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是无数人梦中的江南。千百年来,姑苏城文风鼎盛,造就了无数的风雅,园林之雅、山水之雅、苏作之雅、饮食之雅...... 于苏州人,吃面,就是其中一件风雅之事。 苏州的面馆遍布大街小巷,一家家或大或小、或新或老的面馆,集萃了一代代苏州人对于苏式面文化的传承与坚守。面馆里,藏着苏式百味,也藏着人生百味。 对于吃面这件风雅事,每个苏州人都有自己偏好,偏好某几种浇头,偏好某几家面馆。每每有新的面馆开业,苏州人也会凭着敏锐的嗅觉摸索到,尝一尝浇头、汤头是否地道,值不值得成为回头客。 最近,小i在朋友圈看到,我们的美食文化顾问华永根老师,推荐了一家苏式面馆里的新秀——姑苏桥·文人苏式面馆。 ▲华永根老师的朋友圈分享 华老师描写的面馆环境和各种特色浇头,一下子勾起了小i的好奇心。于是乎,一场说走就走的寻鲜之旅,就这样开启了。 推开姑苏桥面馆的大门,你会发现,这里将古时文人墨客的风雅延续至今。 在这清雅的一方空间里,苏式生活的细节无处不在,师承古制而出新意。 目之所及,有石雕点缀,云柱静陈,花窗壁立,一堂素雅的明式家具,气息自与先人相接;耳之所闻,有昆曲之音,评弹之乐,琴箫之鸣,一室悦耳的山水清音,雅趣自与古人相近。 还有一处随形奇木,三两疏朗湖石,再佐以几种时鲜插花、时令瓜果,理想中的的苏式生活,大概就是如此吧!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苏州人对于一碗面的品质,是极其严苛且挑剔的。从汤到面,再到浇头,都必须选用最新鲜的食材烹制而成。 姑苏桥面馆的出品,经得起老饕们的挑剔。汤清爽透亮无杂质,面爽滑筋道有嚼劲,码在碗里如“鲫鱼背”。 各种浇头,更是苏帮菜肴的“小集锦”:焖肉、爆鱼、爆鳝、虾仁、猪肝、香菇炒素、雪菜炒肉,甚至还可以是松鼠桂鱼、母油船鸭等“硬菜”......光看名字,已令人垂涎。 肥糯的新鲜黄鳝,开背去骨,切成整齐的段,入油锅“爆”至金黄酥脆,再浸入秘制汤卤里。 吸饱了汤汁的爆鳝,脆中带一丝酥软,咸中带一点苏式的甜,佐一碗精致的白汤面,细嚼慢咽,江南的风情,丝丝入喉。 鲜嫩的新鲜猪肝,改刀切成厚片,用生粉上浆。锅里一阵浓油赤酱,爆炒入味。吃起来嫩滑无腥气,酱香浓郁。 那几缕秘制的姜松,点缀在猪肝上,蓬松酥软,鲜甜可口,即开胃又解腻。 大闸蟹是苏州秋日的一大时令,古人赞其“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至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 追求极致味道的苏州人,只取大闸蟹的蟹黄和蟹膏,以小火煸炒,逼出油脂和香气。 一碟落日般的橘红色,倾覆在洁白的面条上。均匀搅拌,一箸入口,满口的胶糯和异香,浓醇的甘美滋味绵绵不绝。 半只鲜嫩的小麻鸭,用母油(即三伏天酿造的头道酱油)上色,佐以猪脚、火腿、香菇、藕饼等食材,在砂锅中慢炖足足四小时。 炖至汤色枣红、鸭肉酥烂脱骨,将煮好的小阔面放入砂锅中。端上桌的砂锅冒着腾腾热气,小阔面吸饱了浓郁的汤汁,极其入味,这一锅温暖的滋味,最宜在秋冬享用。 姑苏桥虽是苏式面馆,但这一碗特色糟肉馄饨,却也做出了“名堂经”。 五花肉、皮冻和糟肉巧妙搭配成馄饨馅,入口是淡淡的酒糟香,肉馅肥瘦得宜,高汤清澈鲜香。漂浮着的蛋皮丝和火腿丝,也舍不得放过。 ![]() 苏州,是一座诗意与烟火交相辉映的城市。而姑苏桥就是这样一家诗意与烟火兼得的面馆。静坐于古朴雅致的环境中,泡一壶茶,笃笃定定吃一碗地道姑苏味。美食入胃,而风雅入心。 姑苏桥·文人苏式面馆 价值200元储值卡 免费送,共2个名额! 参与方式 |
|
来自: 常熟老李jlr5mr > 《美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