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我在学习北京天利考试信息网编写的《高考小说阅读通关教程》,收获颇丰。这本书提到了“小说阅读四步法”,可操作性很强,我认为就算是小学生(高段),也能听得懂,用得上。因此,整理了文字,分享给大家。“脉”就是小说的情节。情节的单位是事件,事件与事件之间的衔接、转换,需要其他因素参与,共同推动情节发展。1.叙述(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叙述腔调、叙述节奏)“情节”要素的最终目的,也是为小说的主题服务。所以在做有关“情节”的题目时,时时考虑情节的设置与主题的表达,是答对的关键所在。“旨”就是小说的主旨。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小说的各个要素,归根结底都在为阐发小说的主题服务。因此,把握小说的主题,应该是阅读小说的最高目标。我们该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作为读者,还是需要回归文本,推敲小说中的诸要素。1.环境(环境不仅仅是故事的背景,它也是与故事的主题息息相关)2.人物(小说中没有无缘无故出现的人物,每一个人物的出现,或是正面体现小说主题,或是侧面映衬小说主题,都与小说主题的凸显息息相关)小说题目虽然多是主观题,但在答题中依然摆脱不了客观性的约束,如果完全不顾客观性,纯凭主观作答,很有可能失分严重。遵循合理的思维逻辑,通过科学的思维路径,检视文本,得出答案,合理作答。1.对题干的关键词进行提炼,明白题目在问什么。把“日常”语言还原成文学术语,让个性的问题对应上共性的知识。2.还原后,便是和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匹配。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判断出题人的命题依据和考查意图,与命题人达到思维上的“合拍”。3.进入“文本验证”环节,即在小说中找到“白纸黑字”的证据,佐证自己的观点。因为主观题的“客观性”的根本来源是文本,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去分析题目,都要在文本中找到具体的证据,如果找不到具体的证据,那么无论是多么精彩漂亮的回答,都是一厢情愿的“自说自话”,“自说自话”,难以达到服众的目的。答合其规,是指在答题时,要按照一定的答题标准,采用规范的术语作答。全国卷的标准答案都是以“必备知识+文本分析+结论”的方式组织的。答题必须做到有理有据有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