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利水渗湿剂之五苓散

 随遇而安如当下 2023-02-01 发布于上海

五苓散《伤寒论》  治水湿内停证之基础方

【组成】

猪苓(去皮)、白术、茯苓各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桂枝半两(去皮)

上五味,为散,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旨在扶助胃阳,温行水气以助发汗,即可令表邪汗而解,又可使水饮内外分消。“盖多服暖水,犹桂枝汤啜稀热粥之法……溺汗俱出,经腑同解,至法之妙,可不用乎!”,如法将息。

【方歌】

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茯苓;

桂枝化气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饮除。

【趣味方歌】(网络引用)

桂妇择白猪(枝、苓、泻、术、苓)

【方解】

泽泻<君>重用,甘淡,直达肾与膀胱,利水渗湿。

茯苓<臣>、猪苓<臣>  淡渗,助泽泻利水渗湿。

白术<佐>补气健脾以运化水湿,合茯苓→崇土治水~输津四布。

桂枝<佐>辛温(1)解肌发表→表证未解者,合方后“多饮暖水”取汗之法→散太阳在表之邪(2)温阳化气,助膀胱气化以利水渗湿(3)平冲降逆→主痰饮上冲之短气头眩【注意用量:表证未解者桂枝3g;无表证者肉桂3g

【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

【主治】

1.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即下焦蓄水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水逆证),舌苔白,<脉浮>(太阳表证未解,循经入里)。

2.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

3.水湿内停证。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吐泻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