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言碎语聊中医(14):西医的“病”和中医的“证”

 愿我平凡 2023-02-01 发布于安徽

我的文章《再驳斥“中医是经验医学”的谬论》(https://mp.weixin.qq.com/s/Z-qIYgWqrXVbomShhFAR3g)发出后,我的一位硕士同学多年老友问我:“糖尿病在中医里怎么诊断的,癌症能被中医手段发现吗?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很有代表性。这涉及到西医的“病”与中医的“证”的概念问题。

糖尿病和癌症是西医或现代医学的病名。糖尿病是以血糖水平高于正常人的平均值来作为诊断指标的;癌症是以某些组织和细胞的过度生长,形成肿瘤、癌细胞转移和扩散为病理诊断指标。近年来,更是以基因突变和癌症标记物等作为分子诊断指标。

中医里没有血糖、细胞分裂、基因突变等概念,也就不会有基于这些概念的病。

经过多年西化教育,现代人对西医的“病”很熟悉,比如心脏病,糖尿病,各种癌症和传染病等。据说,西医或现代医学已经命名了上万种病。

现代人对中医反倒陌生了。不知道什么是辩证论治,也不知道什么是 “证”。看一个人懂不懂中医,一句话就能分辨出来。比如,有人拿着西医的化验单去问中医:“大夫,我有某某病(西医病名),中医能治吗?“或者反过来问:“这个中药方子能治某某病(西医病名)吗?”这都是不懂中医的典型表现。

下面,我试着用现代语境讲一讲什么是中医的“证”。

中医理论中的“证”可以理解为人体的生命状态。现代科学认为,生命是由物质、能量和信息三个要素组成的自稳系统(如图)。这三个要素分别对应中医中的精、气、神。一般来说,西医主要在物质层面(精),而中医则侧重于能量(气)和信息(神)的层面,当然中医也涵盖物质(精)的层面,比如中医的正骨技术。

图片

一个稳定的生命系统需要物质和能量在信息调控下有序地相互化生。现代科学中最能代表这一过程的是“光合作用-氧化呼吸“等式(见等式)。此等式是这个星球上最基本的法则,即植物将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物质—葡萄糖(能量储存在葡萄糖的化学键中),动物和人又把葡萄糖转化为能量(葡萄糖被分解,能量从化学键中释放出来)。

图片

与这个循环公式对应的就是太极阴阳图,即阴(物质)和阳(能量)之间的循环转化。另外,中医经典《内经》也用一句话很准确地表达这个过程,即:“阳化气,阴成形”。阳,代表无形的能量;阴,代表有形的物质。阴阳之间的相互转化,就是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光合作用-氧化呼吸等式和太极阴阳图异曲同工地表达了同一个普遍真理。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平衡即是物质和能量在信息的调控下平稳有序地相互转化。

图片

现实中,阴阳完全平衡的人很少,大多数人要么总体上偏于阳,要么偏于阴,或者阴阳分布不均匀,比如现代人常见的上热下寒,上实下虚的情况。为了更具体地描述阴阳,古人建立了三对参数,即寒热,表里和虚实。寒热直接和能量相对应,反映人体的温度和能量状态,因此是最重要的阴阳指标;表里是病位;虚实在《内经》中被定义为“正气虚为虚,邪气盛为实”。《内经》又说:“邪(气)之所凑,其(正)气必虚”。简单说,虚实是描述正邪能量的对比。

根据这三对参数,阴阳又被细分为三阴三阳六种生命状态:即太阳(表/实/热),少阳(半表半里/热多寒少)、阳明(里/实/热)、少阴(表/虚/寒)、厥阴(半表半里/寒多热少)、太阴(里/虚/寒)(见下表)。这个分类系统把人体的生命状态划分为六大类或六大区块,所有人的生命状态都归为一个或几个区块中。医生再根据每个区块(生命状态)的特点和具体症状,并根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大原则开出药方,使偏离平衡的生命状态回到正轨。这就是六经辨证。 

图片

可见,西医和中医是思维完全不同的医学。简单说,“西医治人生的病;中医治生病的人”。以糖尿病为例,西医用仪器检测血糖,然后用药物降血糖。而中医望闻问切,辨整体的生命状态,即“阴阳表里虚寒热“,然后用药物调平衡。

那么,中医和西医,哪一个更科学?更有效?更接近生命真相?

首先说西医治糖尿病,只盯着血糖一个指标,病人一般需终生服用降糖药或胰岛素。一但停药,血糖就反弹。长期服用,则导致各种并发症。数据表明,糖尿病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治越多。这是只顾一点,不顾其余。糖尿病人去看中医,中医不会看你血糖多少,而是望闻问切,看你整个人有什么问题。有糖尿病的人100%肯定不只是血糖高,身体总体代谢甚至饮食情致都有问题,或肝气郁结,或脾胃虚寒,或胃火过旺等。每个病人在中医眼里都不一样(唯一一样的就是血糖高)。那么,中医就给每个病人开不同的药方,而且在每个病人的不同阶段,药方也不一样。最后,病人身体好了,血糖正常了,其它问题也好了,不需终身服药。

为什么中药里没有降糖药,血糖也会降?因为一个阴阳平衡的,精气神运转正常的自稳系统会自己把血糖调好。这就是为什么临床上发现中药有双向调节作用,血糖高的可以降下来,血糖低的可以升上去。不是中药在调血糖,而是中药恢复了身体的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然后身体自己在调血糖。所以,我在《想了解中医的看过来,美国生物医学教授展示精准辩证论治》(https://mp.weixin.qq.com/s/QPb95JMK5XQXaZW-LL9oQg)一文中说,“西医是微观的精准,局部的精准,却是整体的失准;中医是宏观的精准,整体的精准,是真正的精准。“

总结:“证“是人体的生命状态,它可以通过医者的望闻问切收集全身的症状抽象提取出来。六经辩证将人体的生命状态划分为三阴三阳六大区块,人类的所有疾病都可划归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区块,再通过”方证相应“的原则,实现精准的辨证论治,恢复生命系统的平衡。

 ---------------------------------------------------------------------------------------

作者:孙建军,美国威斯康星医学院博士,哈佛医学院博士后,美国德州大学生物系教授,从事生物医学的感染和免疫研究20多年,同时深度研习中医经典,特别对《伤寒杂病论》代表的经方有深入的研究和实践,致力于用现代语境解读和推广中医,促进中西医学的交流和整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