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049温天衢病目吐血

 恺悌2003 2023-01-31 发布于上海

0049温天衢病目吐血

温天衢氏,冬月病目,医为发散太过,至春间吐血碗余,及夏,下午潮热咳嗽,胸膈胀疼,早晨冷汗淋漓,大便溏,一日两行,饮食少,肌肉消十之七,脉数。

据症脉,法在不治。里中诸长老,以其素行端厚,群然恳予措剂。予以众恳不能辞,乃用泻白散加五味子、白芍药、贝母、马兜铃。服下,其夜帖然而卧,不嗽,惟大便溏。前药加白扁豆、山药、茯苓,汗亦渐止,复与泻白散,加石斛、马兜铃、贝母、陈皮、薏苡仁、白芍药、山药、五味子、桔梗,调理三月而痊。

北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泻白散

配方组成

地骨皮、桑白皮炒,各一两(15);甘草炙,一钱(3)

用法用量

上药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

清泻肺热,止咳平喘。

主治

肺热咳喘证。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

方解

本方证乃肺有伏火,肺失清肃所致。肺主气,宜清肃下降,肺有伏火,则气逆不降而为喘咳;肺合皮毛,肺热外蒸皮毛,则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象细数是热邪渐伤阴分之候。治宜清泻肺中郁热,平喘止咳。方中桑白皮甘寒入肺经,清泄肺热,止咳平喘,为君药。地骨皮甘寒,直入阴分而泻肺中伏火,为臣药,君臣相合能清泻肺火,使热清气降,蒸热咳喘之证自除。所用桑白皮、地骨皮均为平和之品,其不用芩连之苦寒,乃针对小儿稚阴之体,防其过寒伤正。炙甘草、粳米养胃和中,培土生金,共为佐使。四药合用,清中有润,泻中有补,既不是清透肺中实热以治其标,也不是滋阴润肺以治其本,而是清泻肺中伏火以消郁热。对小儿“稚阴”之体具有标本兼治之功,与肺为娇脏、不耐寒热的生理特点非常吻合。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本方是治疗肺热咳喘的常用方,药力平和,尤宜于正气未伤,伏火不甚者。临证以咳喘气急,皮肤蒸热,舌红苔黄,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泻白散常用于治疗小儿麻疹初期,肺炎初期、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百日咳等属肺有伏火者。

3.使用注意:风寒咳嗽或肺虚喘咳者不宜使用。

方歌

泻白桑白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泻肺清热平咳喘,又可和中与健脾。

摘录

北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