。就是他条件反射似的,他说:“不不不不不,不用不用不用,哎!不不不。”

说:“吃个饭。”“别别别别别。”见这种人很多吧。为什么?就是他对自己的那个诉求,对自己的这个感觉,关注不到。他老认为:我要用一个逻辑正确,信念正确的事情来做。所以他那个人生很困惑的。“不诚乎身矣。”

“诚者,天之道也。”你的感觉就是天道,讲的够明白了吧。《了凡四训》上有一句话叫“至诚合天”,你最真实的那种需求,最真实的那种感受,就是天地给你创造万物的原则,就是你一切境遇呈现的种子,是这个东西。“至诚合天”。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就是你对待自己是真诚的,这是人应该做的事情,你们能如实的对待自己,这就是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就是你真实的把自己交给如实的体验,你真实的交给它。

然后“不勉而中”,什么叫不勉而中?就是你勉而努力,你不用努力就收获了,自然而然呈现的,不用努力,就收获了。

然后“不思而得”,说你不用想它就来了,你知道吗?不思而得。“从容中道”,你只不过是从容地把自己放在中道上了,中道是啥?“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节中间,谓之和”。中道是这个状态。所以你把自己放在中道上,后面你就是圣人。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这太牛了。然后“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说现在,我们做这个诚之,如实的观照自己的这个功课,说我们还不会,我们只是努力的去朝这个方向做而已。

04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段太熟了,学、问、思、辨、行。“学问”这个词儿,从这儿来的。

“博学之”,是你要在广泛的。这个地方我解释一下,“博学”并不是我要读很多书。“博学”的意思是,我在各个角度,生命的各个事情里面,都要去学圣人之道。就是放在一切处学,就是叫“生活经典化,经典生活化。”是这么个意思,叫“博学之”。

“审问之”,就是经常有观照。现在人理解“审问之”是干嘛呢?就觉得“审问之”是经常要思考。你思考啥呢?你想想,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思考啥呢?不是思考,这个地方是个观照。“审问之”---回观。

“慎思之”,“慎思之”就是你别随便,你别放纵,别随便。一定要足够认真地观照。

“明辨之”,看清楚。“笃行之”,把它落实,知行合一。正儿八经好好去做,踏踏实实去做。不是凑合地做,随便做,那不行。“笃行之”。跟你的感受合一,“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如果你不能在一切处学,那你没有什么用的,不会带来任何作用,任何措施。“弗措也。”

“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你没有这种回观,没有这种观照。你问上半天,你知道啥?你啥也不知道,不知不觉的一个人,完全对自己没有观照的一个人。一样,“弗措也。”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你对自己慎重的这种观察,你观了半天,你还是啥也不知道,你没有足够认真的这种观察,你还是啥也不知道,所以还是个“弗措也。”

“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你看不清楚也是白看。

“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你没有笃行去做,没有踏踏实实把自己全然地交给良知去做,也是没用的。

05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就是人家,“我要拿出百分、千分的努力。”就这样去做。换句话说,生活当中处处是观照,处处是致良知,处处是“笃行之”,是这种情况。

“果能此道矣。”你要真的全然地是这种观照,全然地知行合一,那么OK,你这个就在道里。

“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你觉得好像脑袋瓜不好用,但是你一定能明白的。

我就说这个事情,这回共修,说成啥我都没想到。有一个人,你看见他,也觉得不怎么精进,但是人家好处是啥?好处是,后来回去人家每天在听课。就是他反应出来的状态,好像就是慢不经心的样子,每天在听课。“ber儿”一下明白了。

他是共修回去一天,在家里边格物呢,忽然就给清楚了。就知道,原来一切都是那个“觉”创造的,原来那个“一切”也都不用自己觉,都是“觉”在觉着,一下就明白了。完了给我发信息,问我是不是,我说:“是,听起来是。我也不能确定,听起来是。”然后“嘎嘎嘎”给我发好几段,我一看,我说是,没错。我说这对了,对了。

他已经自顾自了。他发的时候已经不在乎我怎么回复了,太激动了。非常地随喜,特别年轻这个孩子,八五后的。这么小,特别赞。

所以这儿讲,“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就是你愚还是弱,你都会变得强大的。因为啥?因为你一旦了悟真相,你就获得的是宇宙的力量,真相的力量,得到的是那个。

原来都是靠小我,小我的力量。就我们讲,知识的力量、财富的力量、后台的力量,都是用的这些东西。现在你那些东西都不用了,你用的是宇宙的力量,全然的力量。所以必然是“明”,明必然是强。这是《中庸》第二十章全部内容。

 根据2021年4月3日在太原市素清松茶餐厅的讲座整理

您的每一句话  我们都会认真听

欢迎留言分享 点击这里,说你想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