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雄才大略:从辽沈战役就可以看得出,他的个性很适合做统帅

 烛下青史 2023-01-29 发布于云南

毛主席为何能够带领解放军突破重重难关、扭转乾坤、成为历史上的伟大领袖?因为毛主席具有成为统帅的气魄和个性,在解放战争中,毛主席的用兵之神和果断决策让无数人望尘莫及。

首战东北,定位精确

济南战役的胜利为解放军增添了士气,也意味着国共双方的大决战从此开启。在决战之初,敌我双方的力量并不平衡,蒋介石自信的认为,国民党在人数和军备装备上是具有绝对优势的。

而此时的毛泽东不慌不忙反而胸有成竹,因为他心中藏着一个逆转局面的方法。此方法的关键之处在于首战地点的选择,经过多方面考虑和征求意见,毛泽东将首战地点定位在了东北。

因为首战如果在华北展开,容易出现腹背受敌的局面,驻扎在东北和华东地区的国民党军会从两个方向向华北支援,这显然是对解放军不利的。同理,华东也被排除在外,因为蒋介石很有可能趁支援华东的机会实现战略收缩计划。

此时东北和华北、华东相比,情况就不同了。虽然国民党军队并没有从东北撤出,但由于华北和华东地区处于战略相持状态,如果两方在东北开战,其他地区的国民党军难以迅速实现支援。

因此,毛泽东决定首战必须要定位在东北。这项决策是英明的,更是伟大的,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首战的定位很可能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

民主心胸,决策果断

东北地区国民党的兵力主要分布在沈阳,长春,锦州这三个地方。战略计划定制之初,毛泽东率先征求意见,集思广益。林彪提议,先从东边开始攻打长春。但事实并不像林彪所想的那样容易,长春久攻不下,为了避免耗费更多精力,林彪再次提议向锦州出发。

虽然林彪的提议经过再三改变,毛泽东还是亲自下发电报,重视民主原则,同意了林彪的决定。此时,国民党内部就东北到底该不该继续停留这个问题而引发争执,一时间难以决断。

敌人的犹豫,就是为我方创造机会

毛泽东立即令林彪率领解放军向锦州出发,刻不容缓。战争的激烈和情形的改变让林彪有些担心,此时他又把目光移向了长春。幸好,林彪的犹豫不决,也是毛泽东提早就预料到的,毛泽东要求林彪此时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不得改变计划,并派罗荣桓协助林彪。罗荣恒性格耿直,恰好能与林彪优势互补。

在毛泽东的果断决策下,林彪带兵直击锦州,国民党方被打得措手不及,陷入被动。东北野战军以视死如归的精神冲锋陷阵,虽伤亡不小,但一举拿下锦州。此战具有重要意义,锦州战役获胜意味着我军在东北掌握主动权,同时截断国民党北上的关卡。

出其不意,用兵灵活

在辽沈战役中,从商讨、指挥到决策的过程中,都能看得出来毛泽东具有着平常人没有的魄力和胆识,既懂得团结一致,尊重他人意见,心胸宽广,又能在关键时刻把握大局,果断机敏。也只有这样,才能担当军之统帅的重任。

毛泽东的用兵之计可谓灵活多变,出其不意,难以捉摸。从客观实际来讲,国民党的人数和装备都不输东北野战军,最终结局却让蒋介石追悔莫及。

因为毛泽东懂得抓住每一个机会,在敌人犹豫不决时,毛泽东总能果断出击,让对方陷入被动。

在敌人信心十足时,毛泽东总能出其不意,让人意想不到,反败为胜扭转战局。毛泽东个性突出,指挥得当,敢想敢做,始终在战场上把握全局,得民心得军心,统帅之位非毛泽东莫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