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临其境感知PDCA+SDCA | 如何从“乌合之众”到“必胜之师”(四)

 唐道述 2023-01-31 发布于辽宁

导言:

掌握十种要素——能力环、U型悖论、双螺旋结构、“三每”范式、知否知否、故事板、情绪曲线、断然、流动、一致性,让你的企业从“乌合之众”变成“必胜之师”。

第一篇链接:解码“乌合之众”到“必胜之师”的转变与突破之旅(一)

第二篇链接:丰田: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 如何从“乌合之众”到“必胜之师”(二)

第三篇链接:精益实战训练营 | 如何从“乌合之众”到“必胜之师”(三)

实践训练营关键词(九):流动

“流动”对于精益实战者而言,可以说是毕生都在追求的目标和成就。大野耐一先生曾说过“精益是基于时间的竞争!”对于这场竞争,丰田的秘诀是创建快速、平稳、无间断的流动,从而缩短接受客户订单到向客户收款这点周期时间。通常,无论身处哪个行业,我们会将知识、能源和金钱等资源转化为更高价值的商品、服务和体验。当客户重视我们的产出时,他们会通过交易来换取我们所创造的价值。当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和交易的价值越多,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越好。通常,在流动中工作可以输出更多的价值,同时减少资源和时间的输入。

在实践训练营中,我们强调每一个现场都需要“流动”!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现场如何构建流动乃至拉动都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如何在“学习、实践、训练的现场”构建流动,是很多人陌生的。例如,我们会强调团队改善或现场改善的汇报材料,无论是由随机的方式决定谁来汇报,内容应该都是可以被完整和流畅地呈现的。同样的改善工具或方法,无论由谁来授课和分享,工具本身最重要的知识点都应该是可以被很好的诠释和传递的。关于“信息”和“知识”的流动构建,本身就是一项很具有挑战的工作,需要设计相应的流动载体、流动结构、流动节拍、流动水平等。

实践训练营关键词(十):一致性

在改善人和效应里面我们提到了,团队在改善中如果能像一个人一样有律动地开展工作,那么就能获得出乎意料的改善成效。往往这种期望需要有很强的团队成熟度和组织成熟度才能达到如此境界,对于很多学员而言,他们只是改善的新手和初学者,如何推动下属或者改善区域的人,能像一个训练有素的专业改善团队一样工作,本身就是一件充满挑战的事情。因此,同频共振效应必须要在实战中积累和习得。

模拟现场的情境化设计是让学员重点实践“如何像高效团队一样工作”的重要手段,在非常多的团建活动里面,我们看到了各种测试团队配合能力的游戏和活动,以一定的竞技目标为考核要求。改善情境化的实战强调的是同一个团队、同一个“流动游戏”、同一个现场下需要实践PDCA+SDCA的双循环来确保能力的习得,而不仅仅是单次博弈,因此成功绝不仅仅是团队的运气,而是需要具备了解现状、奔着卓越的目标可以不断创造新成绩、新标准的能力。因此,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了解工作流程、现状标准、基于目标还有哪些地方是可以改善的要求,这样的“一致性”让许多团队和组织望而却步。

基于多目标系统的情境化游戏设计,是快速帮助学员掌握和了解改善“一致性”要求的好方式,例如“制造工厂游戏”“办公价值流游戏”等等,基本是还原了学员所在工作环境的内容,让学员认知到“动手”+“动脑”都需要更像一个团队一样行动,才能获得好的改善成效。

结尾终章

从“乌合之众”到“必胜之师”的转变与突破必然不是一蹴而就的,回首上系列文中的十大关键词:能力环、U型悖论、双螺旋结构、“三每”范式、知否知否、故事板、情绪曲线、断然、流动、一致性。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隐藏在精益改善工具、方法背后的一些原则、底层逻辑和现象。

在我们的实战训练营中,精益改善工具方法是最基础要学习的内容,否则改善是寸步难行的,在基础工具方法应用的基础上,还需要文中提到的高阶但又鲜为人知的方法和技巧。最后,我们一起来回顾下实战训练营的十大关键内容,剖析下为何“看了丰田现场、培训学习了精益工具,但仍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可能缺少了一些必要的要素”。

· 知道不等于做到——“能力环是打造以“领导力”为内核,围绕“学习”“尝试”“实践”“认证”的能力构建四阶段,达成知道又做到的转变与突破。

· 从脑袋开始还是从行动开始?——U型悖论。精益转型的成功关键是从可见的产物层开始实践,然后在员工使用践行精益工具和道具的时候,不断强化精益改善的行为,在践行行为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这些工具和行为背后蕴含的改善信念与意志,而非反其道而行之;

· 技因与人因的结合——双螺旋结构。改善这件事上不仅仅需要改善技术,更需要团队技术做支撑;

· 每一人、每一天、每一处的改善如何践行?——“三每”范式。洞察每一天形成的现状与标准,在此基础上每天反馈变好与变坏的情形;

· 答案的已知与未知——知否在否。经验可以快速找到解决方法的路径参考,当没有经验的时候就需要不断地实验验证;

· 挑战人性弱点,训练强有力的科学改善思维——故事板。目视化、透明化的方式勾勒一个完整故事一样总结提炼改善的始末;

· 帮助人突破对变化的恐惧——情绪曲线。构建改善的心理安全保障,在变化中快速带领团队走向成功;

· 激发对卓越的追求与渴望——断然变化。通过见证共同努力的成果正向激发人们内心的向善渴望;

· 变通而不死板的理解——流动。构建让投入都产生价值的“流动形态”,让参与其中的人收益最大化;

· 身临其境感知PDCA+SDCA——一致性。抽离团队至任何完全陌生的情境中实践团队如何高效一致地协作并取得高绩效,习得一致性能力。

Part.1

解码“乌合之众”到“必胜之师”的转变与突破之旅(一)

Part.2

丰田: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 如何从“乌合之众”到“必胜之师”(二)

Part.3

让企业突破后实现绝对领先的优势 | 如何从“乌合之众”到“必胜之师”(三)

Part.4

身临其境感知PDCA+SDCA | 如何从“乌合之众”到“必胜之师”(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