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学堂故事】梅溪:中国人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校(作者:徐本仁)

 黄之中 2023-01-30 发布于上海

梅溪:
中国人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校

徐本仁

鸦片战争以后,官学名存实亡。洋务运动的一些代表人物,把兴学作为富国强民的重要手段。1895年甲午战争之后,大量西方的社会科学传入中国,使中国的教育发生了一定的变革,1902年公布的“壬寅学制”和1904年施行的“癸卯学制”就是明显的标志,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修业年限、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及相互衔接关系。这一学制的施行,标志着封建传统学校的结束,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而早在施行“癸卯学制”的20多年前,在上海的老城厢,就已有这样一所施行新学制的学校,它就是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所新式学校——正蒙书院(后改称梅溪书院)。

图片
教育救国 张焕纶筹资办小学

图片

梅溪书院的创办人张焕纶

梅溪书院的创办人张焕纶,字经甫,号经堂,1846年出生于上海县城内梅溪弄一个书香门第,幼年随父识字读书,青年时入龙门书院求学。在龙门书院,他并不拘泥于迂腐空疏的义理、考据,而是热衷于与国计民生有关的经世之学。在学习经书之余,他对地理学、军事学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中国边界战事依然频繁的当时,这两门学科成为很多爱国志士留意考究的对象。张焕纶钻研这两门学问,其意正是为了借此“为经世之本”。

张焕纶一方面耳闻目睹了外国侵略者欺凌、掠夺中国人民的种种暴行,一方面也痛切地感受到当时中国的愚昧落后,雪耻救国与启蒙发聩两种思想同时在他心中潜滋暗长。然而,救国雪耻的力量何在?方法何在?他像当时很多志士仁人一样,在黑暗中思考求索,种种救国的方略在他心中酝酿。

他曾向两广总督张之洞建议,为对付西人的新式枪炮和边患频仍的局势,要加强防守,广求边才;他也曾向即将接任驻英法公使的曾纪泽提出,面对英国势力顶峰已过,俄国势力急剧扩张的形势,宜“固结英好,以弭俄患”。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878年张焕纶已言明,西方富强之本不在“炮械之利”,而在于先进的政治制度。由此,他明确地提出了教育救国的思想。

他向曾纪泽提出了“教者政之本,教成政则”的思想,并满怀信心地指出“世运无盛衰,转移人才始”的规律。其实这也是他创办正蒙书院以至毕生致力于新式教育的原因所在。然而,办教育应从哪里着手?张焕纶感到启蒙必须从小开始,所以他决定从小学办起。

1878年12月,张焕纶在上海县城小西门的梅溪一侧,创立了正蒙书院。

图片

1884年上海租界城厢全图中标注的梅溪弄

除了张焕纶外,还有他在龙门书院的同学沈成浩、徐基德、范本礼、叶茂春、张焕符等,他们分别任教数学、化学、舆地、体育等课和管理校务。书院经费全由私人捐助,各位创办人或出房屋、或出钱钞、或捐助校用杂物。

书院初创时,由于缺乏经费,教员教书纯尽义务,均不取报酬。开始,社会上对书院持怀疑态度,入院就读的学生很少。经教员、校董动员,并送自己子弟入学,才有四十来名学生。后来,由于办学成果显现,学生逐年增加,到1882年已有学生近百人,成为一所颇具规模的学校。这一年,苏松太道邵友濂因钦佩张焕纶执着的办学精神,拨银4200多两,钱6000多缗,为学堂改建校舍,还新建了洋文书馆,并聘请了通晓西文的人员任教。这样,正蒙书院已成为一所公办的学堂了。此时,张焕纶向邵友濂建议:书院“考其地,正当县志梅溪故址”,改称梅溪书院为妥。邵友濂同意了这一建议,1882年,正蒙书院改名为梅溪书院。1902年,清廷令各地书院改为学校,梅溪书院又改为官立梅溪学堂,次年又改名官立高等小学。

图片

1912年改为市立初等小学,不久改称上海市立梅溪小学校。

图片

梅溪小学校校舍

图片

1914年梅溪小学校学生合影

图片

1928年梅溪小学校编辑的校刊《梅讯》

图片

20世纪30年代,上海特别市市立梅溪小学校师生合影

1946年,梅溪小学更名为上海市第四区中心国民学校。

图片

上海市第四区中心国民学校教职工合影

1950年改为蓬莱区第一中心小学,1956年改名蓬莱路第一小学。

图片

列队整齐的蓬莱路第一小学学生

1984年拆除旧校舍,建造五层钢筋水泥楼房。1986年新校舍落成,恢复梅溪小学原名。2000年,梅溪小学迁永宁街20号,与永宁街小学合并,沿用梅溪小学名称。

图片

图片

图片

成绩卓然 冯国璋颁匾作表彰

正蒙书院虽然沿用了旧式书院的名称,但教学目的、内容、方法都与旧式书院有很大的不同。张焕纶明确规定,“不授帖括,以明义理、识时务为宗旨”。学校课程设置、学生组织管理、作息制度都参照西方学校。课程有国文、舆地、经史、时务、格致、数学、歌诗等,1884年后又增设了外语(英文、法文),还有内容丰富的体育游戏课。教学方法也与旧式书院迥然不同。因之,师生关系比较融洽,不再像旧式书院里师生之间俨若猫鼠的关系。

在学校中,张焕纶要求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和军事训练。中法战争爆发时,他让学生接受军训,并带领学生夜巡城厢。市民们在夜深人静之时,只要听到整齐的脚步声,便知道是梅溪的学生在夜巡。

张焕纶在学校里废帖括、讲时务、教外语、进行军训,激起了封建士大夫的强烈反对。然而,张焕纶的改革毕竟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最终还是得到了社会的肯定。1917年12月梅溪小学举行建校40周年纪念会,临时大总统冯国璋特颁匾额,上书“成绩卓然”,江苏省省长齐耀林也颁发了“学津先觉”的匾额,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则作了“吾国教育上海发达最早,而上海教育梅溪实开其先”的题词,可见梅溪学校在当时的地位。

图片

图片
图片
初露才华 胡适就读新学堂

1904年2月,14岁的胡适随三哥来到上海。这年春天,他来梅溪学校就读。由于初来的学生以前没有学过算学和英文,因此,梅溪以学生的国文程度作为分班的标准。先生问胡适可曾开笔做过文章,一身乡下人打扮的胡适回答说“没有”。于是先生就把他编入了第五班,并发给了他三本文明书局编印的课本:《蒙学读本》《华英初阶》和《笔算数学》。第五班是学校中最低的一个班,相当于小学一年级。

图片

胡适

初夏的一天,教《蒙学读本》的沈先生读书时念了一段引语:“传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接着,先生说这是《左传》上的话。没等先生讲完,胡适就拿着书走到先生桌前低声说:“这个'传曰’的'传’是《易经》的《系辞传》,不是《左传》。”沈先生脸红了,问他读过哪些经书。胡适回答说除了读过《易经》外,还读过《诗经》《书经》《礼记》。先生脸上露出赞赏的神色,出了个“孝悌说”的题目让胡适做做看。不多时,胡适写了100多字交了上去。先生看了,即将胡适领到了楼下的二班。这样胡适一下子从第五班升到了第二班。

不久,二哥从武汉给胡适带来了《明治维新三十年史》《新民丛报汇编》等维新派的书。以前胡适从没接触过维新学说介绍和提出的改良主张,这使胡适颇有振聋发聩之感。回到学校,他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几个同学也争相传阅,并常在一起议论维新一类的话题。一天,有位同学借来了一本邹容的《革命军》,胡适到上海不久就听到许多关于《苏报》案邹容在狱中不屈不挠的斗争事迹,因此读《革命军》时一种崇敬的心情油然而生。大家决定将书抄下来。于是,每晚在舍监查夜过后,胡适和几个同学偷偷起床,借着烛光,抄完了全书。

这期间,上海滩发生了一个宁波木匠被一名俄国水兵无故砍杀的事件。胡适说:“上海道袒护沙俄侵略者,我们写信骂袁树勋一顿如何?”这一建议立即得到众人的赞同,并决定以匿名的形式写。信发出后,解了胡适等人心中的怒气。1904年底,胡适等4人因成绩优秀,学校准备送他们去上海道衙门参加考试。胡适和另两人决定罢考。为了不让学校知道,他们在考试前就离开了学校,让上海道出了不大不小的洋相。第二年春天,胡适进入了上海的澄衷学堂。在那里,胡适又读了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和梁实秋的《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等著作,这为他后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奠定了思想基础。

图片
图片
利用矛盾 地下党发动“总请假”

张焕纶的“雪耻救国”思想深深地影响着梅溪的教师和学生,激励着他们顺应历史潮流,参加救国爱国的社会活动和革命斗争。

1919年北京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5月7日下午,上海各团体,学校、商帮在西门外公共体育场召开国民大会声援北京学生,到会者超过2万人。梅溪小学的120名学生作为唯一的一所小学的代表,与众多的大学、中学的学生一起参加了集会。整个会场群情激奋,口号震天。

图片

图片

1948年11月,混在教育界的国民党CC系与三青团之间的矛盾加剧,他们都想借群众的名义来压倒对方,以维护自己所谓的“威信”。上海教育界的中共地下组织,决定抓住这个有利时机,领导和发动群众,以“总请假”名义进行一次罢教斗争。

11月中旬,三青团为了打击国民党CC系,以市“小教联合会”的名义召开教师代表座谈会,表示他们对教师的关怀与同情,企图往自己脸上贴金。梅溪小学的陆矛岗老师按照地下党的指示,利用这次会议揭露敌人,发动群众。那天,会议主持者假惺惺地说,如今物价飞涨,政府又想不到大家,想听听各位的疾苦与要求,并表示可以代表教师联合会要求政府改善教师的生活待遇。于是与会者议论纷纷,诉说小学教师的困苦,且有的人情绪比较激动。陆老师当即抓住这个机会,站起来发言说:“既然联合会如此关心我们教师的生活,那我们要求提高薪金,增加配给物品,以救燃眉之急。大家应该说干就干,现在就设计印发一张表格,交给与会代表带回校去,发动教师签名。如果达不到我们的要求,那么我们就向中教看齐,小教界也只得来个'总请假’!”代表们听了陆老师的发言,热烈鼓掌表示赞同。于是陆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起草请愿要求,并设计油印表格,分发给每一位代表。这下,会议的性质变了,三青团攻击国民党CC系,笼络人心的会议,变成了我们地下党发动教师进行罢教斗争的动员会。会后,代表们将表格带回学校,各校教师得到消息,都踊跃签名。

两天后,国民党CC系的学校掌权者,为了对抗三青团,欺骗教师,也以他们的外围组织“教师联谊会”的名义,召开全市公立小学教师代表会议,也说是关心教师,听取意见。陆矛岗老师第一个站起来发言:“我们公教人员目前生活十分艰苦,物价还在飞涨,实在活不下去了。政府当局应立即拿出办法来,改善我们的生活,否则我们也只能像中教一样'总请假’了!”陆老师的发言,刺痛了上海市教育局局长李熙谋。他竟然怒形于色,指着陆老师大声问道:“你是什么学校的?叫什么名字?”陆老师镇定地回答:“梅溪国民小学的陆矛岗。”李熙谋记下了陆的姓名和校名。他的蛮横行径,激起了与会教师的强烈不满,大家纷纷站起来责问他:“为什么要问人家名字?”“是不是想报复?”李熙谋非但没能把代表们的不满情绪压下去,反而激怒了与会教师代表,最后会议通过了“总请假”的决议。全市市立小学教师“总请假”三天后,市教育局被迫答应了大家提出的部分要求。

一百多年来,梅溪为国家培养了众多的杰出人才,校友遍布国内外。如美国教育委员会委员徐百益、中国药理会副理事长吴宗光、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陈铎、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等,都曾就读于梅溪小学。

图片

1992年拍摄的梅溪小学新校舍

图片

搬迁至永宁街的梅溪小学

图片

文章来源:上海地方志办公室网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