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调料知识:调味品之王——有着数百年历史的由中国人创制的酱油

 风吟楼 2023-02-01 发布于广东

本文系《粤厨宝典》丛书作者潘英俊先生原创作品,旨在饮食文化及烹饪技术研究

前言

调料知识:被国际公认的“汁酱之王”—咖喱的由来》一文发出之后,很多网友认为“汁酱之王”应该是有着数百年历史的由中国人创制的酱油,而不是咖喱。

其实,酱油的地位远高于咖喱,如果给它授勋,应该是“调味品之王”才实至名归。

这一点应该毫无争议的了。

正文

“酱油”的称谓在南宋一本由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开始浮出。

但详细记述则在此后300年的明朝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才有详细表述:

用大(黄)豆三斗,水煮糜,以面(麪)二十四斤,拌罨成黄,晒之。每十斤,入盐八斤、井水四十斤,搅晒成油收取之。

继《本草纲目》之后,崇祯六年(1633年)戴羲编撰的《养余月令·南京酱油方》有更详细的记述:

每大黄豆一斗,用好面(麪)二十斤。先将豆煮,下水以豆一掌为度,煮熟,摊冷,汁存下。将豆并面(麪),用大盆调匀,干以汁浇,令豆、面(麪)与汁俱尽,和成颗粒。摊在门片,上下俱用芦席,铺豆黄于中,盦(同罨)之。再用夹被搭盖,发热后去被。三日后,去豆上席,至一七取出,用单布被摊晒。二七晒干,灰末霉尘俱莫弃莫洗。下时,每豆黄一斤,用筛净盐一斤,新汲冷井水六斤,搅匀,日晒夜露,直至晒熟堪用为止。以篾筛隔下,取汁,淀清听用。其末及浑脚,仍照前加盐一半、水一半,再晒复油取之。脚豆极咸,可以各菜与萝卜切碎,拌匀,晒干收之,可当豆豉,但微有沙泥耳。

这两部书将酱油的配方与制作详细记述了下来,亦让我们了解到它的精妙。

文章图片1

传统酿制酱油是露天发酵

经过明清两代不断的推介,酱油终于在晚清时期开始兴盛,并因此成为大众化的调味料。

而此时,中国“四大酱园”之一的“致美斋”在广州出现(另外三家分别是北京的“六必居”、上海的“冠生园”、长沙的“九如斋”),“豉油”的名称开始在这里铺开,又因上等的豉油出现,在1930年代,一味叫“豉油鸡”的菜肴诞生了。

“豉油”有“生抽”与“老抽”等之分。

当中的“抽”原是“篘”的讹写。

“篘”即《养余月令·南京酱油方》所说的“篾筛”一样的东西。是篾缝较密用以过滤的竹制器具,广州人称“竹篘”。

“竹篘”是一次性的,待滤取酱油时,酿酱工人就会将“竹篘”插在发酵原酱里,用以隔着酱渣(麪豉)使酱油渗到“竹篘”内部,再用壳(勺)将酱油(豉油)滗出。

因为酱油(豉油)渗出的慢慢,插入“竹篘”之后等其渗满,然后滗出,再等渗满。

在实际操作中,几十墰甚至上百墰发酵酱等待过滤和滗出,很难辨别先后,只能凭“竹篘”的情况判定记号,“竹篘”干净的为“生篘”,“竹篘”黏有少少渣滓的为“二篘”,“竹篘”泡至较深颜色的为“老篘”。

后来酱工干脆以“生篘”“二篘”“老篘”等来厘定酱油(豉油)的等级,于是坊间就将“篘”误以为是“抽”,这一改也说得通,也就约定俗成地使用了这个写法。

文章图片2

现在酿制的酱油是用酱油发酵机,产量大、占地少

言归正传。

至清代时,“酱油”(豉油)成为中国人日常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并且纳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

说“酱油”(豉油)是“调品味之王”,一点也不为过。

正当人们尽情享用如此美味佳肴之时,日本大规模侵华战争爆发了。

在日本侵华期间,“酱油”作为日军的军需品及压榨中国人金钱的工具,需求不断加大,制作的工艺不得不一再缩减,从本来起码要1年或更长的发酵期,被缩减至3个月,更甚者还用盐酸分解,只需1天时间就已完成。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虽然各大酱园仍保留传统的工艺制作,但星罗棋布的小酱园已被“新工艺”启蒙,“酱油”或“豉油”的鲜味开始有所逊色。

到了1980年代之后,用传统工艺酿造的,犹如吸收日月精华的酱油或豉油已成为历史,粤菜著名的“豉油鸡”亦因此黯然失色。

人们常常被“新工艺”制造的“酱油”给蒙骗。

笔者于1992到西安工作,初时并不在意“酱油”工艺的变化,并用当地喷香的“酱油”调配了一桶精卤水,第二天试味时,大感不妙,那原本喷香的味道完全消失了,卤水亦变得寡而无味。

文章图片3

传统工艺酿造的酱油耐高温,现代工艺酿造的酱油不太耐高温,适合于蘸点

10年之后,根据国家标准,有了“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之分。

此时,笔者方才醒觉当初制作失误的原因。

但是事实上,“酱油”虽然被分作酿造和配制两种,但它们的本质已与传统所谓“天然生晒”的“酱油”不可同日而语。

作为蘸点或炒菜,酿造或配制的“酱油”或许影响不大,因为它要求的只是瞬间的香味,而用于制作卤水,就未必符合要求。

一般而言,香味大致可分为“头香”“体香”和“基香”三种,

头香是指最初的香气,引人食欲的源头,由于挥发度高和扩散力强,香气可能瞬间消失;

体香是承担香味的主体,鲜味的源头;

而基香又称“尾香”,则是最后残留的香味,是味道隽永的保证。

目前的“酱油”基本可以做到前两种。

不过就算是三种都做到,作为承担着精卤水主体的“酱油”,其富有特色的酱香和酯香是否能经得起反复的加热仍然令人忧虑,这才是挑选用于制作精卤水的“酱油”时值得注意的关键

2022年中,某牌子酱油在国外与在国内的配方不一致引起网上热议。

而事实上,原本首创但因工艺标准被日本率先申请和因此被国际认可,我国再按传统生产无论是人才和技术已支撑不起,这一点必须引以为重。

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