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辽北老故事」三年鏖战辽北 红旗插遍前沿(八)|锦州|守敌|铁岭|指挥所

 烟水散人 2023-01-31 发布于江西

东北解放战争发展到1948年上半年,形势已发生根本变化。国民党军虽三易主帅,多次增援、扩编,却不能挽救每况愈下的被动局面,被压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块孤立地区的十二个据点内。而我解放区面积已占东北总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七,辽北除铁岭、法库、新民尚有一部敌占外,其它地区全部解放。


围困长春

1948年初,由于东北战场局势的迅猛发展和变化,东北我军各军区及分区部队进行了调整。同年2月,辽吉一分区司令员赵东寰调任辽吉军区独立第十师师长,分区十三团同时编入独十师,结束了在辽北两年多的斗争生活,荣升为野战团队。一分区司令员由原副政委曾敬凡接任。3月,辽吉军区拨一个营,与昌图等县大队合编成一分区新十三团;同时分区决定原骑兵十五团下马,改编为步兵十五团。根据辽吉省军区指示,一分区新十三团、步兵十五团各应迅速扩大到2000人,十四团扩大到2500人,昌图、铁岭、法库、新民四县大队均达500人,康平、前旗各达250人。

这一时期,辽北地区仍处于对敌斗争最前沿,尤其铁岭、法库、新民靠近沈阳一带还是接敌的前沿区。东北我军包围沈阳及其外围卫星据点,封锁交通、断敌生活资料是瓦解敌人收复沈阳的重要步。所以,1948年3月以后,一分区的主要任务是配合野战主力部队对铁岭、沈阳、新民之敌进行军事封锁和经济围困,坚决消灭出城抢粮、骚扰之敌。为此,一地委、一分区在《对围困封锁敌人与保卫麦收的指示》中指出:包围、封锁、围困沈阳及其外围据点守敌,是一场尖锐复杂的斗争,其根本目的是断绝敌人一切粮源、资源,以造成其混乱不能生存之条件,瓦解其士气。因而必须动员党政军民全体力量,展开以军事斗争为主的全面的对敌斗争,要求有关各县成立对敌封锁委员会,县区武装主要力量应用于困敌、保粮和缉私活动,分区兵团应集中力量打击沈、铁、新出城抢粮盗物之敌,并制订配合主力部队封锁敌人之工作计划。

1948年3、4月间,一分区部队首先在法库桑林子村歼灭敌骑兵二旅少校参谋主任以下40人,肃清了这一带的残敌,接着又围剿月牙泡、双井子地区国民党军部及地主武装35人。4月底,十四团驻守法南辽河北岸依牛堡子村,与河南岸祝家堡子、石佛寺、马门子一带的敌人对峙。敌控制着河南渡口。某日凌晨四时,敌人在夜幕掩护下渡辽河,突然向我发起攻击。十四团驻姑子庙的一营一连警戒排哨最先与敌交火,并迅速向团部报警。十四团各营相继展开,重机枪连设在一营阵地,炮兵连在村北延伸射击。经过数小时激战,敌抵挡不住我猛烈反击,丢下尸体几百具,狼逃逃回河对岸。

与此同时,前沿各县封锁委员会也积极开展工作,重点放在产粮较多又容易走私的地区,并经常与分区兵团、敌工部、城工部取得联系,统一步调,协同行动;前沿各县区武装在分区部队帮助下,深入敌占区开展政治攻势。

进入夏季,一分区三个团全部集结于铁岭西部一带。十四团驻双树子,十五团驻阿吉,新十三团驻蔡牛堡子。此后,一分区部队和各县区武装一直在沈阳西北执行封锁、护秋任务。

8月中旬,敌又一个骑兵团渡过辽河窜至铁西四家子村抢粮,驻守蔡牛地区的一分区新十三团一部在东西辽河屯高地将敌击溃,沉重打击了敌人企图大量抢粮的活动。到1948年9月,我辽北一分区同五分区一起共歼敌2902人。

1948年9月初,辽北平原上金秋送爽。辽沈决战即将打响。盘踞铁岭县城之国民党军五十三军仍扼守沈北大门,困兽犹斗,负隅顽抗,不断派出部队渡过辽河到铁岭城西一带抢劫粮食。根据该敌出城抢粮的活动规律,我辽北一分区前方指挥所在未请示分区司令员、政委的情况下,决定在距铁岭县城西北21华里的三台子村西设置口袋阵,组织一场战斗,求得歼敌一部。9月初的一个夜晚,按照作战计划,指挥所设在镇西堡村东南一个山丘上,主攻十五团及助攻左翼十四团、右翼新十三团分别进入指定地点镇西堡村东部高地、三台子西山坡北侧青纱帐中和木场村东部地带隐蔽待命。然而,我军行动却被国民党铁岭县政府军事情报部门发现。结果,次日清晨,美式装备的敌五十三军一三〇师三八九团分南北两路向我阵地猛扑过来,南路敌人首先与我新十三团打响,北路敌人占领三台子村西高地后迅速摆开阵式,以密集火力向我十五团、十四团交叉扫射。此时,位于铁岭城西北郊的敌炮兵阵地也开始向我展开轰击。在敌情出现明显变化的情况下,一分区前方指挥所却仍命令各团按原部署出击。这场恶战进行了将近一天,虽歼敌一部,但我造成严重伤亡。这次得不偿失的莽撞仗,教训是深刻的。首先是分区副司令员在节节胜利的情况下骄傲轻敌,好战求胜心切,缺乏冷静分析,在敌情判断上低估敌人战斗力,认为五十三军是败兵,只有一个团,而实际是由于事先敌人已知道我军意图,増兵一个师零一个团,尚有两个团在增援途中。其次在战术、组织上缺乏认真准备,部署不严密,没有真正集中兵力。指挥上选择突破点不当,主攻方向既不是敌弱点,也不是敌要害,甚至发现敌情有变,亦未及时调整部署,因而在敌猛烈炮火攻击下,我陷于被动。在辽沈决战即将胜利的前タ,一分区的这次失利,实在令人震惊。战后,省军区领导参加了一分区会议,对这次战斗进行了认真总结。

1948年9月,一分区司令员曾敬凡调任辽北军区独立第十二师师长,分区十四团、十五团和新十三团亦编入独立十二师,离开了战斗近三年的辽北地区,北上配合十二纵队围困长春。一分区只留一个警卫连。

1948年9月12日,经过几个月的决策和准备,辽沈决战首先在以锦州为中心的辽西地区打响。锦州告急,长春守敌亦成瓮中之鳖。在这种情况下,沈阳敌军为西解锦州之围,北援长春守敌,遂派三个军一个旅的兵力经我辽北地区相机向西、向北推进。10月16日我辽北一地委、一分区发出《紧急指示》指出:敌人此次窜扰,并不是有计划地进攻,只是垂死挣扎,但对我区仍会造成损失。我们必须积极准备对敌斗争,用战斗迎接胜利的到来。根据分区司令部指示,各县区迅速组织临时指挥部,各武工队行动起来,打击敌谍报人员及小股敌兵,掩护群众藏粮、清舍。侦察敌情并报告我上级情报部门。在敌撤离时,抓俘虏、缴枪械。

1948年10月中、下旬,东北我军克锦州、下长春,沈阳敌军增援锦、长企图破产。这时,完成攻打长春任务的我东北野战军十二纵队及各独立师奉命南下围攻沈阳,途经公主岭时,十二纵三十六师接受了迅速歼灭铁岭守敌的任务。10月26日,该师集结于铁岭以东、以南顾官屯、茨榆台、黄金沟、英城子一带,攻城战斗于27日下午5时打响。一〇六团突破桑园岭攻占龙首山,一〇八团由英城子向火车站推进。在我东西夹击和政治攻势下,28日早4时,敌五十三军三四六团2800余人全部投降,铁岭解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