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二三介绍辽沈战役(一)

 兰州家长 2023-06-16 发布于甘肃

一个关键点:攻占锦州

文章图片1

一、为什么是锦州

首先要提到的是辽西走廊。上图可以看到:背靠辽西山地,东临辽东湾,形成一条长达150公里,宽10公里左右的狭长平原上。这个平原的南端起于万里长城的起点山海关,北端就是锦州城。在地理上,它被称为辽西走廊。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锦州-山海关一线的铁路在这种情况下都是必争之路。

二、而为什么是锦州而不是山海关呢?

1、是因为锦州处于辽西走廊的北边,是东北的门户,山海关处于辽西走廊的南端,是华北的门户。 而辽沈战役是以东北地区为重点的战役,所以作为东北的大门,攻占锦州是首要之选。

2、锦州是多条铁路的交汇点,是非常重要的交通枢纽。 而且是东北国民党坚固设防的重要城市。驻有国民党第93军和新8军等部6个师及由沈阳空运来的第49军两个团的兵力,共计10万余人,而山海关相对较小,现在也仅仅是秦皇岛的一个区。

3、三大战役主要是以消灭国民党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而占领山海关,国民党除了营口还有葫芦岛等海上通道可以撤退。

4、更重要是东北野战军主要军事力量集中在长春沈阳附近,山海关相较锦州战线更长,行军后勤战线更长,不利集中歼灭敌军。

5、山海关更靠近华北傅作义部,攻打山海关更容易收到傅作义部的支援,会大大增加战役难度。

三、是锦州还是长春?

当时东北国民党军主要兵力布置在锦州(10万余)、沈阳(20余万) 、长春(10万余) 三个孤立点,其中长春已被合围,沈阳锦州未被包围。

辽沈战役发动前,东野主力远在长春以北。国民党如决定全军收缩于锦州,沈阳国民党军可通过铁路迅速南下,长春国民党军如突围后也可通过铁路迅速南下,及时长春突围不利,三处集中到锦州的国民党军将近30余万,如此国民党就有进、守、退三策。进可等待形势变化,获补充后再次进军,争夺东北。守,可与华北傅作义部形成犄角之势,相互支援,堵住解放军进军关内通道,华北无忧。退,一旦形势不利,可将数十万国民党军撤入关内,加入任何一个战场,这对解放东北华北和全国造成巨大阻碍,也将会极大改善国民党的被动战场态势,极大推后解放战争的进程。而只要解放军在沈阳长春国民党撤退前,率先占据锦州,就等于锁住东北咽喉,彻底隔断东北与华北国民党军联系,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以上是毛主席和军委中央的战略部署,但以林彪为首的东野却顾虑重重。所有人都觉得毛主席的手笔实在是太大了,因为大部分人都认为长春才是东北野战军下一个目标,打锦州,相当于把长春和沈阳甩在后面,这是一种很冒险的行为。

不过大家都觉得,毛主席的想法在战略上其实没什么问题,只是在实际中去实现它却困难重重。

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锦州是东北的门户,蒋介石不会丢弃,定会拼死防守,范汉杰率领的锦州、锦西守敌有十五万人,城防坚固,攻坚作战十分困难。

第二,华北傅作义集团和沈阳卫立煌集团都可能增援,形成东西夹击,如果打锦州久攻不下,那锦州就会变成第二个四平,而且最后的结局会比四平糟糕得多。

第三,南下作战,相当于远离大后方,后勤补给线拉得太长,很容易被敌人切断,没有了粮食弹药的供给,攻击锦州的部队很有可能因此全军覆没

林彪没有下打锦州的决心,给军委中央的复电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目前的情况打不了锦州,还是先打长春,以攻城打援的方式同样可以拖住卫立煌。根据林彪的部署,他攻城攻的是长春,打援则打的是沈阳。在他看来,一旦长春被围困,卫立煌一定会让沈阳的军队增援,而在沈阳,刚好有一支林彪做梦都想解决掉的国民党军精锐。那就是国民党在东北的头号王牌主力——廖耀湘的第九兵团。

林彪觉得,廖耀湘如果龟缩在沈阳城内,依托着沈阳那种变态的防御工事,想打掉他几乎不可能,所以最好把他引出来,在野外干掉他。

廖耀湘其人,与其说他打仗强悍,倒不如说他打仗精明,跟有“东方隆美尔”之称的新一军军长孙立人有的一拼,如果他是东北国军统帅估计压根不会管长春,但是卫立煌下令,他绝对会去。如果东野对长春发起猛攻,卫立煌一定会让廖耀湘增援长春,到时候就可以从容不迫地收拾第九兵团了

军委中央的复电很快就被送到了林彪的办公桌上,内容小编记不住,反正概括起来就是这意思:考虑到东北野战军尚且缺乏攻击大城市的经验,打长春也好,可以获取这方面的经验。

军委回电的语气很平实,是一种公事公办的口吻。但以林彪对毛泽东的了解,觉得主席同志在起草电文的时候心里一定非常不爽,倒不是因为林彪否决了他提出的作战计划,而是出于一种不甘心。

毛泽东认为,林彪的东野有百万大军,卫立煌手下的部队也就不到六十万,如果你林彪连锦州都搞不定,让国军主力撤退到山海关内,到时候卫立煌和华北的傅作义联手,那我们怎么收拾啊?

如果林彪在几乎两倍兵力优势下都没有对东北的敌人达成全歼,毛泽东这种雄才大略的人怎么会甘心?但是毛泽东毕竟是一贯坚持军事民主,即便是林彪不贯彻他的意图,毛泽东还是选择了尊重他的意见,表示可以让林彪先打长春试试看。

不久,长春战役正式打响,东野副司令员萧劲光率领东野两个纵队六个独立师共十万余人杀向长春。与此同时,林彪在沈阳到长春的沿线部署了八个纵队,摆好阵势等着廖耀湘自投罗网。

驻守长春的是国民党第一兵团,司令郑洞国。第一兵团主要由中央军嫡系新七军,原滇系部队第六十军,然后就是一些地方杂牌部队。林彪选择打长春原因不仅是因为打长春容易部署,风险小,而且驻守部队的战斗力相对锦州也稍薄弱。

但是东野司令部显然小看了长春的防御工事,要知道,战斗力再差的部队一旦躲进了坚固的工事,那就比精锐部队还难对付。在日本侵华时期,长春是“伪满洲国”的首都,日本在长春苦心经营多年,将其变成了一座超级堡垒。在长春城内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长春市内的主要建筑都拥有一米多厚的钢筋混凝土墙和屋顶,街区的主要道路宽度达到了六十米,极大的射界空间使得守城的敌军极易发挥火力优势,而且城内的各个军事据点还有坑道相互连接,互为呼应,这些再加上第一兵团的十万余名官兵,组成了长春市号称全国之冠的强悍防御体系。

长春外围战斗结束以后,东北野战军才真真正正领教了长春防御工事的厉害,长春就像一块死硬死硬的石头,攻不破也啃不动;而且,东野的打援部队对廖耀湘守株待兔,廖耀湘就是不出来,从这点可以看出,即便是卫立煌也认为就凭长春的全国最强城市防御,对付东野的进攻不成问题,何必让廖耀湘去出这个头?而且利用长春这样的一座孤城,就牵制住了中共最强的东北野战军大部,在南京的蒋介石对这种局面也是可以接受的。

长春的攻击举步维艰,林彪就此察觉到,长春也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好打,他不得不重新审视目前的战略计划,他在办公室里踱步,一面命令萧劲光停止进攻,改为将长春团团围住;一面重新拿出毛泽东之前的电报仔细阅读起来。毛主席在此之前就先打长春还是先打锦州的问题跟林彪反复致电讨论多次,其中有一份电报内容,小编觉得非常值得玩味,不妨摘录其中一段电文如下:

我们同意你们先打长春的理由是先打长春比先打他处要有利一些,不是因为先打他处特别不利,或有不可克服之困难。你们所说的攻打沈阳附近之困难,以及入关作战之困难等,有些只是设想的困难,事实上不一定有的。.......在对目前的干部中,只能说在目前情况下先打长春比较有利,不应当强调南下作战之困难,以免你们自己及干部在精神上处于被动地位。

军委中央1948年4月22日电(摘录)

毛泽东在此之前的电报虽然说同意了林彪攻打长春的提议,但是从他的复电看,毛泽东仍然认定南下攻取锦州才是上上之策。1948年7月29日,林彪,罗荣桓并刘亚楼致电军委中央,表达了东北野战军愿意接受主席的意见,南下攻取锦州。

东北野战军向军委中央汇报的攻打锦州的电报很快就得到了回复,1948年9月,毛泽东在电报中指出:“要置沈阳长春之敌于不顾,确立你们南下攻取锦州——山海关——唐山一线的决心,确立你们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即在卫立煌全军来援时敢于同他作战......

1948年9月12日,林彪率领东北野战军南下锦州,并且,他只带了单程的汽油,还有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这说明,林彪是抱着必胜的决心,誓要夺取锦州,进而取得东北战局的主动权。

四、攻占锦州

文章图片2

1948年9月7日,毛泽东主席代军委中央为东北野战军制定了辽沈战役作战方针,提出了“攻锦打援”的战略部署。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南下北宁线发起辽沈战役,连克昌黎、北戴河、绥中、兴城、义县等地,25万大军直逼锦州。 为解锦州之围,国民党组成“东进兵团”和“西进兵团”,企图从锦西葫芦岛和沈阳两个方向夹击锦州。

为此,10月10日,毛主席再次向东北野战军首长强调了攻锦作战的重要性,指出“你们的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锦州作战方面,求得尽可能迅速地攻克该城。即使其他目的都未达到,只要攻克了锦州,你们就有了主动权,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一指示,坚定了东北野战军攻打锦州的信心和决心。 东北野战军攻锦打援部署最后确定后,东总指挥机关根据锦州敌情、地形,确定攻城部署:以2纵、3纵和6纵17师、炮兵主力和坦克团组成北突击集团,以7纵、9纵,配属炮纵一部组成南突击集团,从南北两个方向实施主要突击;8纵配属1纵炮兵团由东向西担任辅助突击。战术上,充分运用义县战斗中挖交通沟的经验,尽可能使进攻出发阵地逼近国民党守军防御阵地。

各攻城部队经过充分准备,于10月9日开始向锦州外围据点发起攻击。经过激烈战斗和反复争夺,至13日,北突击集团第2纵队攻占城西北的合成燃料厂、十二亩地、黑山团管区等据点;第3纵队第7、第8师和第6纵队第17师攻占城北的配水池、大疙瘩(亮马山)等据点。南突击集团的第7、第9纵队攻占炮台山、罕王殿、双山子、松山、大岭、老爷庙、南山等外围阵地,前出至女儿河北岸。第8纵队攻占紫荆山、百官屯、北大营,进迫城东关。至此,东北野战军控制了锦州外围有利地带,锦州城区已处于攻锦部队瞰制之下。

为确保主力部队攻克锦州,东北野战军在扫除锦州外围据点的同时,分别在塔山和彰武、新立屯地区进行了阻援作战。

文章图片3

10月14日11时,攻锦部队向锦州城发起总攻。近千门火炮集中向锦州城垣实施轰击。各突击集团在炮火掩护和坦克配合下,发起全线猛攻。在主要突击地段担任攻击的第2纵队第5师,通过挖交通壕迫近锦州城守军防御阵地前沿,在总攻发起不久即首先突破城垣进入巷战,

文章图片4

随后北突击集团第2纵队主力沿惠安街、良安街突进;第3纵队主力由伪省公署东侧突破城墙入城猛插;第6纵队第17师沿突破口北侧投入战斗,攻入纵深,从康德街、大同街向市内攻击;坦克队也随同北突击集团突入城内,协同步兵作战。南突击集团第7、第9纵队涉过女儿河、小凌河,同时突破锦州南面城防,沿牡丹街、中央大街向纵深发展。东突击集团第8纵队也从瓦斯会社方向突入城内。各突击部队入城后,穿插分割,迂回包围,与国民党军展开激烈的巷战。广大指战员不顾国民党军飞机的轰炸、扫射和城内守军的拼死抵抗,英勇冲杀,以火力、爆破、突击相结合的战术,逐个攻破各核心据点。至15日18时,经31小时激战,东北野战军全歼国民党守军10万余人,解放锦州,取得了辽沈战役的关键性胜利。

战后,被俘的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感慨地说:“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

从9月12日东野南下锦州,到10月15日锦州全境解放,仅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直接攻城更是仅用了1天多时间,大大出乎人们预料,极大地增强了我军的士气和信心。

锦州的解放,也完全封闭了东北国民党军从陆路撤向关内的通道,实现了“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战略构想,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