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凌宗伟:改善师范招生制度是提高教师质量的前提条件

 凌宗伟 2023-01-29 发布于江苏

【异史氏曰】古德莱德在《为称作学校的地方培养教师》的第二章和第八章中不厌其烦地讨论了他们在调查访问的基础上对师范教育变革的十九个假设条件,我以为这些条件对我们第二师范教育改善也是有着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的。尤其是在招生问题上古德莱德认为,必须“致力于'寻找’合适的候选人。”古德莱德认为,必须彻底改变“用标准成绩或智力考试来评估与选择师范生”的方式,建立一种严格的机制“认真地选拔师范生候选人”。他建议:“我们可以学习怎样评估学生的道德品质、性格和其他方面的素质。我们应该开始一个实验的过程。负责教师教育项目的教授在审阅了一组申请人的经历和目标声明并且面试了他们之后就应该拒收那些只获得了负面面评估的学生。”应该说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的师范招生在这方面做得是相当不错的,那个时代的初中有大量的优秀学生选择的中师,这恐怕也是今天不少教育人谈及师范教育引以为荣的一个原因。遗憾的是从九十年代末开始优秀的初中生很少有选择师范的,慢慢地师范学校一个一个地撤并或升格了,招生标准也随着慢慢地下降的,因而虽然一些中师成了高等师范学校或学院,一些师范大学也慢慢地改为综合性大学了,甚至有的师范大学干脆就更名了,师范教育的地位虽然一直叫得很高,实际上却是江河日下,无论是高等师范学校(学院)还是综合性大学的师范学院招收的往往是初高中中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也就成了一种常态,如此,还期望这些毕业生去推动学校变革岂不是做梦,可怕的是还在认认真真地做梦。

古德莱德也清醒地认识到:“就是改善师范生的招生工作,也只能解决很小一部分的问题,更重要的解决方法是更认真的关注那些已经录取和正在参加培训的学生。”这就涉及到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了。他建议,“无论是培养小学还是中学老师的项目,都必须承担起这样的责任:保证参与项目的所有师范生不断进步,获取一个有教养的人所应该具备的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对从事教师教育的教授们来讲,就不能采取以“讲座”的教学形式了。“教育工作者所需要的教育,不是能从讲座式的课程和传统式的书单中获取的。”师范生“应该学习一些认真准备好的教育案例,加上实地观察和学生自己准备的与他们的教学实习有关的短篇案例,而在所有这些学习活动中,都需要加入激烈的讨论和相关的阅读。”我以为果真做到这些,前面谈到的提升学生的应该具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也就在其中了。“教授们也必须保证未来的教师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并能深思熟虑的去探究知识和教学。”所以他建议:“我们需要发展基于教学理念的教师教育课程,而不是基于人为的划分出来的知识体系的必修课。也就是说,我们发展课程设置中每一个组合部分都是为他能为职业教育课程做贡献,而不是因为他可以满足一项具体的内容的要求。培训的社会化过程应该成为一个高度知识性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超越他们之前作为比较被动的修课人的学习经验,成长为帮助他人学习的积极分子。”古德莱德说,在师范生社会化过程中,“我们的主要改革建议是教师教育项目更多的采用同伴群体培训方式(所有人在项目中自始至终呆在一起),让学生始终有机会参与同伴社会化的活动。”“未来的教师有机会探索教学和学校的本质问题,并且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师生涯中,他们将继续自然的开展这种探索。”“教师教育项目必须为师范生提供广泛的机会去超越,只会学习组合好的知识的学生角色成为技能探索又能传播知识的人。”而要做到这些,教授们“必须为学生做出榜样,并希望学生今后做教师的时候也像他们一样工作,这种榜样的作用是职业教育课程中的一个强大的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教授必须为学生做出示范的是一种有推理性的,协作性的,持续改进教学工作的方法,他们必须自觉的做出这方面的榜样,因为这就是未来的教师,在他们今后要承担责任的学校里开展更新活动时所必须使用的方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